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彩霞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17124034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成人学历教育(专科)教材。教材体现医学成人教育特点,努力实现医学成人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中国医药学发展概况 1

一、中国医药学的起源 1

二、中国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

三、中国医药学临床各科的发展 3

四、中药方剂学形成与发展 5

五、针灸学的形成与发展 6

第二节 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 6

一、整体观念 6

二、辨证论治 8

三、恒动观念 9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趋势 10

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状 10

二、中医药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12

三、中西医结合展望 13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15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5

一、阴阳的概念和特征 15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6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9

第二节 五行学说 21

一、五行的基本含义 21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3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5

第三章 藏象 28

第一节 五脏 29

一、心(附:心包络) 29

二、肺 32

三、脾 35

四、肝 38

五、肾(附:命门) 42

第二节 六腑 46

一、胆 46

二、胃 47

三、小肠 48

四、大肠 49

五、膀胱 49

六、三焦 50

第三节 奇恒之腑 51

一、脑 51

二、髓 52

三、女子胞(附:精室) 52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54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54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58

三、脏与腑的关系 58

第四章 气血精津液 60

第一节 气 60

一、气的基本概念 60

二、气的生成 61

三、气的功能 62

四、气的运动 64

五、气的分类 64

第二节 血 68

一、血的基本概念 68

二、血的生成 68

三、血的功能 68

四、血的循行 69

第三节 精 70

一、精的基本概念 70

二、精的生成 70

三、精的功能 70

第四节 津液 71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71

二、津液的代谢(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72

三、津液的功能 73

第五节 气、血、精、津液的关系 74

一、气和血的关系 74

二、气与精的关系 75

三、气与津液的关系 75

四、血与精的关系 76

五、血和津液的关系 76

第五章 病因病机 78

第一节 外感病因 78

一、六淫 78

二、疠气 82

第二节 内伤病因 82

一、七情内伤 83

二、饮食失宜 84

三、劳逸失度 85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因素 86

一、痰饮 86

二、瘀血 87

三、结石 88

第四节 其他病因 89

一、外伤 89

二、寄生虫 90

第五节 基本病机 90

一、发病机制 91

二、基本病机 96

第六章 诊法 105

第一节 望诊 105

一、全身望诊 105

二、局部望诊 108

三、望分泌物与排泄物 112

四、望舌 112

第二节 闻诊 116

一、听声音 116

二、嗅病气 118

第三节 问诊 118

一、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18

二、询问一般情况 119

三、主诉 119

四、现病史 119

五、既往史 126

六、个人生活史 126

七、家族史 126

第四节 切诊 126

一、脉诊 126

二、按诊 130

第七章 辨证 132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32

一、概述 132

二、表里 133

三、寒热 134

四、虚实 136

五、阴阳 138

第二节 六经辨证 140

一、概述 140

二、六经病证的分类 140

三、六经病的传变 142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143

一、卫气营血证候分类 143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规律 144

第八章 防治原则 145

第一节 预防疾病 145

一、未病先防 145

二、既病防变 145

第二节 治则 146

一、治病求本 146

二、扶正与祛邪 147

三、调整阴阳 147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48

第三节 治法 148

一、汗法 149

二、吐法 149

三、下法 149

四、和法 150

五、温法 150

六、清法 150

七、补法 150

八、消法 151

第九章 方药基础 152

第一节 中药学基础 152

一、中药学基本知识 152

二、常用中药 157

第二节 方剂学基础 198

一、方剂学基本知识 198

二、常用方剂 200

第十章 常见病的辨证治疗 218

第一节 感冒 218

一、病因病机 218

二、诊断要点 218

三、辨证论治 218

四、预防调护 219

第二节 咳嗽 219

一、病因病机 220

二、诊断要点 220

三、辨证论治 220

四、预防调护 222

第三节 喘证 222

一、病因病机 222

二、诊断要点 223

三、辨证论治 223

四、预防调护 224

第四节 心悸 224

一、病因病机 225

二、诊断要点 225

三、辨证论治 225

四、预防调护 227

第五节 胸痹 227

一、病因病机 227

二、诊断要点 228

三、辨证论治 228

四、预防调护 230

第六节 胃痛 230

一、病因病机 230

二、诊断要点 230

三、辨证论治 231

四、预防调护 232

第七节 泄泻 232

一、病因病机 233

二、诊断要点 233

三、辨证论治 233

四、预防调护 234

第八节 便秘 235

一、病因病机 235

二、诊断要点 235

三、辨证论治 235

四、预防调护 237

第九节 黄疸 237

一、病因病机 237

二、诊断要点 237

三、辨证论治 238

四、预防调护 239

第十节 鼓胀 239

一、病因病机 239

二、诊断要点 240

三、辨证论治 240

四、预防调护 241

第十一节 腰痛 242

一、病因病机 242

二、诊断要点 242

三、辨证论治 242

四、预防调护 243

第十二节 水肿 244

一、病因病机 244

二、诊断要点 244

三、辨证论治 244

四、预防调护 246

第十三节 遗精 246

一、病因病机 246

二、诊断要点 247

三、辨证论治 247

四、预防调护 248

第十四节 淋证 248

一、病因病机 248

二、诊断要点 248

三、辨证论治 248

四、预防调护 250

第十五节 眩晕 250

一、病因病机 250

二、诊断要点 251

三、辨证论治 251

四、预防调护 252

第十六节 头痛 252

一、病因病机 252

二、诊断要点 253

三、辨证论治 253

四、预防调护 255

第十七节 癫狂 255

一、病因病机 255

二、诊断要点 255

三、辨证论治 256

四、预防调护 257

第十八节 郁证 257

一、病因病机 257

二、诊断要点 258

三、辨证论治 258

四、预防调护 259

第十九节 不寐 259

一、病因病机 259

二、诊断要点 260

三、辨证论治 260

四、预防调护 261

第二十节 消渴 261

一、病因病机 261

二、诊断要点 262

三、辨证论治 262

四、预防调护 263

第二十一节 中风 263

一、病因病机 263

二、诊断要点 264

三、辨证论治 264

四、预防调护 265

第二十二节 痹证 265

一、病因病机 266

二、诊断要点 266

三、辨证论治 266

四、预防调护 268

第二十三节 痿证 268

一、病因病机 268

二、诊断要点 269

三、辨证论治 269

四、预防调护 270

第二十四节 痛经 270

一、病因病机 270

二、诊断要点 271

三、辨证论治 271

四、预防调护 272

第二十五节 崩漏 272

一、病因病机 273

二、诊断要点 273

三、辨证论治 273

四、预防调护 274

第二十六节 不孕症 274

一、病因病机 275

二、诊断要点 275

三、辨证论治 275

四、预防调护 276

第二十七节 耳鸣(耳聋) 276

一、病因病机 277

二、诊断要点 277

三、辨证论治 277

四、预防调护 278

第二十八节 牙痛 278

一、病因病机 279

二、诊断要点 279

三、辨证论治 279

四、预防调护 280

第十一章 针灸治疗基础 281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作用 281

一、经络的概念 281

二、经络系统 281

三、经络的作用 283

四、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283

第二节 十二经脉 285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285

二、十二经脉在体表分布的规律 286

三、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286

四、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属络关系 286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287

六、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次序 287

七、十二经脉的循行及常用腧穴 288

第三节 奇经八脉 305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及功能 305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常用腧穴 306

第四节 常见病的针灸治疗 313

一、中风 313

二、眩晕(附:高血压) 314

三、头痛(附:三叉神经痛) 315

四、面瘫 317

五、腰痛 318

六、胃痛 318

七、月经不调 319

八、痛经 320

九、晕厥 321

十、抽搐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