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汽车概论 1
第一章 汽车的概念及基本构造概述 1
1.1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1
1.1.1广义汽车的概念 1
1.1.2汽车的定义 1
1.2汽车的基本构造概述 2
1.3汽车的分类 4
1.3.1汽车按用途特征分类 5
1.3.2汽车按结构特征分类 5
1.3.3汽车按法规分类 5
1.4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6
1.4.1当前执行的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7
1.4.2目前还在使用的1988年以前生产的汽车编号规则 8
第二章 汽车行驶基本原理简介 10
2.1汽车的行驶阻力(∑F) 10
2.1.1滚动阻力(Ff) 10
2.1.2空气阻力(Fw) 11
2.1.3上坡阻力(Fi) 11
2.1.4加速阻力(Fa) 12
2.2汽车的驱动力(Ft)和附着力(Fφ) 13
2.2.1驱动力(Ft) 14
2.2.2附着力(Fφ) 14
2.3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 16
2.3.1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 16
2.3.2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16
2.3.3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 17
第三章 汽车的基本性能与主要技术参数 18
3.1概述 18
3.2汽车的质量参数 18
3.2.1关于汽车质量参数的说明 18
3.2.2整车整备质量 18
3.2.3最大装载质量 18
3.2.4最大总质量 18
3.2.5广定最大总质量 18
3.2.6允许最大总质量 19
3.2.7厂定最大轴载质量 19
3.2.8允许最大轴载质量 19
3.2.9质量分配比率 19
3.2.10簧上质量 19
3.2.11簧下质量 19
3.3汽车的尺寸参数 19
3.3.1汽车纵向对称平面 19
3.3.2汽车长 19
3.3.3汽车宽 20
3.3.4汽车高 20
3.3.5轴距 20
3.3.6轮距 20
3.3.7前悬 20
3.3.8后悬 20
3.3.9最小离地间隙 20
3.3.10汽车最小转弯直径 21
3.3.11车轮铅垂动行程 21
3.3.12汽车纵向通过角 21
3.3.13接近角 21
3.3.14离去角 22
3.3.15侧倾稳定角 22
3.4汽车的动力性能 22
3.4.1汽车的功率、扭矩和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2
3.4.2最高车速 23
3.4.3加速性能 23
3.4.4爬坡性能 23
3.4.5汽车的比功率与比扭矩 24
3.5汽车的燃料经济性 24
3.5.1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24
3.5.2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的主要途径 24
3.6汽车的制动性能 25
3.6.1制动效能 25
3.6.2制动效能的稳定性 27
3.6.3制动时汽车行驶方向的稳定性 27
3.6.4“制动点头”现象和制动过程中轴载质量分配比率的变化 27
3.6.5影响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因素 29
3.7汽车操纵稳定性 32
3.7.1汽车转向时的受力和运动规律 32
3.7.2轮胎的侧偏变形 33
3.7.3转弯力 33
3.7.4车轮外倾推力 35
3.7.5汽车的转向特性 36
3.7.6汽车行驶方向的稳定性 37
3.7.7转向的敏感与轻便性和影响转向车轮回正性能的因素 39
3.7.8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与评介方法 40
3.8汽车行驶平顺性 40
3.8.1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概念 40
3.8.2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40
3.8.3汽车行驶平顺性评价方法 41
3.9汽车的通过性能 41
3.9.1汽车通过性的概念 41
3.9.2普通汽车(包括越野汽车)因“间隙失效”的通过性问题 41
3.9.3越野汽车的通过性能 42
3.9.4汽车的通过性评价指标及越野汽车的的结构特点 43
第四章 汽车发动机的型式与性能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44
4.1汽车对发动机性能的基本要求 44
4.2发动机的特性与汽车行驶性能的关系 44
4.2.1发动机特性的概念 44
4.2.2发动机的调整特性 44
4.2.3发动机的速度特性 45
4.2.4发动机的负荷特性 45
4.2.5发动机的性能同汽车行驶速度和驱动力的关系 46
4.2.6发动机的特性曲线与汽车行驶性能曲线 47
4.2.7发动机的燃料消耗率与汽车的燃料经济性 50
4.3发动机的结构型式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51
4.3.1汽油发动机与柴油发动机 51
4.3.2发动机的缸数和气缸排列方式 51
4.3.3发动机的冷却方式风冷式与水冷式 51
4.4发动机在汽车上的布置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51
第二篇 汽车传动系 53
第五章 传动系概述 53
5.1传动系的功能 53
5.2传动系的结构 53
5.3传动系的布置型式 54
第六章 离合器 56
6.1离合器的功能 56
6.2离合器的结构型式 56
6.3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57
6.3.1离合器本体的工作原理 57
6.3.2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 58
6.4螺旋弹簧式离合器的构造 60
6.5膜片弹簧式离合器的构造 63
6.6离合器操纵机构的构造 66
6.6.1机械式离合器操纵机构 66
6.6.2液压式离合器操纵机构 67
6.6.3气压助力式离合器操纵机构 69
6.7离合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71
第七章 变速器 73
7.1变速器概述 73
7.1.1变速器的功能及对变速器的要求 73
7.1.2齿轮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73
7.2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74
7.3机械式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77
7.4同步器 79
7.4.1滑块式惯性同步器 79
7.4.2锁销式惯性同步器 81
7.4.3惯性增力式同步器 84
7.5机械式变速器的操纵机 87
7.6动力取出装置(取力器) 88
7.7变速器的变速比与汽车的牵引特性 89
7.7.1汽车的驱动力与传动系总减速比的关系 89
7.7.2变速器各档位变速比的确定 90
7.8自动变速器概述 91
7.9液力变矩器 91
7.9.1液力变矩器的功能和构造 91
7.9.2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91
7.9.3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特性 93
7.10自动行星式液力变速器 94
7.10.1行星齿轮式变速器 95
7.10.2自动换档操纵机构 97
7.10.3各档位下换档操纵机构的工作状态 100
7.10.4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变速比 105
7.10.5自动换档规律和换档点 109
7.11锁止式液力变矩器 112
7.11.1锁止式液力变矩器的构造与工作特性 112
7.11.2锁止式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112
7.12电子控制的带超速档(OD)和锁止式液力变矩器的自动变速器 117
7.13自动定轴式液力变速器 120
7.14装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的牵引特性 124
第八章 万向传动装置 125
8.1万向传动装置概述 125
8.2万向节 125
8.2.1万向节的种类 126
8.2.2挠性万向节 126
8.2.3十字轴式(不等速)万向节 126
8.2.4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128
8.3传动轴 130
第九章 主减速器与差速器 133
9.1概述 133
9.2主减速器 134
9.2.1主减速器的结构型式 134
9.2.2主减速齿轮的型式 135
9.2.3主减速器的一般结构 136
9.2.4主减速比 136
9.3差速器 137
9.3.1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137
9.3.2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 138
9.3.3防滑差速器 138
9.4装有防滑差速器的汽车在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143
第十章 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汽车(FF汽车)的传动机构 144
第十一章 四轮驱动汽车(4WD汽车)的传动机构 147
11.1四轮驱动汽车概述 147
11.2定时四轮驱动汽车(定时4WD汽车)的传动机构 147
11.3常时轮驱动汽车(常时4WD汽车)的传动机构 149
11.3.1采用粘性偶合器作为桥间差速器的常时4WD汽车的传动机构 149
11.3.2采用齿轮式中央差速器作为桥间差速器的常时4WD汽车的传动机构 153
第三篇 汽车行驶系 166
第十二章 汽车行驶系概述 166
第十三章 车架与车身 168
13.1车架与车身的功能概述 168
13.2车架的结构型式 168
13.2.1梯形车架 168
13.2.2 X形车架 169
13.2.3脊梁式车架 169
13.2.4平台式车架 170
13.2.5桁架式车架 170
13.2.6组合式车架(承载式车身) 170
13.3车身的构造 171
13.3.1车门的构造 174
13.3.2发动机罩盖的结构 176
13.3.3行李箱盖的结构 176
13.3.4座椅与座椅安全带 177
第十四章 车桥与悬架 181
14.1概述 181
14.1.1车桥与悬架的基本功能 181
14.1.2前桥和前悬架的类型 182
14.1.3后桥和后悬架的类型 182
14.2前桥与前悬架的结构 182
14.2.1非独立悬架的整体式前桥的结构 183
14.2.2独立悬架的前桥结构 185
14.2.3横向稳定器 189
14.2.4前桥独立悬架中球形接头的使用及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 190
14.3后驱动桥与后悬架的结构 191
14.3.1非独立悬架整体式后桥的结构 191
14.3.2独立悬架的后桥结构 197
14.4汽车悬架中的弹性元件 201
14.4.1钢板弹簧 201
14.4.2螺旋弹簧 203
14.4.3扭杆弹簧 203
14.4.4橡胶弹簧 203
14.4.5空气弹簧 204
14.5减振器 206
14.5.1液力式减振器 206
14.5.2充气式液力减振器 209
14.5.3阻力可变式液力减振器与电子控制的阻尼可调式悬架 210
14.6空气弹簧悬架 213
14.6.1空气弹簧悬架的基本结构 213
14.6.2组合式空气弹簧的构造 214
14.6.3高度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16
14.6.4空气弹簧悬架与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217
14.7有关悬架机构的理论知识 218
14.7.1汽车振动的形式 218
14.7.2车身振动的频率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219
14.7.3悬架弹簧的刚度与车身振动频率的关系 219
14.7.4悬架的结构特性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 220
第十五章 车轮定位 223
15.1车轮定位概述 223
15.2前轮定位 223
15.2.1前轮外倾角 224
15.2.2主销内倾角 224
15.2.3前轮前束 225
15.2.4主销后倾角 226
15.3汽车转向时两前轮的运动关系(转角关系) 228
第十六章 车轮与轮胎 230
16.1车轮与轮胎概述 230
16.2车轮的构造 230
16.2.1车轮的整体结构 230
16.2.2轮辐的结构与车轮的型式 232
16.2.3轮辋的结构与型式 235
16.3车轮的规格及型号表示方法 239
16.3.1车轮的规格型号表示原则 239
16.3.2国产汽车轮辋规格型号表示方法 239
16.3.3进口汽车的轮辋规格型号表示方法 240
16.3.4关于车轮的计量单位的说明 241
16.4车轮的安装定位与紧固 241
16.4.1车轮的安装定位 241
16.4.2车轮与轮毂的连接和紧固 242
16.5轮胎的构造 243
16.5.1充气轮胎的基本结构 244
16.5.2汽车用充气轮胎的类型 247
16.6轮胎的规格型号表示方法 254
16.6.1轮胎的分类 254
16.6.2轮胎规格的表示方法 254
16.6.3进口汽车轮胎型号表示方法 257
16.6.4轮胎的充气压力、负荷能力和最高行驶速度 261
16.7车轮防滑链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264
16.8轮胎的特性与轮胎的合理使用 265
16.8.1轮胎的平衡 265
16.8.2轮胎的驻波现象 268
16.8.3轮胎在有水地面行驶中的“漂浮”现象 269
16.8.4轮胎运行中的发热现象 269
16.8.5轮胎的行驶噪声 270
16.8.6轮胎的磨损与轮胎不正常磨损的原因分折 270
16.8.7轮胎的合理使用 272
第四篇 汽车转向系 274
第十七章 汽车转向系概述 274
第十八章 机械式转向装置 276
18.1转向操纵机构 276
18.1.1方向盘 276
18.1.2转向轴 276
18.1.3缓冲式转向操纵机构 276
18.2转向器 279
18.2.1转向器的类型与传动比 279
18.2.2转向器的型式与结构 280
18.3转向传动机构 286
第十九章 动力转向装置 291
19.1动力转向概述 291
19.2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基本结构 291
19.3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结构型式 292
19.4组合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 294
19.4.1组合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构造 294
19.4.2组合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工作原理 297
19.5分离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 299
19.6整体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 300
19.6.1整体滑阀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 300
19.6.2整体瓣阀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 302
19.6.3整体转阀式液压动力转向装置 304
19.7速度敏感型液压动力转向装置 308
19.7.1计算机控制的速度敏感型液压动力转向装置 309
19.7.2截止阀控制的速度敏感型液压动力转向装置 310
19.8转向油泵 311
19.9使用液压动力转向装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3
第二十章 四轮转向汽车(4WS汽车)的转向装置 315
20.1四轮转向汽车概述 315
20.1.1四轮转向汽车的概念 315
20.1.2四轮转向汽车转向时车轮的运动规律 316
20.1.3四轮转向汽车转向装置的结构型式 317
20.2转角随动型四轮转向装置 318
20.2.1机械式后轮转向传动机构 320
20.2.2机械式后轮转向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20
20.3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装置 321
20.3.1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控制机构 322
20.3.2相位控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23
20.3.3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装置的失效保险措施 325
20.4全液压式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装置 325
20.4.1全液压式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装置的基本结构 325
20.4.2全液压式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装置的工作原理 325
20.4.3全液压式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装置的工作特性 327
20.5使用四轮转向汽车应注意的事项 329
第五篇 汽车制动系 330
第二十一章 汽车制动系概述 330
21.1制动装置的功能与基本结构 330
21.2制动装置的类型 330
21.3行车制动装置及主要结构型式 331
20.4驻车制动装置及主要结构型式 335
第二十二章 液压行车制动装置 337
22.1液压行车制动传动机构 337
22.2液压行车制动器 341
22.2.1液压鼓式制动器 341
22.2.2液压盘式制动器 346
第二十三章 驻车制动装置 353
23.1中央制动式驻车制动装置 353
23.1.1中央制动式驻车制动器 353
23.1.2中央制动式驻车制动操纵机构 354
23.2后轮制动式驻车制动装置 354
23.2.1兼作驻车制动器的后轮制动器 355
23.2.2后轮制动式驻车制动操纵机构 355
第二十四章 车轮制动器的自动间隙调整装置 358
24.1由行车制动操纵机构控制的自动间隙调整装置 358
24.2由驻车制动操纵机构控制的自动间隙调整装置 359
第二十五章 制动助力装置 361
25.1制动助力装置概述 361
25.2真空助力式制动助力装置 361
25.2.1分体式真空增压制动助力装置 362
25.2.2整体式制动真空助力装置 368
25.3气压助力式制动助力装置 371
25.4真空助力式制动助力装置的工作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372
第二十六章 气压行车制动装置 373
26.1气压行车制动装置概述 373
26.2气压行车制动装置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374
26.2.1空气压缩机 374
26.2.2气制动阀 374
26.2.3继动阀 377
26.2.4制动气室及与车轮制动器的连接 378
26.2.5调压器 378
26.3气压制动装置中的低气压报警装置及安全措施 379
第二十七章 提高汽车制动安全性能的措施和装置 380
27.1提高汽车制动安全性能的主要措施 380
27.2串列双腔式液压制动主缸 380
27.3安全缸 382
27.4制动力调节装置 383
27.4.1比例阀(P阀) 384
27.4.2感载比例阀(L S P V阀) 385
27.4.3惯性比例阀(I P V阀) 387
27.5排气制动装置 391
27.6储能弹簧制动气室 392
第六篇 汽车中的摩擦与润滑 395
第二十八章 汽车零件的摩擦与磨损 395
28.1摩擦与磨损概述 395
28.1.1摩擦与磨损的概念 395
28.1.2摩擦现象的种类 395
28.1.3汽车零件中的摩擦与磨损问题 396
28.2零件的磨损 396
28.2.1零件磨损报废的过程和阶段 396
28.2.2汽车零件磨损破坏的形式 397
第二十九章 汽车的润滑与常用的润滑剂 398
29.1关于润滑的概述 398
29.2润滑剂的作用 398
29.3润滑剂的种类及标记方法 399
29.3.1润滑剂的种类 399
29.3.2国产车用润滑剂的分类及标记方法 399
29.4润滑油的粘度及粘度系数 400
29.5内燃机用润滑油 402
29.5.1内燃机用润滑油的种类和表示方法 402
29.5.2国产内燃机用润滑油的特性和主要品种 403
29.6齿轮润滑油 404
29.6.1齿轮润滑油概述 404
29.6.2国产车辆齿轮润滑油的品种牌号及与美国API标准分类的对照 405
29.7润滑脂 406
29.7.1润滑脂概述 406
29.7.2国产润滑脂的分类和标记方法 407
29.7.3润滑脂的特性与应用 408
29.8工作油(液) 409
29.8.1制动液 409
29.8.2减振器用油 410
29.8.3自动变速器用油和动力转向器用油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