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1917年—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3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1917年—1927年) 3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 3
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9
第三节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23
第二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1928年—1937年6月) 30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30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38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42
第三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1937年7月—1949年9月) 49
第一节 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49
第二节 解放区文学的兴起及影响 55
第二编 小说 65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 65
第一节 鲁迅出现的意义 65
第二节 《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71
《狂人日记》 83
《奔月》 90
第二章 多种小说形式的探索 98
第一节 郁达夫与“自叙传”抒情小说 98
《沉沦》(节选) 104
第二节 冰心的“问题”小说及叶绍钧的“为人生”小说 112
《超人》 118
《潘先生在难中》 123
第三章 茅盾、巴金的小说 135
第一节 茅盾的小说 135
《子夜》(节选) 144
第二节 巴金:永远的诗人和他的三部曲 151
《家》(节选) 156
第四章 老舍、沈从文的小说 162
第一节 老舍与现代市民小说 162
《骆驼祥子》(节选) 171
第二节 沈从文与他的湘西小说《边城》 177
《边城》(节选) 188
第五章 左翼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 193
第一节 左翼青年作家的小说 193
《华威先生》 200
《在其香居茶馆里》 205
第二节 “新感觉派”小说的都市幻影 216
《梅雨之夕》 220
第六章 张爱玲、钱钟书的小说 228
第一节 张爱玲的现代“传奇” 228
《金锁记》(节选) 236
第二节 钱钟书的《围城》 241
《围城》(节选) 245
第七章 赵树理、周立波的小说 254
第一节 赵树理的小说 254
《小二黑结婚》 263
第二节 周立波的小说 273
《暴风骤雨》(节选) 278
第三编 诗歌 289
第一章 新诗流派的多样化探寻 289
第一节 “凤凰更生”——郭沫若和《女神》 289
《凤凰涅槃》 293
第二节 “戴着脚镣跳舞”——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 302
《死水》 308
《静夜》 309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310
《雪花的快乐》 311
第三节 抒情的冯至与“泥土诗人”臧克家 312
《雪中》 317
《老马》 318
第二章 现代派诗歌创作 319
第一节 象征派诗人李金发 319
《弃妇》 322
第二节 “雨巷诗人”戴望舒 323
《雨巷》 329
《我用残损的手掌》 331
第三章 艾青、穆旦的诗 332
第一节 土地的歌者——艾青 332
《太阳》 338
《我爱这土地》 339
第二节 穆旦的抒情诗 340
《赞美》 345
第四章 叙事诗的勃兴《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 348
《王贵与李香香》(节选) 352
《漳河水》(节选) 363
第四编 散文 373
第一章 鲁迅的散文与杂文 373
第一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 373
《秋夜》 380
第二节 鲁迅的杂文 382
《春末闲谈》 391
第二章 现代散文的发展 394
第一节 周作人的美文 394
《乌篷船》 398
第二节 朱自清、冰心的散文 400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05
《寄小读者》(通讯七) 411
第三节 报告文学创作 413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416
第三章 林语堂、梁实秋的散文 421
第一节 林语堂的散文 421
《祝土匪》 428
第二节 梁实秋的小品文 430
《谦让》 433
第五编 戏剧 437
第一章 曹禺: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 437
《雷雨》(第二幕) 448
第二章 郭沫若的历史剧 476
《屈原》(第五幕第二场) 482
第三章 夏衍、陈白尘的话剧 492
《上海屋檐下》(第三幕) 500
《升官图》(第三幕) 506
第四章 田汉、洪深的浪漫戏剧 517
《获虎之夜》 523
《五奎桥》(节选) 541
第五章 新歌剧——《白毛女》 547
《白毛女》(第一幕第一场)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