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学校卫生学的研究任务、内容与方法 1
一、学校卫生学的研究任务 1
二、学校卫生学的主要内容 2
三、学校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4
第二节 医学模式和现代健康观 8
一、医学模式与学校保健模式 8
二、现代健康观 10
三、影响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11
第三节 学校卫生学的发展回顾 14
一、健康教育的起源与学校卫生运动 15
二、我国学校卫生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16
第四节 学校卫生学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18
一、学校健康服务 19
二、学校健康环境 22
三、学校健康教育 23
四、21世纪的学校卫生学 25
第二章 健康的遗传素质 29
第一节 遗传基础 29
一、遗传素质与教育 29
二、遗传的细胞与分子基础 31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 33
四、遗传方式 34
第二节 遗传病 36
一、单基因病 37
二、多基因病 38
三、染色体病 41
四、近亲婚配的危害 43
第三节 身心素质遗传 44
一、身高体型与运动能力遗传 44
二、眼与耳的遗传 45
三、智力遗传 45
四、精神障碍遗传 47
第四节 增进遗传素质 49
一、胚胎发育畸形和出生缺陷 49
二、出生缺陷的环境影响 49
三、优生 52
第三章 生长发育与调查评价 56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56
一、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程序 57
二、生长发育有两次突增阶段 58
三、生长发育从不均衡到均衡 58
四、生长发育表现出身心相关 59
五、生长发育在长期加速 60
第二节 儿童生理特征与卫生 61
一、运动系统特征与卫生 61
二、呼吸系统特征与卫生 62
三、循环系统特征与卫生 63
四、消化系统特征与卫生 64
五、泌尿与生殖系统特征与卫生 65
六、内分泌系统特征与卫生 66
七、神经系统特征与卫生 67
八、感觉器官与皮肤特征与卫生 68
第三节 青春期发育 70
一、青春期内分泌变化 70
二、青春期性发育 71
三、青春期形态机能发育 73
四、青春期生理卫生 74
第四节 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 75
一、调查与评价的基本步骤 75
二、调查指标和测量方法 77
三、生长发育评价 79
第四章 学生躯体疾病防治 88
第一节 学校健康检查 88
一、学生健康卡 89
二、采集病史和撰写病例报告: 90
三、健康统计指标 91
第二节 学校传染病预防 93
一、传染病与免疫 93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 95
三、学校传染病预防 97
四、传染病症状护理 100
五、常见传染病防治 102
第三节 非传染性常见病预防 103
一、近视 103
二、龋齿 106
三、缺铁性贫血 107
四、肥胖症 108
五、脊柱弯曲异常 109
第四节 学校意外伤害与急救 110
一、学校意外伤害 110
二、急救原则与方法 111
第五章 学校心理卫生 118
第一节 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118
一、心理卫生由来与发展 118
二、学生心理健康标志 120
三、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 124
四、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26
第二节 学生心理行为问题 128
一、心理行为问题分类 128
二、发育问题 130
三、学习问题 133
四、情绪问题 137
五、品行问题 143
六、心身问题和精神疾病 152
第三节 心理健康测评 155
一、儿童行为量表 156
二、症状自评量表 160
三、儿童个性问卷 164
四、儿童神经心理成套测验 165
第四节 学生心理问题防治 166
一、心理问题的三级预防 166
二、学校心理治疗的方法 167
第六章 教育过程卫生 173
第一节 学习的脑生理与保健 173
一、学习时大脑活动特点与卫生 173
二、学习疲劳与过度疲劳 175
三、疲劳测定 178
第二节 教学活动卫生 180
一、课堂教学卫生 180
二、考试卫生 182
三、阅读、写字和绘画卫生 185
四、游戏卫生 186
五、唱歌卫生 187
六、文娱活动和看电视卫生 187
七、劳动卫生 188
第三节 学校作息制度卫生 189
一、制定作息制度的原则 189
二、学年和学周制度 190
三、一日作息制度 191
第四节 体育锻炼卫生 192
一、体育锻炼的作用 192
二、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193
三、体育卫生监督 194
四、三浴锻炼 196
五、体育锻炼的生理学评估 198
第五节 学校家庭同步保健 199
一、家校同步保健工作目标 199
二、家校同步保健工作方式 200
第七章 营养与膳食卫生 202
第一节 营养基础 202
一、营养素与热量 202
二、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211
第二节 学生合理营养 214
一、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214
二、儿童膳食心理特点 215
三、制订科学的膳食制度 216
四、创设健康的膳食环境 217
五、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18
第三节 学校膳食调配 218
一、膳食计划与食谱 218
二、膳食科学调配 219
三、儿童膳食烹调 220
四、学校食堂卫生管理 221
第四节 学校膳食调查 221
一、膳食调查方法 222
二、膳食营养计算 222
第八章 学校环境卫生 228
第一节 学校环境创设 228
一、儿童喜爱的环境 228
二、学校生理心理环境卫生 230
三、学校环境创设的原则 231
第二节 学校建筑卫生 232
一、校址选择 232
二、校内布局与功能分区 233
三、教学用房卫生要求 235
四、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 237
第三节 学校设备卫生 238
一、采光与照明 238
二、通风与采暖 240
三、教学用具卫生 241
第四节 校外环境——家庭与社区环境卫生 245
一、家庭环境卫生 245
二、社区环境卫生 246
第九章 学校健康教育 248
第一节 健康教育的目的与理论模式 248
一、学校健康教育目的 248
二、健康教育的理论模式 249
三、学校健康教育原则 251
第二节 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 252
一、学校健康教育内容 252
二、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 255
第三节 健康教育中的单元教学 258
一、运动锻炼教学单元 259
二、家庭卫生教学单元 259
三、营养教学单元 260
四、心理健康教学单元 261
五、安全和急救教学单元 262
六、疾病控制教学单元 263
七、社区卫生教学单元 264
第四节 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265
一、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265
二、中学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266
第五节 健康教育评估 269
一、健康教学评估 269
二、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270
第十章 学校卫生管理与评估 273
第一节 学校卫生管理 273
一、学校卫生管理任务 273
二、学校卫生管理原则 274
三、学校卫生管理职能 275
四、学校各类人员卫生工作职责 277
第二节 学校卫生评估 279
一、学校卫生情况年报内容 279
二、卫生不合格学校和项目评定标准 280
第三节 综合评估方案 285
一、学校保健工作 285
二、健康教学 288
三、有益健康的学校生活 290
附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294
主要参考文献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