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法律社会学研究 知识与社会的视角》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善根著(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3698262
  • 页数:2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可以视为对我国改革开放后法律社会学思想史和学科史的研究,但却并非对法律社会学思想或学科历程做一项历史学的研究。而是把法律社会学放在知识生产的社会场域中,通过法律社会学的知识陈述呈现法律社会学研究者的问题意识和精神旅途,并通过法律社会学知识意涵揭示知识陈述的社会实质。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思路 1

一、法律社会学研究:内在的视角转向外在的视角 1

二、知识社会学的脉络及其对法学知识的研究 3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知识与社会的视角 6

第二节 研究方法 8

一、基本方法:知识社会学的方法 9

二、操作方法:文献分析法 10

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框架 11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1

二、研究框架 18

第二章 法律社会学的知识呈现 23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西方到中国 23

一、法律社会学经典时代的状况 24

二、西方法律社会学现时代的发展 30

三、东亚法律社会学进展 36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的本体理论 40

一、学派中的法律社会学 41

二、法律社会学中的法 43

三、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7

第三节 突破还是重新解读:法律社会学方法论问题 49

一、法律社会学方法与法律社会学 50

二、中国学者对法律社会学方法的诠释 52

三、突破还是重新解读 54

第三章 法律社会学研究者与知识生产 57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确定 57

一、研究共同体的社会学价值 58

二、非内在的视角与法律社会学共同体 59

三、角色认同与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确定 60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基本结构 63

一、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年龄结构 63

二、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专业训练与研究旨趣 67

三、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外部结构 70

第三节 法律社会学共同体之外的知识贡献者 73

一、法律社会学研究的发起者 73

二、法律社会学的其他贡献者 76

第四节 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社会角色 77

一、专业团体的社会角色与反思性 78

二、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反思性 80

三、法律社会学共同体的社会角色 83

第四章 法律社会学场域与知识生产 89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的基本界定 89

一、法律社会学知识的实质判断 90

二、法律社会学知识的形式判断 92

三、具体操作方法 94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生产 96

一、法律社会学知识生产的轨迹 96

二、法律社会学知识生产机制的业余性 101

三、法律社会学二元性的失衡 105

第三节 西方法律社会学知识的选定与翻译 109

一、西方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翻译 109

二、西方法律社会学知识的选定 114

三、法律社会学的翻译市场、制度与知识贡献 117

第五章 法律社会学教育与学科训练 122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的教育模式 122

一、法律社会学研究范式与学科教育 123

二、学科体制与法律社会学教育 124

三、培养模式与学科训练 125

第二节 作为学科训练的法律社会学教材 128

一、关注法律社会学教材 128

二、法律社会学教材的发展 129

三、法律社会学教材的体例结构 135

四、法律社会学的研究范畴 138

五、法律社会学教材的社会意涵 141

第六章 现代化遮蔽下的知识逻辑——80年代的法律社会学 144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的学科规训 144

一、法律社会学学科性质 145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社会学路径与方法 148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及其逻辑 150

一、法律社会学的功能定位 150

二、法律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与问题意识 152

第三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社会建构 155

一、知识场域与法律社会学的兴起 155

二、现代化遮蔽下的知识发展 159

三、现代化遮蔽下的知识建构 161

第七章 “国家与社会”二元框架下的知识逻辑——90年代的法律社会学 165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规训的延续 165

一、知识场域与法律社会学的发展 166

二、学科规训的强化 168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及其逻辑 171

一、法律现代化理论的反思 171

二、市民社会理论及其逻辑 174

三、本土资源理论及其逻辑 176

第三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社会建构 179

一、法律社会学的知识表达 179

二、国家制度——政治合法性转向法律合法性 182

三、民间法——社会合法性转向政治合法性 185

第八章 多元整合下的知识逻辑——2000年后的法律社会学 188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规训的进展 188

一、新总结——法律社会学知识的反思 189

二、新迹象——社会学视野下的学科规训 192

三、新开端——寻找知识的建构之路 195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及其逻辑 198

一、社会层面:市民社会向乡土社会的转移 198

二、国家层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202

第三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社会建构 205

一、学术场域与法律社会学知识的生产 205

二、法律社会学逻辑下的国家法与民间法 208

三、知识陈述的社会实质 210

第九章 法律社会学范式:中国的可能贡献 213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知识:在社会转型中变迁 213

一、法律社会学知识规训的变迁 214

二、法律社会学知识生产的变迁 215

三、研究主题与问题意识的变迁 216

四、社会意涵的变迁 218

五、知识功能与研究者角色的变迁 219

第二节 建构中国法律社会学范式的几个难题 220

一、法律社会学的知识发展:西方化还是本土化 221

二、法律社会学的学科制度:制度化还是非制度化 222

三、法律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国家法还是民间法 223

四、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立场:支持法治还是反对法治 224

五、法律社会学的精神基础:法律权威来源于国家还是社会 225

参考文献 227

后记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