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隐私权刑法保护之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隐私权刑法保护之研究现状 4
第三节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6
第一章 隐私权基本理论问题 12
第一节 隐私权的历史流变及存在基础 12
一、隐私权的发展史 12
二、隐私权的性质 18
三、隐私权的权利基础 32
第二节 隐私权的定义 41
一、隐私权定义之争论 41
二、法学定义之艰难性 44
三、隐私权定义之困境及其因应 51
第三节 隐私权的构成 54
一、隐私权的主体 54
二、隐私权的范围 59
三、隐私权的客体 67
四、隐私权的内容 73
第二章 公共政策、隐私权及刑法 78
第一节 公共政策命题之引入 79
一、公共政策及其意义 79
二、公共政策与利益冲突 83
三、公共政策对法律的影响 85
第二节 影响隐私权公共政策的要素 91
一、隐私权与表达自由 92
二、隐私权与知情权 96
三、隐私权与合法监控 99
四、隐私权与司法权 103
第三节 公共政策视野中的隐私权与刑法 110
一、刑法是一种强效性公共政策 110
二、刑法如何保护隐私权 112
三、刑法如何限制隐私权 116
四、隐私权公共政策的动态性及其对刑法的影响 120
第三章 部分国家或地区隐私权刑法保护 124
第一节 普通法系国家隐私权刑法保护 126
一、美国隐私权刑法保护 126
二、英国隐私权刑法保护 139
第二节 欧陆法系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澳门特区隐私权刑法保护 148
一、德国隐私权刑法保护 148
二、日本隐私权刑法保护 157
三、丹麦隐私权刑法保护 164
四、我国台湾地区隐私权刑法保护 168
五、我国澳门特区隐私权刑法保护 178
第三节 俄罗斯隐私权刑法保护 184
一、俄罗斯隐私权法律保护概况 184
二、俄罗斯隐私权保护之刑法立法 186
三、对俄罗斯隐私权刑法保护的评析 189
第四节 部分国家或地区隐私权刑法保护之启示 191
一、整体保护模式优于刑法分散保护模式 191
二、直接保护模式要优于间接保护模式 192
三、双轨制刑事立法模式的广泛应用 193
四、轻罪模式且手段多样化 194
五、法人犯罪之适用 195
六、亲告罪模式之广泛设置 196
七、隐私犯罪风险控制 197
第四章 隐私权刑法保护之特殊性 198
第一节 隐私权刑法保护与刑法开放性措施 199
一、隐私权不确定性与犯罪化 199
二、开放性应对措施 204
三、开放性措施与罪刑法定原则 215
第二节 隐私权刑法保护与风险社会之刑法范式转化 225
一、风险社会之概述 225
二、风险社会与刑法范式转化 231
三、风险社会刑法范式转移在隐私权刑法保护中之具体体现 242
第三节 隐私权刑法保护与刑法双轨制立法模式 252
一、刑事立法模式之概述 252
二、隐私权单轨制刑法立法模式及其利弊 255
三、单行刑法模式不适宜隐私权刑法保护 260
四、附属刑法模式应是隐私权双轨制刑法保护的最佳选择 263
第五章 隐私权刑法保护与隐私权一般法律保护 268
第一节 隐私权法律保护层次 269
一、宪法层面的隐私权保护 269
二、民法层面的隐私权保护 271
三、行政法层面的隐私权保护 274
四、诉讼法层面的隐私权保护 276
五、刑法层面的隐私权保护 278
第二节 刑法保障法地位与隐私权刑法二次制裁法性质 279
一、刑法谦抑性对隐私权刑法保护之意义 279
二、刑法谦抑性与隐私权刑法二次制裁法性质 286
三、刑法谦抑性与刑法保障隐私权一般法律规范的效力 289
第三节 隐私权刑法保护与隐私权一般法律保护的协调 292
一、应充分发挥隐私权一般法律保护规范的作用 292
二、应充分发挥隐私权刑法保护作用 294
三、隐私权刑法保护规范和一般法律保护规范应紧密衔接 296
第六章 中国隐私权刑法保护的现状、不足与完善 302
第一节 中国刑法隐私权保护之现状 303
一、中国隐私权法律保护概况 303
二、中国隐私权保护之刑事立法 309
三、刑法修正案(七)对隐私权的保护 315
第二节 中国刑法对隐私犯罪的规制之不足 320
一、对新兴犯罪反应迟钝所导致的犯罪化不足 322
二、犯罪罪状设置及犯罪客体归属失当 325
三、刑法对隐私利益漠视 326
四、情节犯及结果犯立法模式过多 328
五、缺少单位犯罪 329
六、缺少亲告罪起诉模式 331
七、惩罚方式单一 332
八、隐私权双轨制刑事立法模式之缺失 332
第三节 中国隐私权刑法保护之完善 333
一、对严重侵犯隐私行为犯罪化 334
二、抽象危险犯之设置 341
三、隐私权独立化 342
四、集中设置私人生活罪或侵犯隐私罪 343
五、增设隐私犯罪的单位犯罪 344
六、刑罚措施及保安处分措施之完善 345
七、亲告罪起诉模式的设置 346
八、隐私权双轨制刑事立法模式之设置 346
九、例示法立法与空白罪状之适用 348
结语 349
参考文献 353
后记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