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登高丘,望远海——雷达为什么要上天 1
古老的神话 2
从烽火台到无线电 3
划破夜空的利剑 7
电眼初睁——世界上第一部雷达的诞生 9
千里眼,一个并不准确的比喻 12
雷达的工作频率是怎样选择的 17
降落红场的不速之客 21
登高丘,望远海 25
第2章 机载雷达的“三高”技术——预警雷达上天的关键 29
远离你或靠近你的火车 30
选择频率的“筛子” 32
让天线辐射的能量更集中 35
让杂波被滤除得更干净 38
让发射机产生的频率更单一 47
如何比较雷达的探测距离 49
看海面舰船与看海面上空的飞机 50
从雷达改进看预警机的发展 52
第3章 从蜻蜓的眼睛谈起——相控阵及其与机械扫描的比较 65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66
划桨与相位 69
蜻蜓的眼睛与有源相控阵 70
相控阵天线带来的麻烦 76
相控阵雷达的工作模式 80
世界上有源相控阵预警机的发展 81
新时期的“两弹一星”——国产相控阵预警机的研制 88
第4章 小马也能拉大车——预警机载机的选择与改装 97
雷达的“嗓门”与“喇叭” 98
从“大下巴”到“大鼻子” 99
为什么天线罩总是“扁”的 10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6
见缝插针与开膛破肚 106
厕所比设备还重要 108
载机的选型与预警机的分类 113
“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沉没 114
我们自己的“空警1号” 118
第5章 大水也冲龙王庙——预警机中的敌我识别 127
敌我识别器——无线电“对暗号” 128
“暗号”中的秘密 132
网络游戏与目标识别 134
与预警雷达的“一唱一和” 136
波光粼粼的湖面与“单脉冲技术” 139
敌我识别中的“新贵”——S模式 141
大水也冲龙王庙 143
第6章 预警机中的“顺风耳”——无线电侦察 145
躲在暗处的“窃听器” 146
交叉才能定位 152
调谐的收音机——侦察设备对频率的测量 153
建立“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库 154
侦察天线张开的大网 155
被击落的EC-121预警机 157
遇到威胁的“乌贼”——威胁告警与干扰投放 158
预警机中的有源干扰 163
第7章 预警机和现代战场的“神经系统”——通信与数据链 167
永不消逝的电波 168
载波——运载信号的“宽体”或“窄体”客机 170
电台是什么 171
从“摩尔斯电码”谈数据通信 173
短波、超短波、卫星通信——如何选择 174
“打跳鼠”的游戏与“大海捞针” 178
信息系统连接武器系统的捷径——数据链 179
数据链中的无线IP——战术瞄准网络技术(TTNT) 183
第8章 预警机上的“幕后英雄”——任务导航 185
陀螺中隐藏的奥秘 186
惯性导航——导航系统中的全能冠军 187
并不完美的惯性导航 191
团队的力量——组合导航 192
进入寻常百姓家的GPS 193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195
北斗系统——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 199
预警机上任务系统的基准 201
GPS不能用时怎么办 203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信号 207
数据链中的通信、导航和识别(CNI) 209
第9章 预警机的“大脑”与“灵魂”——计算机与软件系统 211
“觥筹交错”的宴席与总线结构 212
预警机上的常用总线 214
细数预警机上的计算机家族 218
让国产预警机拥有跳动的中国“芯” 223
预警机上的操作系统 224
功能强大的预警机软件 226
形形色色的人-机界面 228
第10章 空-地一体——预警机的地面配套设备 233
风筝之线 234
战勤人员的“游戏机” 237
预警机作战用数据库的“产床” 240
预警机在地面工作时的“鞍前马后” 243
为预警机看“病”的“综合医院” 246
第11章 大盘点——预警机发展65周年 249
开发预警机为什么难 250
预警机为什么贵 260
预警机为什么要发展 262
预警机的划代 271
预警机的十一宗“最” 290
参考文献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