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完全解读 数学 九年级 下 人教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后雄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674726
  • 页数:186 页
图书介绍:本丛书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课程标准,让学生能够按照课程概念和教材学习、目标要求科学、高效地学习。本丛书以“透析全解、双栏对照、服务学生”为宗旨,在整体设计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双栏对照,在学科层次上力求讲深、讲细、讲出特色;二是注重典型案例学习,突出鲜活、典型和示范的特点。本册为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全书知识结构图解·名师学法指津 1

第26章 二次函数 2

26.1 二次函数(第1课时) 2

26.1 二次函数(第2课时) 4

26.1 二次函数(第3课时) 8

26.1 二次函数(第4课时) 11

26.1 二次函数(第5课时) 14

26.1 二次函数(第6课时) 19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2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课时) 26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31

最新3年中考名题诠释 40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44

第27章 相似 46

27.1 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 46

27.1 图形的相似(第2课时) 48

27.2 相似三角形 52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 52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 56

27.2.2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1课时) 59

27.2.3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1课时) 62

27.3 位似(第1课时) 67

27.3 位似(第2课时) 71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77

最新3年中考名题诠释 83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87

期中测试题 89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91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 91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 94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3课时) 98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4课时) 101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 105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 108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3课时) 112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118

最新3年中考名题诠释 125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129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131

29.1 投影(第1课时) 131

29.1 投影(第2课时) 135

29.2 三视图(第1课时) 138

29.2 三视图(第2课时) 141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1课时) 145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149

最新3年中考名题诠释 154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156

教材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158

答案与提示 160

第26章 二次函数 2

26.1 二次函数(第1课时) 2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

2.判断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方法 2

3.利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4.二次函数的分类与特征 3

26.1 二次函数(第2课时) 4

1.抛物线及有关概念 4

2.二次函数y=x2的图象的画法 4

3.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和性质 4

4.二次函数y=ax2+c(a≠0)的图象和性质 5

5.直线与抛物线的综合问题 6

6.利用函数y=ax2(a≠0)解决实际问题 6

26.1 二次函数(第3课时) 8

1.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 8

2.二次函数y=a(x-h)2的性质 9

3.二次函数y=a(x-h)2性质的综合应用 9

26.1 二次函数(第4课时) 11

1.抛物线y=a(x-h)2+k与y=ax2之间的关系 11

2.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 11

3.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 12

26.1 二次函数(第5课时) 14

1.用配方法将y=ax2+bx+c(a≠0)化为y=a(x-h)2+k的形式 14

2.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画法 14

3.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性质 15

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特征与a、b、c及b2-4ac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16

26.1 二次函数(第6课时) 19

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9

2.巧设y=a(x-h)2+k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9

3.巧设y=a(x-x1)(x-x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9

4.误用条件而错设解析式 19

5.甄别复杂条件、灵活选用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 20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2

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一般步骤 23

3.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23

4.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问题 23

5.抛物线与不等式的关系 24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课时)1.求实际问题中抛物线的解析式 26

2.利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 26

3.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几何图形的最大面积 27

4.如何解“何时获得最大利润”的问题 27

第27章 相似 46

27.1 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1.相似图形 46

2.相似图形的识别方法 46

3.相似图形(图片)的制作 46

27.1 图形的相似(第2课时)1.相似多边形的特征 48

2.比例线段与相似比 48

3.识别两个多边形相似的方法 48

4.线段的比 49

5.比例中项和第四比例项 49

6.比例的性质 49

7.黄金分割 50

27.2 相似三角形 52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1.相似三角形及表示方法 52

2.三角形的相似比 52

3.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 53

4.相似三角形的识别 53

5.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的拓展 53

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53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1.相似三角形的识别 56

2.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办法 56

3.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几条思路 57

27.2.2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1课时)1.测量高度 59

2.测量距离 59

3.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方法 59

4.测量旗杆的高度 60

27.2.3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1课时)1.相似三角形重要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62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62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3

4.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63

5.有公共角的两个相似三角形 63

27.3 位似(第1课时) 67

1.位似图形 67

2.位似图形的性质 67

3.在理解位似图形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8

4.画位似图形 68

27.3 位似(第2课时) 71

1.用坐标来确定位置 71

2.图形的运动与坐标 71

3.用坐标来确定位置的实际应用 71

4.常见的几种变换图形的坐标 71

5.极坐标 72

6.位似图形与坐标 72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91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1.正弦的定义 91

2.测量 91

3.常见的测量方法 92

4.正弦值随角度的变化规律 92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1.正切、正弦、余弦的定义 94

2.忽略三角函数定义的条件导致错误 94

3.如何解非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问题 95

4.互为余角的正弦、余弦的关系 95

5.正切与正弦、余弦的关系 95

6.余弦、正切函数在0°~90°增减性 96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3课时)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98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记忆方法 98

3.易混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99

4.怎样解决15°,75°,105°等角的相关问题 99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4课时)1.用计算器求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101

2.用计算器计算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101

3.如何通过测量某些角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102

4.如何解题目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102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105

2.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105

3.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 106

4.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106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1.仰角、俯角 108

2.易错点:对仰角、俯角理解不清 108

3.与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109

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3课时)1.坡度(坡比)、坡角等概念 112

2.方位角与方向角 112

3.如何设计测量方案 113

4.如何设计测量最佳方案 114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131

29.1 投影(第1课时) 131

1.投影 131

2.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131

3.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相互混淆 131

4.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应用 132

5.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133

29.1 投影(第2课时) 135

1.正投影 135

2.正投影的性质 135

3.正投影的作图方法与技巧 135

4.投影的应用 136

29.2 三视图(第1课时) 138

1.三视图 138

2.三视图的画法 138

3.圆柱、圆锥和球的三视图 139

4.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用线错误 139

5.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 139

29.2 三视图(第2课时) 141

1.根据三视图描述物体的形状 141

2.巧用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 141

3.不能利用视图准确判断立体图形 142

4.三视图与平面展开图、平面图形的面积的综合应用 142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1课时)1.制作视图的立体模型 145

2.制作模型中常出现的问题 145

3.较复杂几何体的制作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