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单论 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数人分担的一般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竹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0114798
  • 页数:3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侵权分担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提出我国侵权责任分担理论的基本框架。

绪论 1

第一章 侵权责任分担论的确立 6

第一节 美国侵权法上统一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的形成过程 7

一、英联邦侵权法上受害人过错制度与数人侵权责任制度的发展历程 7

二、美国侵权法上比较过失制度的确立历程与现状 10

三、美国侵权法上连带责任适用范围的近代扩张与现代萎缩 17

四、美国侵权法上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的形成及其对加拿大法的影响 26

五、美国侵权法上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的理论意义与不足 33

第二节 大陆法系侵权法上侵权责任分担相关制度的发展趋势 35

一、大陆法系侵权法上受害人过错制度的发展历程 36

二、大陆法系侵权法上共同侵权行为适用连带责任范围的扩张趋势 40

三、两部欧洲侵权法“原则”中的受害人过错制度与数人侵权责任制度 46

四、欧洲各国受害人过错制度与数人侵权责任制度的整合趋势 53

第三节 我国侵权法上侵权责任分担论的确立 57

一、《民法通则》上侵权责任分担相关规则的形成及其特点 57

二、《民法通则》以来侵权责任分担相关领域立法、司法与理论的发展 62

三、杨立新教授提出的“侵权责任形态论”的内容及其重大理论意义 73

四、我国侵权法应该确立侵权责任分担论 77

五、侵权责任分担论的基本内容与本研究的范围限制 82

第二章 侵权责任分担的基础理论 87

第一节 最终责任与风险责任的区分 87

一、非按份责任形态中损害赔偿责任的异化及其带来的疑问 88

二、债务与责任的区分 88

三、多数人债务与多数人责任的区分 94

四、最终责任与风险责任的区分 98

第二节 侵权责任分担的正当性基础 102

一、侵权法正当性基础的论证方法 102

二、亚里士多德正义理论的古希腊哲学源流 105

三、侵权责任构成论正当性基础研究的矫正正义传统 109

四、侵权责任分担论正当性的分配正义基础 113

五、侵权责任构成论与侵权责任分担论在侵权法正当性基础上的关系 118

六、侵权责任分担论中分配正义的实现方式 119

第三章 风险责任分担论 129

第一节 风险责任分担的基本原理 130

一、风险责任分担的标准与方式 130

二、参与风险责任分担主体关系中两组特殊概念的关系辨析 131

三、我国侵权法上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形态的类型化方式 134

第二节 连带责任形态适用的基本规则 139

一、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适用标准与类型化 139

二、主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46

三、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特殊规则 148

四、团伙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特殊规则 159

五、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本规则 161

第三节 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适用的基本规则 170

一、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对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适用范围的影响 171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的法律特征 175

三、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的特殊制度价值 177

四、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在严格责任中的扩展适用 179

五、严格责任领域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及其追偿权的具体设计 181

第四节 补充责任形态适用的基本规则 184

一、补充责任形态的概念与特点 184

二、我国侵权法上安全保障义务的设定及其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形态选择困境 186

三、我国侵权法上补充责任形态的发展过程 188

四、补充责任形态的特殊制度价值 192

五、比较法上类似补充责任形态法律制度的启示 196

六、补充责任形态在第三人侵权预防义务领域的扩展适用 200

第四章 最终责任分担论 205

第一节 最终责任分担的基本原理 205

一、最终责任分担的标准与意义 205

二、最终责任的承担与不承担 206

三、分摊请求权与追偿请求权的区分 206

四、追偿请求权的基本规则 208

第二节 最终责任份额的确定规则 213

一、最终责任份额的可确定性 213

二、最终责任份额确定的基本规则 214

三、最终责任“比例分担”论 219

四、最终责任“平均分担”论 224

五、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最终责任份额的确定 227

第三节 分摊请求权的基本制度 228

一、大陆法系分摊请求权的发展过程 228

二、英美法上分摊请求权的发展过程 231

三、我国侵权法上的分摊请求权制度及其主要缺陷 240

四、分摊请求权的理论基础与求偿范围 241

五、对不具有分摊能力连带责任人份额的再分配方案 245

六、“事后二次分担规则”的具体规则 248

第五章 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论 250

第一节 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的基本原理 250

一、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行为的概念 250

二、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与独立性 251

三、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行为的源流与比较法上的发展 253

四、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行为的类型化方法 255

五、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的基本论证思路 257

六、建筑物抛掷物致害的“不赔”与“赔”简论 260

第二节 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行为与连带责任的适用——以共同危险行为为例 263

一、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63

二、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行为对共同危险行为体系定位的影响 264

三、客观关联共同说下的共同危险行为侵权责任构成的因果关系结构 267

四、共同危险行为的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形态选择 272

五、共同危险行为最终责任分担及分摊与追偿 278

六、共同危险行为的免责事由 279

第三节 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行为与按份责任的适用——以大规模侵权行为为例 282

一、美国侵权法上市场份额责任确立前的大规模侵权集体侵权责任分担模式 282

二、美国侵权法上市场份额责任的确立与意义 283

三、美国侵权法上市场份额责任实际适用范围较小的原因分析 286

四、市场份额责任的疑难理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89

五、从“市场份额责任”向“比例份额责任”的扩展 293

六、我国侵权法应该确立比例份额责任 296

第六章 受害人过错论 299

第一节 受害人过错制度的体系构建 300

一、受害人过错制度在时间轴上的两个阶段 300

二、我国现行法上受害人过错制度在法律效果上的三种类型 302

三、从侵权责任分担角度对受害人过错制度进行体系梳理 306

四、自甘风险制度与受害人过错制度的关系和立法处理 307

第二节 受害人过错制度的基本理论 310

一、受害人责任制度的基本理论 310

二、过失相抵责任制度的基本理论 312

三、比较责任制度的基本理论 324

第三节 受害人过错制度的适用规则——以《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为例 328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结构 329

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上的受害人责任和双方过错制度 329

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的结构与疑义 331

四、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两个分号的作用分析 333

五、《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的具体适用方法 334

第七章 受害人过错参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论 337

第一节 受害人过错参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的正当性探讨 337

一、受害人过错参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的伦理基础:公平抑或正义? 337

二、对亚里士多德“一个人不可能对自身不公平”相关论述的解读 338

三、受害人过错可以参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的理由 339

第二节 受害人过错参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的不同方案 341

一、比较法上受害人过错参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的不同方案 341

二、我国学者关于受害人过错参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的观点及其核心争议 347

第三节 我国侵权法上受害人过错参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的制度设计 349

一、受害人过错参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349

二、受害人过错参与一般数人侵权责任分担的制度设计 350

三、受害人过错参与特殊数人侵权责任分担的制度设计 353

结论 我国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的基本规则 354

参考文献 360

后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