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西方文学研究 3
莎士比(亚)传 3
英国大诗人白衣龙(拜伦)小传 9
英国小说家斯提逢孙(斯蒂文森)传 12
德国文豪格代(歌德)希尔列尔(席勒)合传 20
格代(歌德)之家庭 23
教育家之希尔列尔(席勒) 29
戏曲大家海别尔(黑贝尔、赫勃尔) 31
脱尔斯泰(托尔斯泰)传 42
绪论第一 42
家世第二 43
修学第三 44
军人时代第四 45
文学时代第五 46
宗教时代第六 52
农事意见第七 55
教育意见第八 56
上书第九 57
家庭第十 59
丰采第十一 61
交游及论人第十二 62
佚事第十三 63
五 西方美学研究 69
霍恩氏之美育说 69
审美教育之性质 69
审美教育所以为人忽视之故 70
卢骚之审美教育说 70
柏拉图之审美教育说 71
审美教育之重要 71
美育之休养的价值 71
美育之社会学的价值 72
美育之心理学的价值 72
美育之伦理的价值 73
审美教育之实际问题 73
宜利用境遇之感化 73
宜推广技能之学科课程 74
宜改良技能科之教法 74
宜创造审美的之校风 74
宜培养审美的之教师 74
哥罗宰(谷鲁斯)氏之游戏论(译文节录) 76
第一章 自心理学上解释游戏 76
六 西方哲学研究 91
述近世教育思想与哲学之关系 91
希腊圣人苏格拉底传 104
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传 114
希腊大哲学家雅里大德勒(亚里士多德)传 117
德国哲学大家汗德(康德)传 122
汗德(康德)像赞 125
汗德(康德)之事实及其著书 126
汗德(康德)之哲学说 128
汗德(康德)之知识论 131
汗德(康德)之伦理学及宗教论 140
德国哲学大家叔本华传 144
叔本华像赞 148
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 149
书叔本华遗传说后 163
(附)叔本华氏之遗传说 167
叔本华与尼采 174
德国文化大改革家尼采传 185
尼采氏之教育观 190
尼氏在学界之位置 190
教化之范围 191
新自然主义 191
自然人(Der Naturmensch) 192
新文化国 192
新教化(Die Neue Bildung) 193
倍根(培根)小传 198
英国哲学大家霍布士(霍布斯)传 202
英国教育大家洛克传 205
英国哲学大家休蒙(休谟)传 207
近代英国哲学大家斯宾塞传 210
荷兰哲学大家斯披洛若(斯宾诺莎)传 213
法国教育大家卢骚传 216
脱尔斯泰(托尔斯泰)伯爵之近世科学评 219
七 诗词创作汇编 227
静庵诗稿 227
杂诗(戊戌四月) 227
嘉兴道中(己亥) 227
八月十五夜月 228
红豆词 228
题梅花画箑 228
题友人三十小像 228
杂感 229
书古书中故纸(癸卯) 229
端居 229
嘲杜鹃 230
五月十五夜坐雨赋此 230
游通州湖心亭 230
六月二十七日宿硖石 230
秋夜即事 230
偶成二首 231
拚飞 231
重游狼山寺 231
尘劳 232
来日二首 232
登狼山支云塔 232
病中即事(甲辰) 232
暮春 233
冯生 233
晓步 233
蚕 233
平生 233
秀州 234
偶成 234
九日游留园 234
天寒 234
欲觅 235
出门 235
过石门 235
留园玉兰花(乙巳) 235
坐致 236
五月二十三夜出阊门驱车至觅渡桥 236
将理归装,得马湘兰画幅,喜而赋此 236
《观堂集林》卷二十四 237
颐和园词(壬子) 237
读史二绝句 238
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 238
蜀道难 239
观红叶一绝句 240
壬子岁除即事 240
咏史(癸丑) 241
昔游 241
隆裕皇太后挽歌辞九十韵 242
癸丑三月三日京都兰亭会诗 244
游仙(乙卯) 245
和巽斋老人《伏日杂诗》四章(丙辰) 245
再酬巽斋老人 246
游仙(丁巳) 246
海上送日本内藤博士 246
海日楼歌寿东轩先生七十(戊午) 247
戊午日短至 247
东轩老人两和前韵再叠一章 248
哭富冈君撝 248
题蕺山先生遗像(己未) 248
题敦煌所出唐人杂书六绝句 249
赠太子少保特谥文忠梁公挽歌词 249
冬夜读《山海经》感赋 249
小除夕东轩老人饷水仙钓钟花赋谢 250
张小帆中丞索咏南皮张氏二烈女诗(庚申) 250
梦得东轩老人书,醒而有作,时老人下世半岁矣(癸亥) 251
杨留垞六十寿诗 251
题濩斋少保《独立苍茫自咏诗图》卷 251
题贡王朵颜卫景卷(甲子) 252
罗雪堂参事六十寿诗(乙丑) 252
《观堂别集》卷四 253
张母桂太夫人真赞(壬戌四月) 253
定居京都奉答铃木豹轩枉赠之作,并柬君山湖南君撝诸君子(辛亥) 253
题沈乙庵方伯所藏赵千里《云麓早行图》(丙辰) 254
题徐积余观察《随庵勘书图》(丁巳季冬) 254
姚子梁观察母濮太夫人九十寿诗(戊午) 254
题某君竹刻小象 255
题况蕙风太守北齐无量佛造象画卷 255
题刘翰怡小象(己未) 255
题族祖母蒋夫人画兰(庚申) 255
高欣木舍人得明季汪然明所刊柳如是尺牍三十一通并己卯 《湖上草》为题三绝句 256
题汉人草隶砖 256
梁溪高仲均兄弟以其先德古愚先生事实属题为书一绝(壬戌) 257
题《西泠印社图》 257
题御笔《双鸜鹆》(癸亥) 257
题绍越千太保《先德梦迹图》 257
题御笔《牡丹》 257
题御笔《花卉》四幅 258
南书房太监朱义方索题所藏陈子砺学使内直时画册 259
题镇海李太夫人《八徽图》(甲子) 259
为马叔平题三体石经墨本(乙丑) 259
袁中舟侍讲五十生日寿诗(丙寅) 259
题《澉山检书图》 260
题邓顽白《梅石居小像》 260
集外诗 261
读史二十首 261
戏效季英作口号诗 264
题《殷虚书契考释》 264
咏东坡 265
苕华词 266
人间词甲稿 266
序(略,已收入本书《人间词话·附录》中) 266
《〈人间词甲稿)序》跋 266
如梦令 267
浣溪沙 267
临江仙 267
浣溪沙 267
又 267
好事近 267
又 268
采桑子 268
西河 268
摸鱼儿 秋柳 268
蝶恋花 269
鹧鸪天 269
点绛唇 269
又 269
踏莎行 269
清平乐 270
浣溪沙 270
青玉案 270
满庭芳 270
蝶恋花 271
玉楼春 271
阮郎归 271
浣溪沙 271
又 271
青玉案 272
浣溪沙 272
鹊桥仙 272
又 272
减字木兰花 272
鹧鸪天 273
浣溪沙 273
又 273
又 273
贺新郎 273
人月圆 梅 274
卜算子 水仙 274
八声甘州 274
浣溪沙 274
踏莎行 元夕 275
蝶恋花 275
又 275
又 275
浣溪沙 275
临江仙 276
南歌子 276
荷叶杯 戏效花间体 276
又 276
又 276
又 276
又 277
又 277
蝶恋花 277
玉楼春 277
蝶恋花 277
又 278
水龙吟 杨花,用章质夫、苏子瞻唱和均 278
点绛唇 278
蝶恋花 278
人间词乙稿 279
序(略,已编入本书《人间词话·附录》) 279
浣溪沙 279
又 279
扫花游 279
祝英台近 279
浣溪沙 280
虞美人 280
减字木兰花 280
蝶恋花 280
又 280
又 281
浣溪沙 281
蝶恋花 281
菩萨蛮 281
应天长 281
菩萨蛮 282
又 282
鹧鸪天 282
浣溪沙 282
又 282
蝶恋花 283
喜迁莺 283
蝶恋花 283
虞美人 283
齐天乐 蟋蟀,用姜石帚原韵 284
点绛唇 284
蝶恋花 284
集外词 284
菩萨蛮 284
蝶恋花 285
醉落魄 285
虞美人 285
鹧鸪天 庚申除夕和吴伯宛舍人 285
百字令 题孙隘庵《南窗寄傲图》(戊午) 285
霜花腴 用梦窗韵,补寿彊村侍郎(己未) 286
清平乐 况夔笙太守索题《香南雅集图》(庚申) 286
长短句(乙巳至己酉) 287
少年游 287
阮郎归 287
蝶恋花 287
虞美人 288
浣溪沙 288
点绛唇 288
蝶恋花 288
又 288
又 289
又 289
浣溪沙 289
清平乐 289
浣溪沙 290
谒金门 290
苏幕遮 290
浣溪沙 290
蝶恋花 290
又 291
点绛唇 291
清平乐 291
浣溪沙 291
蝶恋花 291
菩萨蛮 292
八 文化学研究 295
自序 295
自序二 298
《静庵文集》自序 300
论近年之学术界 301
论新学语之输入 305
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 308
(一)殷虚甲骨文字 308
(二)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简牍 309
(三)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 310
(四)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 311
(五)中国境内之古外族遗文 311
研究发题(致沈兼士) 313
研究发题 313
人间嗜好之研究 317
去毒篇(雅片烟之根本治疗法及将来教育上之注意) 321
《国学丛刊》序 324
《国学丛刊》序(代罗叔言参事) 327
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序 329
传书堂记 331
库书楼记 333
《唐贤力苾伽公主墓志》跋 335
于阗公主供养地藏菩萨画像跋 336
曹夫人绘观音菩萨像跋 339
唐写本《太公家教》跋 340
明《熊忠节题稿》跋 342
段懋堂手迹跋 343
周之琦《鹤塔铭手迹》跋 344
《〈汉书·艺文志)举例》后序 345
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347
郭春榆宫保七十寿序 349
诰封中宪大夫海宁陈君暨妻邹太淑人合葬墓志铭 351
补家谱忠壮公传 353
罗君楚传 366
罗君楚妻汪孺人墓碣铭 368
《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 369
序 369
《长春真人西游记》序(此行据藏本补) 370
《长春真人西游记》注 371
附录 443
跋 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