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人才思想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祥浩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14035960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

上卷 1

自序 1

第一篇 先秦人才思想 3

第一章 中国古代人才思想的萌芽 3

一、原始社会的“选贤与能” 3

二、传说中尧舜禹的任贤思想 7

三、夏商周的世卿与任贤 9

四、《尚书》、《诗经》中的尚贤和尚亲思想 14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思想的历史背景 20

一、列国兼并 20

二、客卿制与人才流动 23

三、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 26

第三章 老子 29

一、绝圣弃智 29

二、善士以道为准绳 31

三、上德有德,下德无德 33

四、以道为归的人才理想 36

第四章 孔子 39

一、“举直错诸枉” 39

二、仁知为贤 42

三、才命之辨 44

四、众恶之必察,众好之必察 46

五、德为才先 48

六、君子小人之辨 50

七、成才在学 52

第五章 晏子 55

一、“哲夫成城” 55

二、有道者为贤 58

三、取和去同,重在考察 60

四、去小人和因材授任 63

第六章 墨子 66

一、尚贤为政之本 66

二、兼爱为贤 69

三、唯贤是求,不弃贫贱 71

四、高予之爵、重予之禄、断予之令 73

五、兼爱利民的人才理想 75

第七章 商鞅 78

一、遗贤弃智 79

二、以法论贤 81

三、以法任人 83

四、以法育才 85

第八章 孟子 88

一、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88

二、贤不同风而同仁 90

三、以礼求贤 92

四、贤不肖听于国人 94

五、从学不从己 96

六、君才素质 98

七、人皆可以为尧舜 100

第九章 庄子 103

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103

二、通道任自然为善 106

三、方内方外的才品流别 108

四、形德之辨 110

五、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113

六、真人的人才理想 115

第十章 荀子 117

一、得人则存,失人则亡 117

二、以礼为贤 120

三、唯能是求,不阿亲戚 123

四、去蔽塞,行四观 125

五、量能授官,因材而任 127

六、士有差,儒有等 129

七、涂之人可以为禹 133

第十一章 韩非 136

一、尚法而不尚贤 136

二、奉法明法为贤 138

三、贤难自古已然 141

四、求法术之士,不求言谈之人 143

五、鉴识必以法 145

六、君臣流别 147

七、以法任人,以术制人 150

八、以言责实,以任观能,以事求功 153

第十二章 《管子》 156

一、立义、执法为贤 156

二、上稽之以数,下什伍以征 158

三、“以法不以亲” 161

四、君臣异道 164

第十三章 《吕氏春秋》 167

一、任力者劳,任贤者逸 168

二、厚德深识、礼贤下士、以贤致贤 169

三、以实审名,以理审言 172

四、用人在信,扬其长而避其短 173

五、必有其具,然后可成 175

六、君才素质 178

七、圣人生于疾学 180

第二篇 两汉人才思想 185

第一章 两汉时期人才思想的历史背景 185

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与盛衰 185

二、两汉时期的察举与征辟 189

三、两汉学术思想的变化 192

第二章 陆贾 196

一、“怀道者须世,抱朴者待工” 196

二、美女非独西施,忠臣非独吕望 198

三、佞用则忠亡 200

第三章 贾谊 202

一、得贤者显昌,失贤者危亡 202

二、“敬以待士”、“使民与焉” 204

三、君臣流别 206

第四章 《淮南子》 210

一、兴国在贤人与贤人不足恃 210

二、仁义为贤与道术为贤 212

三、以德举人与以道求人 214

四、因材授任与人才不足任 217

五、因势立功与体道致功 219

六、学以成才与体道成贤 220

第五章 董仲舒 223

一、所任者贤,则主尊国安 223

二、养士贡士以聚贤 225

三、不论资历,录德定位 227

四、德为才先 229

第六章 《盐铁论》 231

一、治乱、法度和贤才 231

二、仁义、功业和贤才 234

三、贫富、贵贱和贤才 236

四、人君、有司和贤才 237

五、儒生、官吏和贤才 240

第七章 刘向 242

一、得贤者安昌,失之者危亡 242

二、骥不自至,待伯乐而后至 244

三、苟能知之,必有所任 246

四、六正与六邪 248

五、不多学问,不能致圣 250

第八章 扬雄 252

一、世乱圣哲驰骛,世治庸夫高枕 252

二、观乎圣人,则见贤人;观乎贤人,则见众人 254

三、“学则正,否则邪” 257

第九章 桓谭 259

一、智力重于勇力 259

二、割私爱,亲贤才 261

三、“知大体”的人才理想 263

第十章 王充 266

一、“气有渥薄,人有贤愚” 266

二、有善心者为贤,无善心者为不肖 268

三、才力胜体力 270

四、“主昏将暗,贤儒不进” 272

五、“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 274

六、“才相超乘,皆有品差” 276

七、“文吏瓦石,儒生珠玉” 279

八、以文察心,贤愚自别 281

九、“殊操异行,取舍不同” 283

十、“切磋琢磨,乃成宝器” 285

第十一章 王符 288

一、“养世之君,先乱任贤” 288

二、“四行俱存,是谓真贤” 290

三、“无罪无辜,谗口敖敖” 292

四、“不尚虚声,在求实才” 294

五、“各以所宜,量材授任” 296

六、考以事迹,试以功效 298

七、“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300

八、对汉季颠倒贤愚的批判 301

第十二章 崔寔 305

一、识贤难,用贤更难 305

二、不求全责备,不数易官职 307

三、重其俸禄,防其贪欲 309

第十三章 仲长统 311

一、不拘廉洁,重在才能 311

二、以公任人,阶次渐进 313

三、对汉世任用外戚宦官的批判 315

第十四章 徐干 318

一、修德以招之,躬审以择之 318

二、得贤者之心,用贤者之谋 320

三、“明哲为先” 322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人才思想 327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才思想的历史背景 327

一、士族专权与社会动乱 327

二、九品中正的选举制度 330

三、学术思想的多元化 332

第二章 曹操 335

一、不拘德行,唯才是举 335

二、赏有功,罚有罪 337

第三章 诸葛亮 340

一、人君选举,必求隐处 341

二、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343

三、将才流品 344

四、人才以忠公为本 346

第四章 魏晋《才性四本论》 349

一、才性相同 349

二、才性相异 352

第五章 刘劭 355

一、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 356

二、良才识真,万不一遇 358

三、行八观,避七缪 360

四、十二流业,各有利害 362

五、英雄异称互补 364

六、才有所宜,任有不同 365

七、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 367

第六章 魏晋的除九品论 370

一、夏侯玄的批判 370

二、卫瓘的批判 371

三、刘毅的批判 372

第七章 王弼 375

一、贤不可尚,士不足恃 375

二、体冲和以通无的人才理想 377

第八章 嵇康 380

一、致治在无为,不在贤人 380

二、明胆殊用,互不相生 382

三、守道不仕的人才理想 384

第九章 傅玄 387

一、因人以致人 387

二、出公心、行公道、立公制 389

三、如有所用,必有所试 392

第十章 郭象 394

一、情性知能,皆为自然 394

二、士不可贵,贤不可尚 396

三、上无为以用下,下无为则自用 398

四、“内圣外王”的人才理想 400

第十一章 《列子》 403

一、生有贤愚,死则同归 403

二、才力不胜时命 405

三、恃道化不恃智巧的人才理想 407

第十二章 葛洪 410

一、修德业之盛,严试对之法 410

二、尊尚隐逸,阐弘风化 413

三、仁忍异品,善否有别 415

四、仁可时废而明不可无 418

五、观其形,察其实 421

六、今士胜古士 423

七、“质虽在我,成之由彼” 425

八、对汉吴用人弊俗的批判 427

第十三章 颜之推 432

一、人才贵能有益于物 432

二、操行为先,文章为后 434

三、中庸之人,不教不知 436

四、各业皆有先达,善学无不利事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