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清末实业教育的制度化过程 14
第一节 前制度化期的职业技术教育 14
一、中国古代教育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成分 15
二、学徒制中的职业技术教育 25
三、前制度化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环境 31
第二节 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的孕育、形成和调整 33
一、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背景 34
二、实业教育制度的实践基础 44
三、实业教育制度文本的出台 50
四、实业教育制度的补充与调整 52
第三节 清末实业教育制度文本分析 55
一、概念体系和目标体系 55
二、结构体系和组织系统 57
三、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60
第二章 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的执行主体 65
第一节 权重一方、节制学务的总督巡抚 66
一、督抚兴办实业教育概况 67
二、督抚参与的动因分析 70
三、督抚兴学的特点 74
四、督抚在实业教育中的作用 76
五、周馥、端方个例分析 79
第二节 劝学助学、造福桑梓的地方士绅 83
一、士绅参与的活动概况 83
二、士绅参与的动机分析 87
三、士绅参与的历史作用 90
四、孙诒让、熊希龄个例分析 93
第三节 父实业、母教育的实业巨子 100
一、周学熙的实业教育实践 101
二、盛宣怀的实业教育实践 105
第四节 亦商亦儒、热心向学的商人和商人组织 109
一、商人和商人组织的兴学活动 110
二、商人和商人组织的办学特点 115
三、商人和商人组织兴学的动力来源 117
第五节 实业教育的其他办学主体 123
一、中央机关之商部(农工商部) 124
二、中央机关之邮传部 130
三、地方局、所、会社及公司 132
四、各地教育会 136
第三章 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的施教机构 144
第一节 农业教育:教喻服田力穑、冀图地无弃才 145
一、清末农业教育兴起的背景 145
二、农业学堂兴办述略 148
三、农业教育的总体规模与结构布局 151
四、农业教育的成效和局限 158
第二节 工业教育:精研器物制造、造就局厂工师 162
一、工业教育的兴起 162
二、洋务时期的工业技术学堂 164
三、癸卯学制前的工业教育 166
四、实业学堂的工业教育 167
五、工业学堂办学实例 169
第三节 商业教育:通晓商事商情、促进贸易繁盛 173
一、新式商业教育兴起的背景 174
二、商业教育体系的初创 177
三、清末商业教育的特点和成效 181
第四节 铁路学堂:发达交通枢纽、蓄养铁路工师 183
一、负笈游学,取石他山——清末铁路教育的开端 185
二、诸校迭兴,体系草创——清末铁路学堂的兴办梗概 186
三、弃旧谋新,求实通达——清末铁路学堂的管理和教学 190
四、微效初著,罅漏待补——清末铁路学堂的成效和局限 192
第五节 矿业学堂、商船学堂、艺徒学堂发展概况 194
一、研求矿质矿脉、培养矿工矿师的矿业学堂 195
二、授以航海技艺、造就管带驾驶的商船学堂 201
三、教授薄技粗工、裨益贫家子弟的艺徒学堂 204
第六节 女子实业教育:传授劳动技能,养成自立资格 210
一、女子实业教育的门类 211
二、女子实业教育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215
第四章 清末实业教育的教学和管理 221
第一节 实业教育行政管理 221
一、实业教育中央行政管理 221
二、实业教育地方行政管理 231
第二节 实业学堂行政管理 236
一、实业学堂组织结构 236
二、总办或监督的人选及作用 238
第三节 实业教育财政与财务 240
一、实业教育财政 242
二、实业学堂财务管理 246
第四节 实业教育师资 251
一、实业教育师资来源 251
二、实业教育师资管理 258
三、实业教育师资的总体状况 260
第五节 实业学堂学生 262
一、学生数量 262
二、入学资序 263
三、学生管理 266
四、毕生出路 267
五、学生“滋事” 269
第六节 课程、教学与考试 270
一、实业教育的课程 270
二、实业教育的教学 275
三、实业教育的考试 276
第五章 比较与鉴别 292
第一节 对清末实业教育的比较分析 292
一、实业教育的内部比较 292
二、实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师范教育的比较 299
三、清末实业教育与同期德、日实业教育的比较 301
第二节 清末实业教育的历史定位 305
一、清末实业教育的历史成就 305
二、是实业教育,还是“失业教育” 308
第三节 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 315
一、民初实业教育的发展变化 316
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一度流行 316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 317
四、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联系与分野 319
结语 326
参考文献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