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界定及其特性 1
一、何谓“问题” 1
二、“问题”的内涵与外延 5
三、“问题”与“热点”、“焦点”等的区别与联系 6
四、“问题”的特性 8
五、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 11
第二节 “问题新闻”的界定、特性和类型 16
一、“问题新闻”的界定 16
二、问题新闻的特性 25
三、问题新闻传播形态分类 30
第二章 问题新闻信息的传播功能 34
第一节 问题新闻信息传播的正向功能 34
一、疏导化解功能 35
二、警报唤醒功能 36
三、教育劝谏和加勉功能 38
四、监督警戒功能 39
五、建设鞭策功能 44
六、扶贫济困功能 44
第二节 问题新闻传播的负向功能 45
一、破坏冲击功能 46
二、瓦解涣散功能 46
三、腐蚀污染功能 47
四、诱导教唆功能 48
第三章 问题新闻传播及其研究综述 53
第一节 我国问题新闻传播的纵向透视 54
一、问题新闻信息传播探源 54
二、近现代问题新闻信息传播概览 61
三、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的问题新闻传播的沿革与发展 69
第二节 西方问题新闻传播简史 85
一、西方问题新闻传播概述 85
二、西方问题新闻信息传播“兴旺发达”的个中缘由及做法 100
第三节 问题新闻传播研究概述 110
一、西方问题新闻学研究 110
二、我国问题新闻学研究 113
三、呼吁建立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新闻学 123
四、问题新闻学是新闻传播学中一门独立的极其重要的学科 125
第四章 问题新闻传播原则、运作规范和传播者素养 127
第一节 问题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27
一、认识问题 127
二、选题问题 132
三、方式方法问题 133
四、问题新闻报道的难点 138
第二节 问题新闻传播的宏观把握 140
一、提高认识、端正观念 141
二、党和国家关于问题新闻传播的原则和法律 146
三、美国如何调控问题新闻传播 158
四、积极引导,善于引导 160
五、掌握好问题新闻传播的“度” 167
第三节 问题新闻传播的微观运作 173
一、要善于抓问题 173
二、嗅觉灵敏,反应快捷 181
三、机动灵活,处变不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82
四、广泛调查,深入采访 186
五、运用“点线面体”立体多维的方式进行采访 191
六、连续报道,善始善终 192
七、争取编辑部的支持 194
第四节 问题新闻传播应注意的新闻政策与宣传纪律 195
一、党报必须服从党委领导 195
二、有关负面、消极、敏感等问题新闻传播的新闻政策与新闻纪律 196
三、关于金融、证券问题的新闻政策和宣传纪律 215
四、关于其他问题新闻传播的政策和宣传纪律 217
五、对新闻宣传政策和纪律的简单评述 217
六、如何处理党性、国家法律和宣传纪律之间的关系 220
第五节 问题新闻信息传播者的素养 225
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226
二、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修养 227
三、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敬业精神,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和善于坚持真理 329
四、要有调查研究的硬功夫,争当“问题记者” 235
附录一 社会问题新闻的采访报道 238
第一节 社会问题与社会问题新闻 238
一、社会问题的界定及其特性 238
二、社会问题的分类 244
第二节 社会问题新闻的特性与作用 247
一、社会问题新闻的特性 247
二、社会问题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249
三、新闻媒体报道社会问题的目的和作用 250
第三节 社会问题报道的宏观要求 252
一、端正认识,正确分析看待社会问题 252
二、掌握社会学知识,成为社会问题研究的行家 253
三、遵循社会问题解决的原则 255
四、遵循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宣传纪律 257
第四节 社会问题新闻采访报道应注意哪些问题 258
一、异常群体问题的采访报道 258
二、弱势群体问题的采访报道 266
三、越轨群体问题的采访报道 276
附录二 舆论监督与新闻批评 283
第一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 283
一、舆论监督及其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283
二、舆论监督的功能 384
三、舆论监督的作用 287
第二节 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 288
一、开展批评报道的目的和意义 288
二、新闻批评的特点 290
三、批评报道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292
第三节 新闻批评的方针和原则 298
一、新闻批评的方针 298
二、新闻批评的原则 300
第四节 新闻批评的种类与形式 302
一、新闻批评的种类 302
二、新闻批评的形式 306
第五节 如何搞好批评报道 308
一、正确处理几种关系 308
二、批评报道题材的选择 309
附录三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1953年广西《宜山农民报》批评中共宜山地委事件的前前后后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