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证分类编码说明 1
一、中医病证分类的依据 1
二、中医病证分类的方法 1
三、中医病证分类的编码系统目标及构成 2
四、中医病名分类编码 3
五、中医证候分类编码 5
六、中医病、证分类编码特殊标识符的说明 7
七、中医病、证分类编目及中医病案管理 10
附 中医疾病、证候名称—分类编码(标识符)对照表 13
附表1:中医病名分类编码BA2表 13
附表2:中医病名分类编码BA3表 14
附表3:中医证候分类编码ZA2表 16
附表4:中医证候分类编码ZA3表 16
附表5:中医病名类目、分类目编码一览表 18
附表6:中医证候类目、分类目编码一览表 20
中医疾病名称一TCD分类编码、YB输入编码对照表 22
内科 22
肺系病 22
心系病 23
脾系病 23
肝系病 24
肾系病 26
外感热病 27
虫病 28
癌病(内) 29
其他病(含形体病) 29
外科 29
疮疡病 29
乳房病 32
瘿 (类)病 32
瘤病(外) 33
癌病(外) 33
皮肤病 34
肛肠病 35
男性前阴病 36
其他病(含水、火、虫伤) 37
儿科 37
杂病 37
时行病 39
新生儿病 40
妇科 40
月经病 40
带下病 42
妊娠病 42
产后病 43
癌病(妇) 44
杂病 44
眼科 45
胞睑病 45
眦病 45
白睛病 46
黑睛病 46
瞳神病 47
外伤病 47
癌病(眼) 48
其他病 48
耳鼻喉科 48
耳病 48
鼻病 49
咽喉病 50
口齿病 51
瘤病(耳) 52
癌病(耳) 52
骨伤科 52
上肢骨折 52
下肢骨折 52
躯干骨折 52
脱位 53
筋伤 53
瘤病(骨) 53
癌病(骨) 53
损伤内证(病) 53
中医证候名称—TCD分类编码、YB输入编码对照表 54
病因证候 54
风 54
寒 58
暑 60
湿 61
燥 64
火 64
热 65
毒 68
邪 70
情志 73
饮食 73
外伤 74
虫 75
阴阳气血津液痰饮证候 75
阴 75
阳 77
气 78
血(瘀) 81
津液 85
痰饮(浊、水) 85
脏腑经络证候 89
心与小肠 89
肺与大肠 91
脾与胃 93
肝与胆 97
肾与膀胱 101
经络 103
六经证候 104
太阳 104
阳明 105
少阳 105
太阴 105
少阴 106
厥阴 106
卫气营血证候 106
卫 106
气 107
营 107
血 107
其他证候 107
其他证 107
附 110
期 110
度 112
型 112
中医病证分类编码汉语拼音索引表 113
中医病证分类编码汉字笔画索引表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