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
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阶段的时代呼唤 2
二、人类思想史上的批判与超越 5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抉择 9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13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 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16
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0
第三节《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22
一、《共产党宣言》的制定 22
二、《共产党宣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述 25
三、《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0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二个伟大发现 32
一、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 33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35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37
四、马克思主义是严密的科学体系 40
第二章 列宁主义——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 44
第一节 列宁的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 45
一、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基本形势 45
二、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的理论创新 51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53
第二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56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57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践 60
三、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全新认识 63
四、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69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71
第一节 独特创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72
一、时代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国情 72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 76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83
四、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97
第二节 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 99
一、建国初期社会基本矛盾和经济结构 99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102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05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09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20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21
一、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121
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时代挑战 128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 132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137
一、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37
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特点 140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43
一、邓小平理论的划时代贡献 144
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61
第五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 164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165
一、当今世界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165
二、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173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17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17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193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96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典范 19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206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210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 211
一、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211
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依据 213
三、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215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17
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217
二、全面的发展观 221
三、协调的发展观 227
四、可持续的发展观 234
第三节 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237
一、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地位 238
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245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49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25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界定 25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阐述 25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 25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25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支柱 25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26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70
一、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成果 270
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成果 273
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新成果 275
结束语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