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一、地理位置 1
二、地形地貌 2
三、气候 6
四、水文 8
第二节 物产资源 11
一、土地资源 11
二、生物资源 12
三、能源 18
四、矿藏资源 19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23
一、人口分布 23
二、民族构成 24
第四节 行政区划 31
一、地区 33
二、市县 35
三、基层区划 40
第五节 名胜古迹 41
一、名胜 41
二、古迹 47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56
第一节 历史沿革 56
一、远古至宋辽时期 56
二、元明时期 61
三、清代 64
四、民国时期 72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79
第三节 土地改革与民主改革 83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86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6
二、牧区社会主义改造 87
三、城镇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90
第五节 改革开放 92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97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97
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成立 98
二、自治县、民族乡的成立 99
三、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区析置成立 101
第二节 自治机关建设 102
一、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102
二、自治州人民政府 105
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108
第三节 法制建设 110
一、不断建立健全法规体系 110
二、不断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112
三、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113
第四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与发展 114
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确立 114
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121
三、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124
第五节 人民生活 127
一、收入水平蒸蒸日上 127
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128
第四章 农业 131
第一节 畜牧业 132
一、畜牧业的发展 132
二、畜禽资源和品种改良 135
三、草原建设 141
四、牧民定居 144
第二节 农业 145
一、农业的发展 145
二、农业机械化 151
三、农业科技推广 154
四、农业产业化 156
五、特色农业 159
第三节 林业 166
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167
二、天然林保护与生态保护 171
三、林果业 173
四、林政建设 177
第四节 水利 180
一、水利工程 181
二、灌区建设 182
三、推广高新节水技术 183
第五节 渔业 184
第五章 工业 187
第一节 工业的发展 187
第二节 能源生产 192
一、电力工业 192
二、煤炭工业 196
第三节 工业企业 198
第四节 民族传统工业 204
第六章 交通通信 209
第一节 铁路 209
第二节 公路 210
第三节 民航机场 216
第四节 邮政 217
第五节 电信 221
第七章 财政金融 226
第一节 财政 226
一、财政体制 227
二、财源建设 229
三、改革健全财政运作机制 230
四、优化支出促进发展 233
第二节 税收 236
一、关税 236
二、农牧业税 237
三、工商税 238
四、地方税 240
五、税务管理 241
第三节 金融 242
第四节 商业保险 246
第八章 贸易 248
第一节 国内贸易 249
一、流通格局 249
二、市场体系建设 252
第二节 对外贸易 256
一、对外贸易的发展 256
二、外贸建设 259
第三节 边民互市贸易 261
第九章 旅游 262
第一节 旅游资源 262
一、自然资源 263
二、人文资源 266
三、民俗资源 270
第二节 旅游景点 281
一、伊犁河谷 281
二、阿勒泰地区 288
三、塔城地区 292
第三节 旅游经济 294
第十章 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 298
第一节 地缘优势与口岸建设 298
一、霍尔果斯及都拉塔、木扎尔特口岸 299
二、巴克图口岸 302
三、吉木乃、阿黑吐别克口岸 303
四、塔克什肯、红山嘴口岸 304
第二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与交流 305
第三节 经济合作区建设 308
一、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 308
二、塔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 309
三、奎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北新区 310
四、清水河经济开发区 312
第四节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313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317
第一节 教育事业 317
一、基础教育 318
二、职业技术教育 319
三、高等教育 321
四、成人教育 322
五、少数民族教育 323
第二节 科技事业 325
一、科技兴州战略 325
二、科技研究与推广 327
三、科普活动 332
第三节 文化艺术 333
一、文化事业的发展 333
二、舞台艺术 337
三、文艺创作 340
四、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345
五、党史地方志 349
六、群众文化 349
第四节 传播媒体 352
一、新闻出版 352
二、电影 353
三、广播电视 354
四、网络建设 357
第五节 体育事业 357
第六节 医疗卫生 362
一、医疗卫生机构 362
二、医院建设和医疗技术 364
三、卫生防疫 366
四、妇幼保健 369
五、公共卫生与爱国卫生运动 369
六、民族医药 372
第七节 社会保障 373
一、民政 373
二、社会保险 379
三、实施就业与再就业工程 383
四、支援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 387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390
第一节 城市建设 390
一、历史沿革 390
二、城市建设 391
三、抗震安居工程 395
四、房地产开发 396
第二节 主要城市 397
一、伊宁市 397
二、塔城市 398
三、阿勒泰市 399
四、奎屯市 400
五、乌苏市 401
第三节 小城镇建设 401
一、伊犁州直地区 401
二、阿勒泰地区 404
三、塔城地区 406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407
第一节 面临的挑战 407
一、环境污染 407
二、生态环境 409
三、生态环境质量 413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414
一、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414
二、环境污染防治 415
三、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417
四、实施重点建设工程 421
第十四章 伊犁屯垦 424
第一节 历史上的屯垦 42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屯垦 426
一、人民解放军屯垦 426
二、生产建设兵团组建 428
第三节 垦区建设 431
一、农四师 431
二、农七师 434
三、农九师 436
四、农十师 438
后记 442
修订后记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