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纵向使命感与横向责任感(代前言) 1
第一部分 论文 3
总论 3
谈谈年鉴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3
试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年鉴事业 8
打造品牌年鉴要紧紧抓住“三点”——兼论年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5
年鉴编纂工作应坚持“三要三不要”——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江苏地方年鉴获奖情况点评 21
当前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29
论年鉴的科学发展 38
创新 47
年鉴的发展贵在创新 47
与时俱进编年鉴 围绕创新谋发展 53
谈谈年鉴的创新与个性化发展 57
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地方综合年鉴文稿写作述要 63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中的“特色文化战略”——兼论年鉴编纂如何适应文化大省建设的需要 68
透视江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年鉴现象” 75
框架 80
年鉴应根据“十五”计划纲要调整框架结构 80
关于年鉴框架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 87
年鉴框架结构设计要处理好规范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91
论省级综合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从《江苏年鉴》的框架结构谈起 99
“十一五”规划纲要与年鉴框架结构——对新版《江苏年鉴》构架的思考 116
谈谈年鉴特载(特辑)的策划与设计 122
编纂 128
努力构筑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的平台——兼论年鉴编纂的使命与责任 128
用“三创”精神激活修志编鉴 135
经营管理年鉴要“六放” 139
当好年鉴主编要“六争先” 146
从编校实践看年鉴人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150
论年鉴人的全面发展 155
谈谈年鉴的读者、卖点与定位 160
志鉴 165
论续志与编鉴工作的协调发展 165
谈谈续志与编鉴衔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71
修志编鉴:既要有章可循更要有法可依 177
修志编鉴 齐抓共进——研读《地方志工作条例》 185
二轮修志要充分借鉴、利用好年鉴 191
年鉴史 198
对江苏早期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198
略述年鉴编纂出版在江苏的复苏与发展 203
第二部分 讲(话)稿 214
规范体例 提高质量 214
2001年《江苏年鉴》工作情况汇报 219
群策群力 共同打造《江苏年鉴》 224
《江苏年鉴》(2005)组稿大纲修改的原则、依据与要求 229
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江苏年鉴》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32
舞台与桥梁——贺中国年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 237
框架设计的规范与创新——对年鉴评奖方案的解读与认识 239
从省第四次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看南京区县年鉴 245
年鉴基础知识与专业部门年鉴的编纂 249
年鉴条目编写 250
年鉴主编与框架设计 254
年鉴与二轮志书的编纂 256
年鉴与年鉴编纂 270
第三部分 点评 276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贺《靖江年鉴》创刊 276
博采众长 后来居上——《栖霞年鉴》(2003年卷)赏析 278
《雨花年鉴》(2005)读后感 283
地方专业年鉴中的佼佼者——祝贺《南京卫生年鉴》创刊二十周年 286
嬗变与回归——从《江阴年鉴》(2008)说起 288
《无锡年鉴》(2004、2005)点评 295
《镇江年鉴》(2003、2004、2005)点评 298
《泰州年鉴》(2006)审稿意见 301
《兴化年鉴》(2003)审稿意见 303
《兴化年鉴》(2005)审稿意见 305
《泰兴年鉴》(2004)审稿意见 308
《六合年鉴》(2005)审稿意见 310
《丹阳年鉴》(2005)审稿意见 312
《秦淮年鉴》(2005)审稿意见 314
《鼓楼年鉴》(2006)审稿意见 317
《江宁年鉴》(2007)审稿意见 319
后记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