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修订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聃龄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9787303002252
  • 页数:599 页
图书介绍:《普通心理学-第4版》内容简介:     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第4版)》是国家教委推荐的一本高校心理教材,它适用于全日制高校心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心理爱好者,电大、函选修心理学课程学员的参考读物。包括适当补充和增加新的知识、删除某些相对陈旧的知识。例如,第二章在讲到小脑的功能时,补充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小脑在某些高级认知功能(如感觉分辨)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在记忆一章中,对“记忆的SPI理论”重新做了解释。在动机一章中增加了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补充了成就目标理论。在情绪一章中,根据近年来感情神经科学的新发展,修订了情绪与脑一节,介绍了情绪脑机制的两个回路的假设和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删去了原教材中“情绪与下丘脑”一节的内容。由于情绪调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我们对相关的内容也进行了补充。在人格一章中,我们进行了两个重要的调整,一是在介绍特质理论和类型理论后,增加了合理论一节,其中介绍了艾森克的人格到论,这样在结构上显得更严密些;另一个是重新改写了人格成因一节,使内容显得更完整。

第一编 绪论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

一、个体心理 2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5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6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7

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 7

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 7

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10

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12

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3

五、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16

第三节 如何研究心理学  17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17

二、科学态度与方法  18

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18

第四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21

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1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24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29

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33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进化  40

一、神经系统的起源  40

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41

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42

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43

第二节 神经元  47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47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49

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51

四、神经回路  52

第三节 神经系统  53

一、周围神经系统  54

二、中枢神经系统  55

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60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66

第四节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67

一、定位说  67

二、整体说  68

三、机能系统学说  68

四、模块说  70

第五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71

一、内分泌腺的概念  71

二、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  72

三、神经—体液调节  74

第二编 人的信息加工第三章 感觉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78

一、什么是感觉  78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80

三、感觉的编码  80

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82

第二节 视觉  88

一、视觉刺激  88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89

三、视觉的基本现象  96

第三节 听觉  109

一、听觉刺激  109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110

三、听觉的基本现象  112

第四节 其他感觉  117

一、皮肤感觉  117

二、嗅觉和味觉  121

三、内部感觉  123

第四章 知觉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129

一、什么是知觉  129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130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130

四、知觉的种类  131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132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132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33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136

四、知觉的恒常性  137

五、知觉适应  140

第三节 空间知觉  142

一、形状知觉  142

二、大小知觉  148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150

四、方位定向  156

第四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160

一、时间知觉  160

二、运动知觉  162

第五节 错觉  165

一、什么叫错觉  165

二、错觉的种类  166

三、错觉理论  168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173

一、什么是意识  174

二、什么是无意识  175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175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176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78

一、睡眠与梦  178

二、催眠  184

三、白日梦与幻想  186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186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186

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189

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193

第四节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195

一、注意的认知理论  195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198

第六章 记忆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206

一、什么是记忆  206

二、记忆的作用  206

三、记忆的分类  207

四、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  209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210

一、记忆的脑学说  210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213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214

第三节 感觉记忆  215

一、感觉记忆的编码  215

二、感觉记忆的存储  216

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217

第四节 短时记忆  218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218

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222

三、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224

第五节 长时记忆  225

一、什么是长时记忆  225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225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228

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230

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233

第六节 内隐记忆  239

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239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239

第七章 思维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245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246

二、思维的过程  247

三、思维的种类  248

第二节 表象与想像  249

一、表象  250

二、想像  254

第三节 概念与推理  257

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257

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259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261

四、推理  265

第四节 问题解决  269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269

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272

三、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272

四、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274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心理因素  278

六、创造性  282

第八章 语言第一节 语言的一般概念  288

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288

二、语言的结构  289

三、语言的种类  293

四、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296

五、研究语言的意义  297

第二节 语言的生理机制  298

一、语言的发音机制  298

二、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  299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  304

第三节 语言理解  305

一、语音知觉  306

二、词汇理解  309

三、句子理解  314

四、课文理解  316

第四节 语言的产生  319

一、语言产生的性质  319

二、语言产生的单位  320

三、语言产生的阶段  321

第三编 行为调节和控制第九章 动机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326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326

二、动机与需要  327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331

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332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335

一、本能理论  335

二、驱力理论  337

三、唤醒理论  338

四、诱因理论  339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339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343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343

二、生理性动机  345

三、社会性动机  348

第四节 意志行动  351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351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352

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354

四、意志的品质  358

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364

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364

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366

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368

第二节 情绪与脑  373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373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378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380

第三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382

一、面部表情  382

二、姿态表情  384

三、语调表情  385

四、感觉反馈  386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386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386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388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392

第五节 情绪的调节  394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394

二、情绪调节的特征  395

三、情绪调节的类型  396

四、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397

五、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  399

六、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399

第四编 人的心理特性第十一章 能力第一节 能力的一般概念  404

一、什么是能力  404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04

三、能力、才能和天才  406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406

一、能力的种类  406

二、能力的结构  408

第三节 能力测验  416

一、一般能力测验  416

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  423

第四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427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427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428

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433

第十二章 人格第一节 人格的一般概念  440

一、什么是人格  440

二、人格的结构  441

第二节 人格理论  444

一、特质理论  444

二、类型理论  448

三、整合理论  452

第三节 认知风格  453

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453

二、冲动—沉思  455

三、同时性—继时性  456

第四节 人格测验  457

一、自陈量表式测验  457

二、投射测验  458

三、情境测验  460

四、自我概念测验  461

第五节 人格成因  462

一、生物遗传因素  462

二、社会文化因素  464

三、家庭环境因素  464

四、早期童年经验  466

五、学校教育因素  466

六、自然物理因素  468

七、自我调控因素  468

第五编 活动与发展第十三章 学习第一节 学习的一般概念  472

一、什么是学习  472

二、学习的分类  473

第二节 学习理论  476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476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482

第三节 动作技能学习  488

一、什么是动作技能  488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490

三、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492

四、技能的相互作用  497

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发展第一节 发展及其相关概念  502

一、生命的各个时期  502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503

三、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  504

四、毕生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  505

第二节 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  506

一、出生前(胎儿期)的发展  506

二、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507

三、婴幼儿的动作发展  509

四、感知觉的发展  511

第三节 语言与认知发展  513

一、儿童的语言发展  513

二、认知发展——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516

第四节 社会性发展  522

一、依恋行为  522

二、道德发展  524

三、社会化中的人格  526

第五节 成年以后的发展  529

一、成年后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529

二、成年后的生活适应  531

英汉名词索引  537

参考文献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