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佛教教育 1
一、释迦世尊的教育及其特点 1
(一)释迦世尊所教育的对象和目标 2
(二)释迦世尊的教育制度 2
(三)释迦世尊教育的内容 3
(四)释迦牟尼教育的显著效果 6
二、释迦世尊是为人师表的楷模 8
(一)了解学生 9
(二)精通教材和忠于真理 9
(三)不断地学习与广泛的兴趣 10
(四)大公无私和民主合作的态度 11
(五)教育的乐趣和热忱 12
(六)慈爱与关怀 12
(七)精通语言并辩才无碍 13
(八)健康的身心和庄严的仪表 14
(九)充分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心 15
(十)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幽默的运用 15
(十一)善于运用种种姿态和动作 17
(十二)善巧方便与循循善诱 18
(十三)良好的环境与集体的作用 19
(十四)结合实际的学习方法 19
佛教与净化人心 21
前言 21
一、因果与戒律是净化人心的前提 22
二、佛学从超脱人生之本相来净化人生 24
三、八正道是净化人生的具体道路 25
四、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 26
五、现代佛教应是净化人生的宗教 29
结语 31
净土思想并非消极 32
从净土信仰看佛教对和谐社会的适应 33
(一)发菩提心 33
(二)戒为基础 34
(三)知恩报恩 34
(四)信佛念佛 35
(五)敬老爱老 36
(六)终极关怀 36
(七)六和生活 36
(八)四摄法 36
有关佛教活动场所的一些思路 37
利乐有情是往生净土的重要资粮——谈人间佛教与净宗修持的关系 40
人间佛教与上求佛道的关系 41
人间佛教与往生净土的关系 41
天台忏法与社会和谐发展 46
概述 47
修忏是天台宗的重要行门 50
对近代忏法弊端的反思 55
修忏与和谐社会之关系 57
认识修忏意义为证圆顿止观而努力 61
从现代医学看禅与身心健康 63
禅之源及其在中国的流布 64
禅与人生 67
习禅可防治人类身心疾患 70
结语 79
正在被人们认识的佛教素食 80
佛教的素食观 81
人类具有食素的本能 85
素食是敌瘟疫保健康的法宝 86
素食的营养与健康长寿 90
佛教景观与旅游经济的发展 97
佛教旅游项目的开拓 98
1、名山访胜游 99
2、朝山进香游 99
3、佛事活动游 100
4、佛教建筑观赏游 100
5、佛教诗文欣赏游 102
6、佛教金石碑刻鉴赏游 103
7、佛教楹联鉴赏游 104
8、佛教美术鉴赏游 106
9、佛教音乐鉴赏游 108
圆瑛大师的“三求”与契时契机 111
大师简传 111
圆瑛大师由禅入净的实践 113
试析“三求”的内涵 114
福的分类与求福 115
慧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 118
学佛与求生净土 119
“三求”与利益众生 120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120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121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122
大师提倡的“三求”是实修之路 127
筹建“极乐世界苑”的设想 129
总则 129
极乐世界苑“华藏莲池海会塔”建塔设想 131
极乐世界苑念佛堂规约 132
极乐世界苑共住规约 133
极乐世界苑临终关怀事业及注意事项 134
世界苑入住协议书 135
净土宗与终极关怀 137
临终助念与终后处理 141
为什么要助念 142
助念前的准备 144
助念之规制与病家注意事项 144
终后处理 149
遗嘱 151
陀罗尼经被及其应用 153
金光明沙 156
咒轮 157
助念功德 不可思议 161
观音法门与念佛求生净土 165
地藏菩萨是我们的榜样 174
第一部分 《地藏经》是怎样的一部经 178
第一点 《地藏经》是佛门的一部孝经 178
第二点 《地藏经》是佛陀的遗嘱 179
第三点 《地藏经》是为人处世的准则 180
第四点 《地藏经》是具体讲因果规律的经典 181
第二部分 《地藏经》的重要内容 184
经题 184
翻译者 185
全经内容 185
第三部分 生活中的具体修法 192
第一点 “生”的问题 192
第二点 希望得到家庭平安,衣食充足的修法 195
第三点 外出旅行保平安的修法 196
第四点 对于病魔缠身的修法 196
第五点 是临命终时的修法 197
第四部分 发菩提心是修行的动力 203
第五部分 向地藏菩萨学习什么? 204
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 209
摩诃迦叶对佛教的重大贡献 210
大迦叶尊者给我们的启示 214
道济禅师与其独特的语录 219
道济禅师之殊众行状 219
与人迥异的语录 222
立社念佛万古师 225
万古宗师学人楷模 226
创白莲社祈生净土 228
功高易进念佛为先 231
同志百余贤人十八 232
蓬勃发展誉称共宗 240
学佛修行万善同归——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252
延寿大师 弘化事迹 253
真实修行 万善同归 255
(一)世善 258
(二)出世善 259
行万善之功德利益 260
万善同归 禅净双修 269
永明大师《四料简》略谈 278
莲池大师与云栖寺 281
大师之生平 282
大师净土思想之特色 283
大师初住云栖之因缘 286
八祖道场云栖寺 288
七十年前之八祖道场 291
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 293
蕅益大师简传 293
蕅益大师与地藏菩萨之深缘 295
清净戒根速满菩提之愿 296
神咒能灭定业拔三障苦施三德乐 297
普劝持念圣号诵经礼忏 298
造像功德不可思议 301
护持三宝庄严道场 301
单提向上举扬净土——中峰大师之禅净合一思想 305
中峰禅师行状 306
真参实究 单提向上 307
融会诸宗 禅净结合 309
禅净相即 举扬净土 311
绍琦大师的念佛禅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15
楚山绍琦禅师的师承系统 315
楚山绍琦禅师行状 316
楚山禅师之念佛禅 318
楚山禅师对后世的影响与贡献 326
碑记序跋及其他 329
唐金台接引怀玉禅师千佛灵应塔碑铭 329
古延庆寺重建天王殿碑记 330
甘肃省通渭县华严寺新铸千佛铁塔疏 332
佛灵岩重新绀宇记 333
重印《净土生无生论》序 334
《兴慈法师年谱》序 342
《真心修净土万修万人去》序 343
《往生论·往生论注白话解释》序 345
《天籁梵音》序 347
《居家二众皈戒手册》前言 348
《护生放生手册》前言 356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359
后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