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论 1
1.1 虚构造结构模态试验的处理 2
1.2 虚边界结构模态试验的处理 3
1.3 虚材料结构模态试验的处理 4
1.4 模态截尾 5
1.4.1 实用完备模态空间 6
1.4.2 剩余动柔度 7
1.5 扩阶与缩聚 8
1.6 模型修正与相关 9
参考文献 10
第2章 实用完备模态空间理论 15
2.1 空间的生成 15
2.2 等价性证明 17
2.3 等效性证明 18
2.4 改进的实用完备空间 21
2.4.1 逐步分解法 21
2.4.2 优化正交法 25
参考文献 28
第3章 动柔度矩阵 30
3.1 概述 30
3.2 非奇异动柔度矩阵F(ω) 32
3.2.1 F(ω)计算式 32
3.2.2 收敛性 35
3.3 移频技术 35
3.3.1 统一移频 35
3.3.2 激励移频 37
3.3.3 系统移频 39
3.3.4 混合移频 42
3.3.5 迭代收敛及加速算法 46
3.4 F(ω)的精确式 49
3.4.1 精确动柔度式 49
3.4.2 简化动柔度式 49
3.5 F(ω)的高精度式 52
3.5.1 高精度动柔度式 53
3.5.2 剩余柔度计算 55
3.6 奇异动柔度矩阵F(λ) 57
3.6.1 数学基础 57
3.6.2 扰动动柔度矩阵 60
3.6.3 过渡动柔度矩阵 65
参考文献 70
第4章 虚构造结构模态试验处理技术 72
4.1 概述 72
4.2 试验模态基综合技术 75
4.2.1 自由界面情况 75
4.2.2 固定界面情况 87
4.3 试验/理论模态基综合技术 95
4.3.1 完备模态基综合技术 96
4.3.2 精确拟固定界面法 111
4.3.3 试验模态综合动柔度法 113
4.3.4 误差分析与精度改进 121
4.4 阻尼结构试验模态综合 125
4.4.1 滞后阻尼系统 126
4.4.2 粘性阻尼系统 135
4.4.3 实空间解耦模态综合法 151
4.5 连接子结构与试验建模 159
4.5.1 连接子结构概念 159
4.5.2 结构边界支撑参数的辨识 162
4.5.3 基于子结构模型辨识界面参数 169
4.6 测量模态的扩阶与减缩 178
4.6.1 迭代法 179
4.6.2 误差极小法 180
4.6.3 最优拟合法 181
4.6.4 转角分量的确定 183
4.6.5 普遍完备模态型减缩 183
4.6.6 阻尼系统减缩技术 188
参考文献 203
第5章 虚边界结构模态试验处理技术 211
5.1 概述 211
5.2 从自由—自由试验提取约束结构模态 212
5.2.1 附加质量法 212
5.2.2 剩余柔度法 217
5.2.3 动柔度法 221
5.2.4 具有弹性支撑的约束结构模态辨识 223
5.2.5 完备模态基技术 236
5.3 从约束试验提取自由结构模态 238
5.3.1 有关技术回顾 238
5.3.2 释放约束位移法 240
5.3.3 释放约束力法 248
5.3.4 基于试验/理论信息的技术 252
参考文献 255
第6章 虚材料结构模态试验处理技术 259
6.1 概述 259
6.2 矩阵梯度法 260
6.3 矩阵摄动法 262
6.4 直接特征值分析法 269
6.4.1 基本公式 269
6.4.2 改善精度 271
6.4.3 频率行列式 273
6.4.4 试凑—迭代法 276
6.5 模态法 278
6.5.1 非完备模态法 279
6.5.2 完备模态法 288
6.6 基向量组合法 294
6.6.1 原理(静力重分析) 294
6.6.2 基向量组合法的推广 298
6.6.3 摄动基向量组合法 301
6.6.4 最新进展(动柔度法) 302
6.6.5 误差估计 310
参考文献 312
附录 314
附录A 刚体模态校正 314
附录B 特征灵敏度 315
附录C 任意阶摄动量的统一计算式 319
附录D 重根下的摄动法 321
参考文献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