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绪论 1
第一章 浙江全境的解放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21
第一节 浙江全境的解放 21
一、人民解放军入浙和全省大陆的解放 21
二、城市的接管 24
三、沿海岛屿的解放 28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35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健全和完善 35
二、人民政权的建立 38
三、群众团体的筹建 41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在浙江的形成 45
第三节 党的主要力量和工作重心的转移 47
一、党的主要力量和工作重心由接管城市暂时转入农村 47
二、剿匪反霸斗争 51
三、开展减租征粮、救灾渡荒 56
第四节 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60
一、土地改革 60
二、抗美援朝运动 65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 68
第五节 开展社会民主改革 73
一、国营工矿交通企业的民主改革 73
二、渔区的民主改革 74
三、宣传、贯彻《婚姻法》 77
四、禁娼、禁毒、禁赌 78
五、司法改革 80
第二章 整顿经济秩序 恢复国民经济 83
第一节 经济秩序的整顿 83
一、解放初期的浙江经济形势 83
二、没收官僚资本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85
三、稳定市场和平抑物价的斗争 86
第二节 “三反”、“五反”和调整工商业 89
一、“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 89
二、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92
三、城乡物资的交流 95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97
一、工农业生产的复兴 97
二、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 99
三、人民生活的提高 10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04
第一节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 104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 104
二、粮棉统购统销的实行 10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省的建立 110
一、第一次人口普查和选民登记工作的开展 110
二、基层选举的完成 112
三、浙江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13
第三节 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6
一、农业劳动互助组 116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18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26
四、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 129
五、手工业合作化 130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3
一、对私营企业的初步改造 133
二、公私合营的发展 135
三、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138
四、对资本家的团结、教育和改造 140
第五节 “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 142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42
二、“一五”计划的实施与完成 143
三、贯彻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146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49
第一节 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49
一、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建设的转移 149
二、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努力 151
三、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永嘉包产到户 157
四、经济发展途径的多方探索 161
第二节 探索中的曲折 165
一、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165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传达和贯彻 169
三、“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迅猛发展 173
第三节 国民经济出现困难局面 177
一、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177
二、“反右倾”和继续“大跃进”的错误 180
三、国民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 182
第五章 在调整中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 186
第一节 调查研究和农村政策的全面调整 186
一、大搞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实情 186
二、农村生产关系和经济政策的全面调整 189
三、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195
四、包产到户的再次出现和夭折 198
第二节 调整工业和城市政策 202
一、工业和财贸战线的调整 202
二、科学、教育和文艺等的调整 208
三、精减干部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212
四、进行备战工作 215
第三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经济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 220
一、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 220
二、“枫桥经验”的形成 229
三、调整经济取得显著效果 233
第六章 十年内乱中的斗争 237
第一节 全面夺权和全面内乱 237
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237
二、浙江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和浙江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242
三、极“左”带来的全面破坏 250
第二节 纠“左”与反纠“左”的斗争 258
一、贯彻中共中央〔1972〕16号文件,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258
二、国民经济在纠“左”中得到恢复发展 263
三、批极“左”思潮的夭折和开展批林批孔造成新的混乱 268
第三节 整顿与反整顿的较量 276
一、贯彻中共中央〔1975〕16号文件,形势明显好转 276
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全省再度混乱 280
三、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抗议活动 282
第七章 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287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287
一、揭批“四人帮”,摧毁帮派体系 287
二、整顿和加强领导班子 290
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293
第二节 端正思想路线,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296
一、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端正思想路线 296
二、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行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299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301
第三节 拨乱反正落实政策 302
一、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各项政策 302
二、恢复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05
三、恢复和发展统一战线 307
四、科技文化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309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 314
一、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314
二、农业的重大调整 315
三、转变工业发展战略 317
四、调整投资方向 320
第八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和发展 322
第一节 改革生产关系,调整产业结构 322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322
二、人民公社的撤销和乡村建制的恢复 327
三、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 330
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335
第二节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340
一、积极扶持乡镇企业 340
二、多路并进,形成不同经济格局 344
三、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 347
四、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349
第三节 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352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352
二、农民收入的提高 356
第九章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359
第一节 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359
一、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改革开放 359
二、企业改革逐步深化 364
三、改革计划管理体制 366
四、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 368
五、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371
六、发展科技和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 373
第二节 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377
一、省内外经济协作关系的建立 377
二、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开拓 379
三、宁波、温州等沿海城市的对外开放 384
第三节 商品交易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387
一、商品交易市场的兴起 387
二、商品交易市场的普遍发展 390
三、商品交易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94
第四节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397
一、开展治理整顿,进行经济调整 397
二、深化改革,国民经济在稳定中发展 401
第五节 依法治省,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405
一、加强地方立法,完善多党合作 405
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和平息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 408
三、反腐倡廉,密切党群关系 412
四、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414
五、防灾救灾,造福人民,稳定社会 416
第十章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为实现浙江现代化而奋斗 421
第一节 发挥政治优势,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根本保证 421
一、深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21
二、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26
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431
四、进一步开展反腐败斗争 435
第二节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440
一、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440
二、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444
三、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大提高” 450
四、农村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454
第三节 转机建制,企业改革走上制度创新之路 458
一、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突破 458
二、全面落实企业自主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460
三、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探索新的组织形式 462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463
五、优化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466
第四节 发挥区域优势,扩大经济增长点 473
一、市场体系的初步建立 473
二、个体私营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478
三、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82
四、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加快山区经济发展 487
五、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 494
第五节 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498
一、“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 498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推行 507
第六节 改革开放整体推进,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518
一、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518
二、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527
三、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534
四、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 538
第七节 励精图治,为浙江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而奋斗 542
一、“八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和“九五”计划的制定 542
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进 546
结束语 550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 555
后记 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