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20世纪初年的浙江资本主义经济 6
一、浙江当局经济政策的转轨 7
二、近代工业、矿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三、近代交通、通讯业的兴盛 21
(一)轮船航运业 21
(二)铁路 25
(三)邮政和电信 29
四、近代金融业的兴起 32
(一)钱庄业的演变 33
(二)近代金融企业的兴办 35
(三)货币制度的演进 38
五、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出现 40
(一)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40
(二)近代农业企业的产生 42
第二章 浙江资产阶级及其反帝爱国运动 48
一、浙江资产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48
二、反帝爱国运动 58
(一)拒俄运动 59
(二)抵制美约运动 63
(三)反对外国侵夺主权的斗争 70
三、收回利权运动 73
(一)反对外国窃夺矿权的斗争 74
(二)浙路风潮 77
第三章 新政、预备立宪在浙江 84
一、新政的全面开展 84
(一)兵制改革 86
(二)新教育政策的推行 89
(三)创办警政 92
(四)政府机构的裁与建 94
二、“预备立宪” 96
(一)改革地方行政系统 97
(二)建立谘议局 100
(三)近代司法制度的建立 108
(四)地方自治活动 112
三、立宪派和立宪运动 120
(一)浙江立宪派 120
(二)立宪派的组织和宣传活动 126
(三)借谘议局议政参政 128
(四)立宪请愿活动 131
第四章 资产阶级革命在浙江的兴起和开展 134
一、危机四伏的浙江社会 134
二、新型知识分子阶层的产生及其革命化 141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产生及光复会的成立 154
四、光复会的革命活动及浙皖起义 168
第五章 辛亥浙江举义与清朝统治的终结 184
一、革命势力的重新组合 184
二、武装起义的筹划和省城的光复 193
三、各府城的光复 204
四、各州县的光复 217
第六章 晚清浙江教育和科学技术 227
一、近代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227
(一)近代教育事业的初建 228
(二)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 232
二、教学内容的近代化 242
(一)教学内容的改良 242
(二)近代课程体系的建立 244
(三)教材建设 246
(四)教学方法的革新 248
三、教会教育和出国留学 251
(一)教会教育 251
(二)留学教育 255
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64
(一)“畴人之学”的新进展 264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引进 269
五、近代自然科学的普及和推广 273
(一)科学知识的普及 273
(二)科学技术的推广 279
(三)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开展 281
第七章 晚清浙江文化 285
一、传统学术的衰微和嬗变 285
(一)传统学术的衰微 286
(二)传统学术的嬗变 293
二、近代社会科学的创建及其研究的开展 299
(一)哲学 302
(二)法律学 307
(三)社会学 308
(四)语言文字学 310
(五)史学 313
三、文学的变革 316
(一)传统文学的衰变 316
(二)新文学运动 321
四、艺术的创新 331
(一)音乐 331
(二)美术 337
(三)戏曲 344
(四)话剧和电影 347
五、近代体育 350
六、新闻、出版和图书馆事业 356
(一)新闻 357
(二)出版 366
(三)图书馆 370
第八章 晚清浙江社会的变迁 374
一、人口数量的波动 374
(一)1840—1859年:人口缓慢增长 375
(二)1860—1866年:人口急剧衰减 378
(三)1867—1911年:人口缓慢回升 385
二、阶级、阶层的变动 393
(一)阶级关系的演变 393
(二)新的阶级关系的产生 400
(三)社会阶层和等级的上下错动 406
三、农村、市镇与城市 413
(一)农村 413
(二)市镇 421
(三)城市 430
四、社会生活的演变 438
(一)婚姻与家庭的变动 441
(二)物质生活的变化 446
(三)精神生活的变迁 449
附录 452
一、大事记 452
二、主要参考文献 474
后记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