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序&戴一峰 1
序论 建立空间概念 1
一 课题与分析角度 1
二 论点与组成部分 3
第一章 上海网络中的神户——运送外国棉制品的中国商人 12
引言 12
一 驻兵库领事报告(Commercial Report oh Hiogo)中的中国商人 15
二 上海的复出口 19
三 在上海为神户市场采购棉布的中国商人 30
四 上海进口棉布交易实态 38
小结 上海网络延长线上的神户 42
第二章 上海英国棉布复出口的统计分析 47
引言 47
一 统计分析的方法 48
二 分析结果与历史学的解读 50
小结 64
第三章 上海网络与长崎—朝鲜贸易——1880年代 67
引言 67
一 朝鲜开港与早期日朝贸易 70
二 长崎的英国棉布进口贸易 78
三 从上海统计资料看长崎—朝鲜贸易 87
四 上海网络中的长崎—朝鲜贸易 88
五 行为主体 91
小结 95
第四章 角逐仁川贸易的日中两国商人与上海网络——1890年代初期的东亚 97
引言 97
一 清国商人抬头论 98
二 上海—仁川线登场与长崎衰退 102
三 招商局仁川航线与芝罘、仁川的山东商人——国家关系与区域经济关系(1) 105
四 上海—海参崴航线与进军上海论——国家关系与区域经济关系(2) 117
五 1890年代初期银价波动与仁川贸易的实际形态 121
小结 130
第五章 印度、日本的工业化与上海——1880年代后半期至1890年代前半期 134
引言 134
一 印度棉纱与上海 135
二 中国棉花与上海 143
三 直接进口还是依靠中国商人? 153
小结 上海在亚洲经济史中的作用 156
第六章 上海海关统计分析 158
引言 158
一 上海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例 160
二 上海的复出口率 163
三 上海的贸易收支——“上海”与“上海之外的世界” 175
小结 海关统计的特点与中华帝国经济 178
结论 市场、网络与中华帝国经济 182
引言 182
一 确定上海网络在东亚近代史中的位置 184
二 国民经济与中华帝国经济 191
三 市场秩序问题 202
补论 “亚洲交易圈”理论与亚洲研究 207
引言 207
一 建立亚洲的“正面历史(positive history)” 210
二 范式的转变 213
三 从亚洲反观欧洲 218
四 区域系统理论的具体运用 220
五 今后的课题 224
附录 最近相关文献 229
后记 234
初次发表一览 238
图表一览 240
索引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