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生命的三重境界——兼论儒、佛二家的“意义”追求 1
初涉佛海 13
从“理性”到“觉性”——论慧能禅学在中国佛学发展史上之价值 13
再论从“理性”到“觉性”——中国佛学与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 31
王弼与僧肇——玄学“贵无”论与佛学“中观”论之比较研究 53
《大般泥洹经》的佛性论述略——从松本史朗对如来藏思想的批判谈起 69
禅宗诸家之“心性”说举例——从初祖菩提达摩、六祖慧能到洪州马祖道一之思想变迁 87
慧能与陈白沙 105
慧能禅学与岭南文化 115
慧能思想的现代价值 129
走出“自我”迷执,走向社会关怀——简论佛家以“无我”为教的观念及其现代意义 135
复入儒门 147
作为人文教养的早期儒学——兼谈先秦社会历史演变中的贵族与平民 147
孟荀的人性论与先秦社会由贵族为主体向平民为主体的变迁 161
“曾点气象”异说 174
从朱子与阳明子两家之《大学》疏解看中国的解释学 187
《中庸》的不同解释及其意义——郑、孔、吕、朱诸家注疏的比较研究 206
重评张载由“气化论”证立的成德论 223
白沙子之“道”论 239
“事”的本体论意义——兼论泰州学派的哲学涵蕴 244
借宇宙论确立的儒道两家的“生命的学问” 252
叩问历史 277
理性的界限——先秦两汉思想转型提供的启示 277
在“天”与“人”、信仰与理性之间——再论先秦两汉思想转型提供的启示 294
附:讲演录 321
重评汉唐时期的文化精神——兼论汉唐儒学的宇宙论 321
后记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