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媒介文化概说 6
一 何谓媒介文化 6
1.大众媒介 6
2.媒介文化 9
二 文化变迁的基本维度 20
1.从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 20
2.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 41
第二章 数码时代的写与读 67
一 电子书写与文章的变迁 69
1.笔耕墨种:手稿的痕迹与光晕 70
2.作家换笔:快感写作与线性思维的瓦解 79
3.学人上网:信息崇拜与通胀写作 100
二 博客写作与展示价值 119
1.本雅明的启示 120
2.展示什么,如何展示 125
3.展示价值与商业价值 133
三 新媒介的冲击与文学阅读的式微 139
1.文学阅读:由盛而衰的种种征候 140
2.新媒介:影响文学阅读的诸形式 148
3.游离与守护:媒介文化之间的冲突 163
第三章 手机成为“第五媒体”之后 177
一 书信的终结与短信的蔓延 179
1.书信与短信的存在状态 180
2.时空距离与书信经验 187
3.时空压缩与短信体验 191
4.不能承受的短信之轻 198
二 个案分析:数字化时代的爱情 207
1.李蓝之恋:始于电话终于情书 208
2.电话与性:一种新型的同构关系 210
3.情书之谜:身体的在场与缺席 215
三 在搞笑短信的背后 221
1.搞笑短信的前文本 222
2.搞笑短信与狂欢无关 229
3.搞笑短信与媒介娱乐主义 237
第四章 反思“红色经典” 244
一 谁在守护“红色经典” 245
1.《通知》出台的现实语境 245
2.商业观众、革命群众与政治无意识 249
3.作为合作者的民间 254
二 个案分析:“红色经典剧”改编的困境 257
1.样板戏《沙家浜》:政治审美化的产物 257
2.电视剧《沙家浜》:在可改编与不可改编之间 266
三 当“红色经典”遭遇恶搞 277
1.从娱乐到政治:媒介事件的来龙去脉 277
2.《闪闪的红星》:无法成为经典的若干理由 284
3.祛魅与返魅:“红色经典”作为一笔交易 290
4.恶搞:青年亚文化的游击战 295
第五章 质疑《百家讲坛》 301
一 《百家讲坛》的流播小史与变脸方术 303
1.《百家讲坛》“前世”考:学术电视为何难以为继 304
2.《百家讲坛》“今生”论:电视娱乐为何如日中天 318
二 学者上电视与知识分子的缺席 336
1.学者上电视的文化语境 339
2.学问型学者走向前台 344
3.萨特与媒体关系再思考 348
4.知识分子缺席电视的原因 354
结语 361
参考书目 365
后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