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绪论 1
第一章 古代(先秦至鸦片战争前)秦皇岛沿海港口的形成与发展 1
第一节 先秦时期碣石海港的兴起 2
一 渤海北岸的早期航海活动 2
二 碣石与碣石港的地理地位 4
三 战国时期碣石港的初兴 10
第二节 秦汉至宋元时期碣石港及内河码头的修筑 14
一 秦皇、汉武及魏武在碣石的活动 14
二 东晋时期碣石港的军运和民运 22
三 隋唐时期碣石沿海的军事运输 28
四 宋与辽、金对峙时平滦地区沿海港口萧条 37
五 元代秦皇岛沿海海运的新发展 38
第三节 明代山海关码头庄港的兴衰 42
一 明初沿海海运的复苏和山海关(卫)的修筑 43
二 码头庄港从兴建到衰落 46
三 明末海运复苏及海运厅的设立 51
第四节 清代(鸦片战争前)秦皇岛港逐步转向发展商业运输 61
一 清初海禁对秦皇岛沿海港口的影响 61
二 秦皇岛港及其沿海港口转向商业运输 62
三 秦皇岛沿海早期导航设施 67
四 海关的设立及其管理 71
第二章 19世纪末清朝政府自辟秦皇岛通商口岸 78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秦皇岛沿海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形势 78
一 外国侵略者对秦皇岛港湾的窥探和侵扰 78
二 秦皇岛港湾形成和腹地近代工商业的兴起 81
第二节 清朝政府自行开辟秦皇岛通商口岸 89
一 开埠前的筹备及港址的勘定 90
二 清朝政府正式宣布秦皇岛港开埠通商 97
三 港口的权益斗争 98
第三节 秦皇岛开埠初期的建设和经营 103
一 防波堤码头的修筑 103
二 港口管理机构的设置 106
三 开埠初期的经营 108
第三章 20世纪初英国骗占秦皇岛港及港口扩建初具规模 115
第一节 列强的扩张及其对秦皇岛港的控制 115
一 秦皇岛港沦入英国人手中 115
二 列强在秦皇岛沿海地区的争夺 124
三 清政府收回港矿主权的失败 128
第二节 近代港口生产建设初具规模 136
一 轮船码头的续建、扩建和航道的疏浚 136
二 港口库场和铁路建设 145
三 港口的配套设施 150
四 港口发展促进市区的形成 155
第三节 经营南非“契约华工”及其对港口发展的影响 156
一 “契约华工”的输出 157
二 南非华工输出对秦皇岛口岸的影响 162
第四章 北伐战争前后秦皇岛港口权益斗争和生产建设发展 166
第一节 开滦矿务总局成立后港口权益进一步丧失 167
一 开滦英人继续控制港口地亩权力 167
二 开滦“合并”港矿权最后“拍卖” 171
第二节 港口继续扩建和客货运输 175
一 港口设施的更新改造 176
二 港口腹地工农业的发展和唐榆铁路运力提高 184
三 以煤炭输出为主的进出口贸易 189
四 旅客运输常年不断 198
第三节 港口工人掀起第一次罢工斗争高潮 201
一 港口工人生活状况 201
二 港口工人的早期反抗斗争 203
三 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 204
第四节 港口管理体制的改革 209
一 设立工务处改革封建包工制 209
二 管理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的加强 215
第五章 “七、七”事变前后秦皇岛港逐步沦为日本殖民地 220
第一节 日本入侵华北后港口管理体制的变化 220
一 日本势力渗入及英日勾结共同管理港口 221
二 实行集权管理严密控制港口 226
三 军事占领下的港口“和平移交” 230
四 港口军事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 233
五 日本投降军管理破产 235
第二节 日本“军事管理”下的港口生产 235
一 日本大量掠夺煤炭资源 236
二 秦皇岛港域的走私活动 241
三 日本投降前港口装卸运输生产大幅度下降 244
四 加紧重要物资掠夺企图的破产 246
第三节 港口工人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250
一 港口工人的“驱朱”斗争 250
二 港口工人“清算装卸费”的斗争 251
三 第二次港矿同盟大罢工 252
四 第三次港矿同盟大罢工 254
五 日本军管理下的工人抗日救国斗争 255
第六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英人卷土重来 261
第一节 日本投降后秦皇岛港的形势 261
一 美国帮助国民党军队抢占秦皇岛港 261
二 国民党政府“接收”并“发还”港、矿权益 264
三 港口“发还”后英国人着手“复员”工作 268
第二节 港口装卸运输生产不景气 269
一 港口贸易严重入超 269
二 港口煤炭输出明显减少 270
第三节 港口工人争取解放的斗争 273
一 反封建把头争取自主权利 273
二 港口职工的反美怒潮 275
三 港口工人反征兵斗争 276
四 坚持开展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斗争 277
五 港口职工迎接胜利曙光 279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秦皇岛港逐步恢复生产经营 283
第一节 港口摆脱面临的生产经营困境 283
一 开滦英人消极经营加重港口经济困难 284
二 “开平公司”加紧诈骗开滦及港口资产 288
三 人民政府解救开滦及港口危机 292
四 彻底废除残余的封建把持制度 299
五 革除旧港口不合理制度 300
第二节 港口装卸运输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12
一 建国时港口生产陷入极端困境 313
二 港口进出口贸易的恢复与发展 315
三 港口主要航线重新开通 322
四 港口设施得到改善 323
第三节 国共秦申之间的南北通航易货 327
一 “以煤换面”试办南北通航 328
二 继续洽商全面恢复通航 332
三 国共和谈破裂通航易货中断 336
第八章 “一五”计划期间秦皇岛港社会主义管理体制的确立 342
第一节 港口建立社会主义管理体制 342
一 燃料工业部向交通部移交秦皇岛港 343
二 港口组建新的管理机构 346
三 港口制定新的管理制度 352
第二节 港口生产迅速发展,国家计划指标全面完成 358
一 港口局部开始采用机械装卸作业 359
二 港口货物吞吐量逐步上升 362
三 港口对外贸易的发展 368
四 顺利完成遣送日本侨民返国任务 372
五 “临城”轮搁浅与雾号站的增设 372
第三节 改善港口职工福利待遇 373
一 实行职工劳动保险制度 374
二 装卸工人生活条件的改善 375
三 港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76
四 职工文化教育的普及 377
第九章 “大跃进”前后秦皇岛港的得失和经济调整 380
第一节 开创路港“一条龙”运输大协作 381
一 “一条龙”运输方式的形成 382
二 “一条龙”运输协作的组织 384
三 “一条龙”运输的经济效益及其推广 393
第二节 港口运输生产从膨胀到稳步发展 397
一 “大跃进”中港口生产的膨胀 398
二 调整中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 400
三 津、秦两港接运煤盐任务的调整 404
第三节 港口扩建新建码头泊位和发展装卸机械化 405
一 拓展7号深水泊位 405
二 新建乙码头8号9号通用深水泊位 408
三 逐步提高港口机械化作业程度 413
四 港口生产建设主要成果 424
第四节 港口调整企业管理工作 427
一 “大跃进”的失误给港口带来严重影响 427
二 恢复正常管理秩序建立健全责任制 433
三 精减职工和清仓核资 436
四 修订《企业管理工作条例》 439
五 关于货运质量问题的处理 442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秦皇岛港在挫折中艰难前进 445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前期港口生产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445
一 港口装卸生产徘徊不前 446
二 港口基本建设步履艰难 451
第二节 落实周总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 454
一 加强港口基本建设领导及总体规划的制定 454
二 中国首座原油管道运输中转码头的兴建 456
三 甲码头深水泊位的新建 464
四 乙码头9号泊位两次技术改造 470
第三节 抵制错误路线港口生产建设硕果累累 477
一 坚持“抓革命,促生产” 477
二 港口生产建设的新成就 480
第四节 港口经受自然灾害的考验 483
一 历史上罕见的港湾大冰封 483
二 唐山大地震对港口的严峻考验 486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新时期秦皇岛港的巨大发展 489
第一节 港口经营管理步入现代化、科学化 490
一 港口管理秩序的恢复和整顿 490
二 港口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492
三 港口现代化管理的推行 497
四 港口管理机构的改革 502
五 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 504
第二节 港口专用码头泊位的大规模建设 514
一 现代化煤炭专业码头的兴建 515
二 煤炭专用码头泊位的技术改造 530
三 原油码头二期续建与原油一期装船工艺改造 536
四 港口加快杂货码头建设步伐 537
第三节 港口航道和配套设施的全面改善 543
一 航道和港池的全面疏浚 543
二 通信及导航设施的更新 545
三 仓库、堆场的扩建 547
四 其他设施的更新换代 549
第四节 港口集疏运条件的新飞跃 551
一 国家“铁路三条干线对秦皇岛一港”的建设 551
二 秦皇岛地方铁路建设 556
三 港口自备铁路的加强 556
四 港口其他集疏运条件的发展 560
第五节 港口改革开放十年成果显著 563
一 中国能源输出大港 564
二 向多功能综合性港口迈进 566
三 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 569
四 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573
第六节 港口改革开放对腹地经济的促进 575
一 港口涉外服务单位的发展 576
二 腹地省、市外贸部门驻秦机构的设立 581
三 港城相互促进和发展 582
附录一 秦皇岛港历年主要负责人名录 591
附录二 秦皇岛港大事记 593
附录三 秦皇岛港口历年吞吐量统计表 628
附录四 秦皇岛港主要年份吞吐量和利润增长情况表 634
附录五 秦皇岛港港章 637
附录六 交通部秦皇岛港务管理局关于维护港口秩序的若干规定 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