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地理 27
第一章 建置 27
第一节 面积 位置 27
第二节 历史沿革 27
第二章 行政区划 29
第一节 清代 29
第二节 中华民国 3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31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44
第一节 县城 44
第二节 乡镇 45
第四章 地质 56
第一节 地层 57
第二节 岩浆岩 59
第三节 地质构造 60
第五章 地貌 62
第一节 侵蚀类地貌 62
第二节 溶蚀侵蚀、冲积类地貌 63
第六章 气候 物候 65
第一节 日照 太阳辐射 65
第二节 气温 67
第三节 降水 69
第四节 温度 蒸发 71
第五节 风 71
第六节 霜 74
第七节 物候 75
第八节 灾害性天气 76
第七章 水文 77
第一节 地表水 77
第二节 地下水 79
第三节 水质 79
第八章 土壤 81
第一节 类型 分布 81
第二节 特性 81
第三节 养分 82
第九章 野生植物、动物 85
第一节 野生植物 85
第二节 野生动物 91
第十章 自然资源 92
第一节 土地资源 92
第二节 水资源 96
第三节 矿产资源 96
第四节 植物资源 98
第五节 动物资源 99
第六节 风景旅游资源 100
第十一章 自然灾害 102
第一节 水灾 102
第二节 旱灾 104
第三节 风、雹、霜灾 105
第四节 虫灾 108
第五节 滑坡 108
第二篇 经济 109
第一章 农业 109
第一节 所有制和经营体制 109
第二节 生产条件 114
第三节 农业生产 117
第四节 农业区划 130
第五节 农技农艺 134
第六节 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144
第七节 投入与效益 145
第二章 林业 150
第一节 森林资源 150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57
第三节 护林 167
第四节 林产品经营 175
第五节 林业科技 179
第六节 林业管理 180
第三章 水利 18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85
第二节 农田水利 185
第三节 人畜饮水 192
第四节 水土保持 195
第五节 水利管理 196
第四章 畜牧 水产 198
第一节 畜牧 198
第二节 水产 210
第三节 科研与成果 211
第五章 乡镇企业 213
第一节 企业结构 213
第二节 企业类型 214
第三节 管理 215
第六章 工业 220
第一节 经营体制 220
第二节 生产门类 222
第三节 经营管理 241
第七章 交通 244
第一节 机构 244
第二节 公路建设 245
第三节 桥梁 渡口 249
第四节 公路养护 252
第五节 运输 256
第六节 稽征养路费 258
第七节 监理 259
第八章 邮电 261
第一节 机构 261
第二节 邮政 262
第三节 电信 269
第四节 管理 274
第九章 城建 环保 277
第一节 城镇建设 277
第二节 农村房屋建设 282
第三节 环境保护 283
第四节 机构 285
第十章 商业 287
第一节 体制 287
第二节 商品购销 293
第三节 企业管理 313
第四节 对外贸易 322
第五节 物资管理 329
第六节 药材经营 331
第十一章 粮油 336
第一节 机构 336
第二节 收购 336
第三节 销售 342
第四节 储运 346
第十二章 集市贸易 351
第一节 圩场 351
第二节 集贸活动 357
第三节 物资交流 358
第十三章 税务 359
第一节 机构 359
第二节 税收制度 360
第三节 农业税 361
第四节 工商税 363
第五节 民族税收照顾 373
第十四章 财政 375
第一节 体制 375
第二节 收支 376
第三节 管理 382
第十五章 金融 385
第一节 机构 385
第二节 货币 386
第三节 储蓄 390
第四节 信贷 393
第五节 保险 399
第六节 公债券 400
第七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401
第八节 农村会计辅导 402
第十六章 计划管理 40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04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及指标实绩 405
第三节 流通计划与管理 408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 409
第五节 劳动力计划管理 414
第十七章 统计 审计 计量 415
第一节 统计 415
第二节 审计 415
第三节 计量 417
第十八章 物价管理 419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19
第二节 商品价格 420
第三节 粮油价格 421
第四节 物价检查 431
第十九章 工商行政管理 43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34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435
第三节 集市贸易管理 437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40
第五节 市场建设 441
第六节 协会组织 441
第三篇 政治 443
第一章 中共隆林地方组织 443
第一节 党的地下活动 444
第二节 组织建设 445
第三节 历次代表大会 457
第四节 宣传教育 459
第五节 统一战线 464
第六节 纪律检查 行政监察 466
第二章 重大政事纪略 470
第一节 剿匪反霸 470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474
第三节 “三反”与整风运动 474
第四节 土地改革 475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 476
第六节 整风与反右派 477
第七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478
第八节 整风整社 478
第九节 “三反” 479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 479
第十一节 “文化大革命” 480
第十二节 拨乱反正 483
第十三节 改革开放 485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组织 491
第一节 机构 491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91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93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93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 494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97
第四节 其他 500
第五章 安隆峒、州 西隆州 502
第一节 安隆峒 安隆州 安隆长官司 502
第二节 西隆州 508
第六章 西隆县政府 514
第一节 机构 514
第二节 重大政务 517
第三节 西隆烟案 520
第七章 人民代表大会 523
第一节 代表选举 523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25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525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531
第五节 人大常委会 531
第八章 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536
第一节 机构 536
第二节 施政方式 543
第三节 政务政绩 544
第四节 扶贫 548
第五节 档案管理 556
第六节 信访 侨务 557
第七节 土地管理 560
第八节 移民安置 562
第九章 民政 564
第一节 机构 564
第二节 优抚 564
第三节 安置 566
第四节 救灾救济 567
第五节 扶优扶贫 570
第六节 社会福利 570
第七节 婚姻登记 571
第八节 地名普查 573
第十章 劳动 人事 编制 578
第一节 劳动 578
第二节 人事 590
第三节 编制 604
第十一章 县人民政协 606
第一节 机构 606
第二节 委员会议 608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10
第十二章 公安 613
第一节 机构 613
第二节 政治侦查 614
第三节 改造“四类”分子 615
第四节 刑事侦查 616
第五节 缉毒 617
第六节 治安、消防管理 617
第七节 预审 620
第八节 监所管理 620
第十三章 检察 621
第一节 机构 621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21
第三节 法纪检察 622
第四节 经济检察 623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24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624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624
第八节 法医鉴定 625
第九节 检察委员会 625
第十四章 审判 627
第一节 机构 627
第二节 审判制度 628
第三节 刑事审判 628
第四节 民事审判 632
第五节 经济审判 633
第六节 行政审判 634
第十五章 司法行政 636
第一节 机构 636
第二节 法制宣传 636
第三节 律师 637
第四节 公证 637
第五节 调解 637
第四篇 军事 640
第一章 武装 640
第一节 土兵 守备营 640
第二节 民团 警备队 640
第三节 人民武装 641
第二章 驻军 过军 644
第一节 驻军 644
第二节 过军 645
第三节 军民关系 645
第三章 设施 防空 647
第一节 设施 647
第二节 防空 647
第四章 兵役 649
第一节 募兵 征兵 649
第二节 志愿兵 义务兵 649
第三节 兵役登记 650
第五章 民兵 652
第一节 组织 652
第二节 政治教育 652
第三节 军事训练 653
第四节 武器装备及管理 653
第五节 主要活动 654
第六章 战事 656
第一节 明清时期战事 656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 657
第三节 解放战事 660
第四节 剿匪战事 662
第五篇 文化 665
第一章 教育 665
第一节 官学 私塾 书院 666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69
第三节 小学教育 672
第四节 中学教育 679
第五节 专业教育 688
第六节 业余教育 694
第七节 职工、函授、电大教育 696
第八节 教研与改革 696
第九节 经费与设施 699
第十节 勤工俭学 703
第十一节 教师 705
第十二节 行政管理 708
第二章 科技 709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709
第二节 活动 710
第三节 成果 713
第三章 文化 艺术 720
第一节 群众文化 720
第二节 文艺团体 721
第三节 民间文艺 722
第四节 文艺创作 744
第五节 电影 748
第六节 图书 751
第七节 报纸 广播 电视 录像 753
第八节 文物 胜迹 755
第四章 卫生 765
第一节 机构 765
第二节 防疫 768
第三节 爱国卫生 771
第四节 医疗 773
第五节 保健 776
第六节 医务人员 777
第七节 医疗费 778
第八节 药政 药检 780
第九节 经费 设施 781
第五章 体育 784
第一节 活动 785
第二节 竞赛 793
第三节 经费与设施 797
第四节 机构 队伍 799
第六篇 社会 801
第一章 人口 801
第一节 人口数量 801
第二节 人口变动 803
第三节 人口分布和密度 807
第四节 人口构成 810
第五节 计划生育 816
第六节 寿星 818
第二章 族源 姓氏 821
第一节 壮族 821
第二节 苗族 823
第三节 彝族 825
第四节 仡佬族 827
第五节 汉族 830
第六节 姓氏 831
第三章 语言文字 833
第一节 壮语 833
第二节 苗语 836
第三节 彝语 838
第四节 仡佬语 840
第五节 汉语 844
第四章 民族传统组织 846
第一节 宗族 家族 846
第二节 寨老 族老 850
第三节 劳动互助组织和“根惠” 851
第五章 民族关系 852
第一节 互学互助 852
第二节 共同发展 853
第三节 民族表彰 854
第六章 民俗 855
第一节 生活习俗 855
第二节 礼仪习俗 864
第三节 节日习俗 880
第四节 交易习俗 885
第五节 祭祀 886
第六节 禁忌 890
第七节 社会风尚 892
第七章 宗教 迷信 893
第一节 宗教 893
第二节 迷信 894
第八章 居民生活 896
第一节 农业居民 896
第二节 非农业居民 899
第七篇 人物 903
第一章 英烈 903
第一节 烈士传略 903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904
第三节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917
第二章 名人 920
第一节 传略 920
第二节 简介 927
第三章 人物表 929
附录 937
文告 文献 937
碑铭 966
艺文选 971
奇闻异事 984
后记 985
后记 985
编纂机构人员 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