第1章 组织行为学概论 1
1.1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1
1.1.1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1
1.1.2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2
1.1.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3
1.1.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4
1.2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6
1.2.1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6
1.2.2 行为学的基础理论 12
1.2.3 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18
1.3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21
1.3.1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21
1.3.2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26
1.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29
1.4.1 社会调查法 29
1.4.2 行为观察法 30
1.4.3 现场实验法 30
1.4.4 测量评定法 30
复习思考题 31
第2章 个性差异与管理 34
2.1 个性的特征及其形成 34
2.1.1 个性的概念及其特征 34
2.1.2 个性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5
2.1.3 组织行为学研究个性的意义 39
2.2 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39
2.2.1 气质的概念及其类型 40
2.2.2 气质的形成和发展 40
2.2.3 气质的特征及其表现 43
2.2.4 气质类型的测量与分析 46
2.2.5 气质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49
2.2.6 从气质出发加强组织内部人员管理的途径 50
2.3 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52
2.3.1 能力的概念及其形成 52
2.3.2 能力的分类 53
2.3.3 能力差异分析 54
2.3.4 能力差异分析在管理中的应用 57
2.4 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58
2.4.1 性格的概念及其特征 58
2.4.2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62
2.4.3 性格与气质、能力的相互关系 63
2.4.4 性格的鉴别与把握 64
2.4.5 培养良好性格、增强身心健康 65
2.5 把握和塑造非智力素质 67
2.5.1 非智力素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67
2.5.2 如何有效地把握非智力素质 67
复习思考题 71
第3章 社会态度与管理 75
3.1 态度概述 75
3.1.1 态度的概念 75
3.1.2 态度的结构 76
3.1.3 态度的核心 77
3.1.4 态度的特征 77
3.1.5 态度的功能 78
3.2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80
3.2.1 态度的形成 80
3.2.2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81
3.2.3 态度的改变及影响因素 82
3.2.4 态度改变的理论 84
3.2.5 态度改变的方法 88
3.3 态度的测量 90
3.3.1 量表法 90
3.3.2 自由反应法 96
3.3.3 行为观察法 97
3.3.4 生理反应法 98
复习思考题 98
第4章 情绪、情感与调节 104
4.1 情绪、情感概述 104
4.1.1 情绪、情感的概念 104
4.1.2 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05
4.1.3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106
4.1.4 情绪、情感的类型 110
4.2 情绪与工作效率 114
4.2.1 赫布曲线 114
4.2.2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16
4.3 情绪、情感的调节与培育 117
4.3.1 情绪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 118
4.3.2 调节不良情绪、情感,保持良好的心境 120
4.3.3 克服猜疑心过重的对策 126
复习思考题 128
第5章 激励与管理 133
5.1 需要、动机与激励概述 133
5.1.1 需要的特征及其分类 133
5.1.2 动机的分类及其功能 135
5.1.3 激励的原则及其作用 136
5.2 内容型激励理论 138
5.2.1 需要层次理论 138
5.2.2 双因素理论 143
5.2.3 ERG论 146
5.2.4 成就激励论 147
5.3 过程型激励理论 152
5.3.1 期望理论 152
5.3.2 公平理论 154
5.3.3 强化理论 158
5.4 综合激励模式 161
5.4.1 波特和劳勒激励过程模式 161
5.4.2 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 164
复习思考题 166
第6章 挫折与管理 171
6.1 挫折的种类及其成因 171
6.1.1 挫折的概念 171
6.1.2 挫折产生的原因 172
6.1.3 挫折的分类 173
6.1.4 挫折感与容忍力 173
6.2 挫折的行为表现 176
6.2.1 挫折的行为反应 177
6.2.2 心理防御机制 179
6.3 战胜挫折的方法 184
复习思考题 189
第7章 群体心理概述 193
7.1 群体分类及群体功能 193
7.1.1 群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193
7.1.2 群体分类与群体功能 195
7.2 群体规模及群体结构 197
7.2.1 群体规模的概念及其确定原则 197
7.2.2 群体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198
7.3 非正式群体的分析与把握 200
7.3.1 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200
7.3.2 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201
7.3.3 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及其特点 201
7.3.4 非正式群体的利用与改造措施 203
复习思考题 205
第8章 组织群体动力机制 208
8.1 注重群体规范 208
8.1.1 群体规范的概念 208
8.1.2 群体规范的功能 209
8.2 培育企业精神 209
8.2.1 企业精神的概念 209
8.2.2 企业精神的产生和发展 210
8.2.3 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的途径 210
8.3 增强群体凝聚力 213
8.3.1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13
8.3.2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214
8.3.3 群体凝聚力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15
8.3.4 增强群体凝聚力的主要途径 216
8.4 提高群体士气 218
8.4.1 群体士气的概念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218
8.4.2 群体士气的特征 219
8.4.3 群体士气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20
复习思考题 222
第9章 群体的信息与沟通 228
9.1 信息与信息沟通概述 228
9.1.1 信息的分类及其特征 228
9.1.2 信息沟通的概念及其功能 230
9.2 信息沟通的模式与网络 231
9.2.1 信息沟通的模式 231
9.2.2 信息沟通的类型 232
9.2.3 信息沟通网络 239
9.3 信息沟通障碍及其影响因素 241
9.3.1 信息沟通过程中的障碍 241
9.3.2 信息沟通的影响因素 242
复习思考题 245
第10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 249
10.1 领导的本质、职能和原则 249
10.1.1 领导的概念及其本质 249
10.1.2 领导的基本职能 250
10.1.3 领导的一般原则 252
10.2 领导决策心理 254
10.2.1 领导决策心理的概念及其类型 254
10.2.2 影响领导决策的个人心理因素 254
10.2.3 领导决策的能力素质要求 255
10.3 领导选人用人标准 256
10.3.1 领导用人心理的概念及其意义 256
10.3.2 领导用人的心理原则 257
10.3.3 领导者选人、用人的标准 259
10.4 领导者的自我管理 261
复习思考题 264
第11章 领导理论 268
11.1 领导素质理论 268
11.1.1 早期的领导素质理论 269
11.1.2 现代领导素质理论 269
11.2 领导行为理论 271
11.2.1 领导作风理论 272
11.2.2 领导系统模式 273
11.2.3 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274
11.2.4 管理方格理论 276
11.3 领导权变理论 279
11.3.1 连续统一体理论 279
11.3.2 菲德勒情境理论 281
11.3.3 途径——目标理论 284
11.3.4 领导参与模式 286
11.3.5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287
复习思考题 288
第12章 组织设计与变革发展 293
12.1 组织概述 293
12.1.1 组织的一般概念 293
12.1.2 组织的分类 294
12.1.3 组织要素 295
12.2 组织结构 297
12.2.1 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征 297
12.2.2 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301
12.3 组织设计 302
12.3.1 组织设计的概念及其思路 302
12.3.2 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303
12.4 组织变革 305
12.4.1 组织变革的概念及其过程 305
12.4.2 组织变革的动力 305
12.4.3 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对策 306
12.4.4 组织变革的过程 307
12.5 组织发展 309
12.5.1 组织发展的概念 309
12.5.2 组织发展的特点 309
12.5.3 组织发展的内容 310
复习思考题 311
参考文献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