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明清时期的国家教育机制 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机制的功能 1
第二节 明清官学教育的发展 4
一、明初官学的昌盛期 4
二、明中叶后官学的衰败期 7
三、清朝前期官学的重振期 12
第三节 明清教育的宏观调控系统 16
一、建立高度集中的学校体制 17
二、提高官学的地位 20
三、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23
第四节 明清教育的微观控制系统 28
一、加强思想钳制 28
二、健全教学制度 32
三、严格管理制度 37
第五节 明清教育机制的效能分析 41
第二章 明清时期书院的特点 51
第一节 明清时期书院的演变 51
一、明代书院的沉寂期 51
二、明代书院的发展期 54
三、清代书院的沉寂期 61
四、清代书院的发展期 63
第二节 明清时期书院的教学宗旨 68
一、考课式书院 69
二、讲学式书院 74
第三节 明清时期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 87
一、明清书院的讲会制度 87
二、明清书院的自学制度 90
第三章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 96
第一节 明清选举取士的策略 96
一、选举取士与明清科举 96
二、治策重心,国家大典 98
三、严密监控,专制性强 104
第二节 新学产生前明清科举的走势 114
一、明初科举取士的反复 114
二、明代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18
三、清代科举制度的改良及其完善 121
第三节 明清科举定制的特点 126
一、明清科举定制的程式 126
二、明清科举考试的组织 129
三、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 131
四、明清科举考试的方法 132
五、明清科举考试的文体——八股文 135
六、明清对科举考试舞弊的防范和处理 136
第四节 关于明清科举的论争 138
一、明清科举制度的实际功能 138
二、明清科举的流弊 143
三、明清关于科举的论争 148
四、关于明清科举的评价 152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蒙学 155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制度 155
一、启蒙教育与明清蒙学 155
二、蒙学的任务 157
三、明清蒙学的办学体制 158
四、明清蒙学的管理制度 162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理论 167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实践 172
一、明清蒙学教育的内容 172
二、明清蒙学教育的方法 176
三、少数民族的蒙学教育 185
四、明清蒙学教育实践的得失评价 187
第四节 明清时期蒙学的教材和教师 188
一、明清蒙学教材的编写 188
二、明清蒙学的教师 190
第五章 王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192
第一节 王阳明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192
第二节 王阳明学术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渊源 194
一、王阳明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 194
二、王阳明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 197
第三节 论教育目的、任务和教育内容 198
一、论教育目的 198
二、论教育任务 199
三、论教育内容 201
第四节 论教学 202
一、“尽吾心”的教学宗旨 202
二、论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203
三、论教学原则和方法 207
第五节 论德育 210
一、“致良知”是德育的理论基础 210
二、“存天理、去人欲”的德育任务 211
三、“知行合一”的德育观 212
四、论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214
第六节 论儿童教育 217
第七节 王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在日本的传播 221
一、王阳明学派的崛起和确立 221
二、王阳明学派的发展和分化 222
三、阳明学在日本的传播 226
第八节 王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28
一、王阳明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主要建树 228
二、褒贬不一,评价各异 230
三、王阳明学术思想、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32
第六章 颜元李塨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34
第一节 颜元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234
第二节 颜元学术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渊源 235
一、颜元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 236
二、颜元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 240
第三节 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244
一、指责传统教育败坏社会风气 244
二、揭露传统教育空疏无用,脱离实际,摧残人才 245
三、批评传统教育迷信书本、崇尚静坐造成的恶果 246
四、抨击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248
第四节 颜元论教育目标 250
第五节 颜元论教学 253
一、倡导以实践为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253
二、主张以“实学”为教学内容 254
三、强调以“习行”为教学方法 258
第六节 颜元论德育 262
第七节 李塨对颜元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66
一、李塨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266
二、李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268
三、论教育对象和任务 271
四、论教育内容 272
五、论教学和德育 274
第八节 颜李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76
一、批判程朱、陆王理学,推动思想界、教育界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 277
二、倡导“实学”、“实用”的经世致用之学,开启一代新的学风 279
三、强调“实习”、“习行”,实现教育方法论的重大突破 279
第七章 乾嘉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81
第一节 乾嘉学派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281
第二节 乾嘉学派学术、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学术派别、学术特点和教育活动 285
一、乾嘉学派学术、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 285
二、乾嘉学派的学术派别、学术特点和教育活动 286
第三节 戴震的教育思想和活动 288
第四节 阮元的教育思想和活动 294
第五节 乾嘉学派与科技教育 301
第六节 乾嘉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304
第八章 明代和清代前期的中外文化教育交流 306
第一节 西方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306
第二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学术界、教育界 311
第三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教育领域的新趋向 317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向西欧的传播 327
一、西方传教士与“中学西渐” 327
二、“中学西渐”与欧洲的“中国热” 331
第五节 儒学在日本的盛行 336
参考文献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