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杨立青 1
前言&洛秦 1
凡例 1
古代篇 2
和声在中国已往不能发展的原因&沈知白 2
略论七弦琴音乐遗产——为《琴曲集成》出版而作&吕骥 11
《魏氏乐谱》考析&钱仁康 31
古代犯调理论及其实践&夏野 52
关于长安古乐四调的研究&焦杰 63
敦煌曲谱研究&叶栋 76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律学”&陈应时 95
燕乐二十八调再论&陈应时 111
琴乐考古构想&林友仁 129
商代大濩乐探微&孙维权 142
中国古代琴歌的艺术特征&刘明澜 155
古谱与古谱学&何昌林 167
调(均)·清商三调&笛上三调&冯洁轩 176
中国十二律的最初状态&孙克仁 189
蔡元定“变闰”新论&黄大同 203
乐学两题之二——犯调的乐律学基础及其实践&龚林 215
句鑃发微——对一种先奏乐器历史踪迹的寻觅与思考&徐孟东 234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日本音乐制度(内教坊)的形成与变衍&赵维平 248
朱载堉十二平均律命运的思考&洛秦 265
明清时期秦淮青楼音乐文化初探&戴宁 276
琴曲《梅花三弄》研究&戴晓莲 295
信阳编钟研究成果的疑惑&王洪军 309
绍兴琴派的历史寻踪&戴微 315
近现代篇 330
在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同乐会的演说词(1919年11月11日)&蔡元培 330
复兴国乐之我见&萧友梅 331
创制新体乐歌之途径&龙榆生 336
民族音乐问题——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的发言&贺绿汀 352
闻上海音乐学院师生为萧友梅先生树立铜像有感&刘雪庵 刘学苏 366
萧友梅与北大音乐传习所&谭抒真 369
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开拓者萧友梅先生&廖辅叔 372
聂耳歌曲的艺术特色&朱践耳 383
新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复调新织体&陈铭志 395
“重写音乐史”:一个敏感而又不得不说的话题——从第一本国人编、海外版的抗战歌曲集及其编者说起&戴鹏海 416
我们的“抽屉”里有些什么?——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史料工作&陈聆群 437
创造与探索——记桑桐教授&钱苑 446
史观检视、范畴拓展与学科扩张——陈聆群、汪毓和两篇文章读后谈“重写音乐史”&居其宏 452
论“交响音乐”《沙家浜》的音乐创作&戴嘉枋 470
萧友梅的早期音乐创作&金桥 480
文化守望与全球视野——论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余丹红 488
音乐期刊的发展及现状述评&陈荃有 495
王光祈与《SINICA》&王勇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