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 13
第一节 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想斗争 13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 14
二、党的成立和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学主张 23
三、主要文学社团 25
四、对反动文艺思想的斗争 30
1、对封建复古主义的斗争 30
2、对“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34
第二节 创作概述 35
一、小说 37
二、诗歌 43
三、散文 51
四、戏剧 53
第二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 56
第一节 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56
一、“革命文学”论争和“左联”的成立 57
二、对反动文艺流派的斗争 62
1、对“新月派”的斗争 62
2、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64
3、对“第三种人”、“自由人”的斗争 67
4、对“论语派”等反动文艺流派的斗争 69
三、“左联”在反“围剿”中胜利前进 71
四、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74
五、苏区文艺运动 76
六、“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 76
第二节 创作概述 80
一、小说 81
二、诗歌 90
三、散文 100
四、戏剧 104
第三章 鲁迅 109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发展道路 109
第二节 小说 123
一、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刻剖析 124
二、辛亥革命的一面镜子 135
三、艺术特色 142
第三节 杂文 150
一、杂文是鲁迅独创的匕首和投枪 150
二、战斗内容 153
三、艺术特色 160
第四节 散文和散文诗 166
一、《朝花夕拾》 167
二、《野草》 173
第五节 诗歌 180
一、思想内容 189
二、艺术特色 184
第六节 历史小说 186
一、《故事新编》的创作过程 186
二、为“中国的脊梁”塑像 188
三、刨现代坏种的祖坟 191
四、艺术特色 193
第四章 郭沫若 196
第一节 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 196
第二节 《女神》 206
一、《女神》的产生 206
二、思想内容 207
三、艺术特色 218
四、《女神》的意义及其局限 221
第三节 《屈原》 222
一、时代意义 222
二、屈原的形象 225
三、楚王与郑袖 228
四、婵娟等人民群众 229
五、艺术特色 230
第五章 茅盾 232
第一节 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 232
第二节 《子夜》 251
一、时代背景 251
二、作品反映的矛盾冲突 253
三、人物形象 258
四、艺术特色 268
五、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72
第六章 巴金 老舍 曹禺 274
第一节 巴金 274
一、生平和创作道路 274
二、《家》 278
第二节 老舍 286
一、生平和创作道路 286
二、《骆驼祥子》 291
第三节 曹禺 297
一、生平和创作道路 297
二、《雷雨》 302
第七章 抗战前期的文学 312
第一节 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想斗争 312
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312
二、边区和抗日根据地的文艺运动 314
三、对反动文艺思想的批判 316
1、对“与抗战无关”论的批判 316
2、对“反对作家从政”的批判 317
3、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318
四、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 319
第二节 创作概述 322
一、小说 323
二、诗歌 327
三、散文 332
四、戏剧 333
第八章 抗战后期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336
第一节 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336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工农兵方向的确立 336
二、对反动文艺思想的批判 343
1、对托派王实味的批判 343
2、对丁玲反党思想的批判 345
3、对肖军反动思想的批判 346
4、对胡风等人反动文艺思想的批判 348
第二节 解放区创作概述 351
一、小说 352
二、诗歌 359
三、散文 362
四、戏剧 363
第三节 国统区创作概述 367
一、小说 367
二、诗歌 370
三、戏剧 371
第九章 赵树理 周立波 李季 《白毛女》 373
第一节 赵树理 373
一、生平和创作 373
二、《李有才板话》 377
第二节 周立波 383
一、生平及创作道路 383
二、《暴风骤雨》 386
第三节 李季 395
一、生平及创作道路 395
二、《王贵与李香香》 401
第四节 《白毛女》 407
胜利的大会师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