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演绎创新思维法 1
1.1 逆向思维法 1
1.1.1 功能倒逆 3
1.1.2 结构倒逆 4
1.1.3 因果关系倒逆 4
1.1.4 缺点逆用 5
1.2 置换思维法 5
1.3 移植思维法 6
1.3.1 方法移植 6
1.3.2 原理移植 7
1.3.3 材料移植 7
1.3.4 结构移植 8
1.3.5 功能移植 8
1.4 分析思维法 9
1.5 综合思维法 10
1.6 类比创新法 11
1.6.1 类比思维法 11
1.6.2 模拟思维法 12
1.7 联想创新法 13
1.7.1 相似联想 14
1.7.2 接近联想 15
1.7.3 对比联想 16
1.7.4 因果联想 16
1.7.5 强制联想 17
1.7.6 培养、提高联想能力的方法 18
第2章 非逻辑创新思维法 21
2.1 想象 21
2.1.1 发散思维法 23
2.1.2 迂回思维法 26
2.1.3 智力激励法 29
2.1.4 信息交合法 31
2.2 直觉思维 34
2.2.1 主要特点 34
2.2.2 功能作用 35
2.2.3 直觉的训练 36
2.3 灵感 38
2.3.1 灵感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38
2.3.2 如何引发灵感 40
2.3.3 引发灵感时常用的基本方法 41
第3章 创造技法简介 43
3.1 创造技法的概念 43
3.2 创造技法的原理 43
3.3 创造技法的特点 44
3.4 创造的基本法则 44
3.4.1 综合法则 45
3.4.2 移植法则 45
3.4.3 置换法则 46
3.4.4 对应法则 47
3.4.5 换向法则 47
3.4.6 变化法则 48
3.4.7 群体法则 48
3.5 常用创造技法介绍 48
3.5.1 组合法 48
3.5.2 置换法 49
3.5.3 移植法 51
3.5.4 类比法 52
3.5.5 检核表法 57
3.5.6 列举法 59
3.5.7 新技术应用法 61
3.5.8 自然现象探求法 62
第4章 设计创新型实验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63
4.1 正确理解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63
4.2 破除枷锁,大胆创新 64
4.3 创新人才应该培养的几种素养 68
4.4 实验教学中要突出创新人才的培养 73
4.5 科学素质与设计创新型物理实验的关系 77
第5章 测量不确定度与设计创新型实验 79
5.1 测量 79
5.1.1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与组合测量 79
5.1.2 等精度测量与非等精度测量 80
5.2 误差及其分类 80
5.3 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 82
5.4 测量结果的最佳值与随机误差的估算 83
5.4.1 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 83
5.4.2 算术平均值 83
5.4.3 随机误差的表示法 84
5.4.4 随机误差的估算 85
5.5 判别和剔除具有粗大误差(坏值)的数据 87
5.6 非等精度测量 89
5.6.1 “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值 89
5.6.2 “权”和精度参数的关系 90
5.6.3 加权平均值?的精度参数? 92
5.7 仪器误差 93
5.7.1 仪器的示值误差限 93
5.7.2 仪器的标准误差 94
5.7.3 仪器的灵敏阈 95
5.8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95
5.8.1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96
5.8.2 不确定度的分量 96
5.8.3 不确定度的合成 97
5.8.4 直接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c(x) 97
5.8.5 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101
5.9 不确定度理论在设计创新型实验中的应用 107
5.9.1 分析确定最有利的测量条件 107
5.9.2 分析和选择实验方案与测量方法 111
5.9.3 用不确定度理论指导测量仪器的选择 114
5.9.4 用不确定度理论评价实验结果 117
第6章 设计创新型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119
6.1 列表法 119
6.2 图示法 120
6.3 图解法 123
6.4 平均值法 126
6.5 用最小二乘法求经验公式 127
6.5.1 一元线性回归(又称直线拟合) 128
6.5.2 二元线性回归 137
6.5.3 可化为线性回归的非线性回归 143
6.6 求周期性经验公式 144
6.6.1 谐波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44
6.6.2 6点坐标法 145
6.6.3 用计算机求解周期性经验公式简介 147
6.7 逐差法 148
6.8 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简介 150
6.8.1 用Excel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150
6.8.2 用Origin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简介 154
6.8.3 用Matlab语言处理实验数据简介 157
6.9 实验结果的正确表达方式 158
第7章 力学、热学设计创新型实验 159
7.1 单摆实验研究与讨论 159
7.2 气轨上碰撞实验研究与讨论 164
7.3 物体密度的测量研究与讨论 171
7.4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研究与讨论 176
7.5 金属比热容测定实验研究与讨论 179
7.6 部分力学、热学设计创新型实验项目 183
7.6.1 用光杠杆法测定物质的微小形变量 183
7.6.2 用作图法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 183
7.6.3 用作图法测定不良导体导热过程中稳定点 183
7.6.4 用弦音仪测定弦上传播的横波的波速 183
7.6.5 超声波频率的测量 184
7.6.6 自选实验项目 184
第8章 电磁学设计创新型实验 185
8.1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讨论 185
8.1.1 伏安法测线性电阻的讨论 185
8.1.2 二极管伏安特性测绘实验的讨论 190
8.2 软磁材料磁滞回线的测绘与讨论 193
8.3 霍尔效应及应用实验的讨论 198
8.4 惠斯通电桥测定电阻实验的讨论 203
8.5 用双电桥测低电阻实验的讨论 207
8.6 部分电学、磁学设计创新型实验项目 213
8.6.1 组装欧姆表 213
8.6.2 用电位差计校准电流表 214
8.6.3 用补偿法测量电流 214
8.6.4 用示波器测量电容 214
8.6.5 用霍尔效应测量通电线圈的匝数 214
8.6.6 自选实验项目 214
第9章 光学与近代物理设计创新型实验 216
9.1 测量透明物质折射率的设计创新型实验研究 216
9.1.1 等厚干涉法测量溶液浓度和折射率 216
9.1.2 用掠入射法测量介质折射率 218
9.1.3 利用分光计测定液体折射率 220
9.1.4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液体折射率 222
9.1.5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 224
9.1.6 利用全息光栅测量薄透镜的焦距和折射率 225
9.2 测量电子比荷的设计创新型实验研究 228
9.2.1 磁聚焦法测量电子的比荷 228
9.2.2 磁控管法测量电子的比荷 232
9.2.3 塞曼效应测量电子的比荷 236
9.3 部分光学、近代物理设计创新型实验项目 240
9.3.1 多种方法测量透明液体的折射率 240
9.3.2 多种方法测量半圆形透明玻璃砖的折射率 241
9.3.3 光栅特性的研究 242
9.3.4 用自准直法测凹透镜焦距 243
9.3.5 利用干涉法测定介质折射率 243
9.3.6 利用分光计做双棱镜干涉实验 244
9.3.7 衍射现象的研究 245
9.3.8 偏振现象研究 245
9.3.9 双棱镜干涉现象的研究 246
9.3.10 利用等边三棱镜测量液体折射率 247
9.3.11 利用全息实验台制作全息光栅 248
9.3.12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制作全息光栅 248
第10章 综合设计创新型实验 250
10.1 非电学量电测的设计创新型实验研究 250
10.1.1 非电量电测技术 250
10.1.2 用金属热电阻测温度 252
10.1.3 用光纤传感器测量振幅和转速 253
10.1.4 霍尔法测磁场的改进 254
10.1.5 利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 255
10.2 测量微小长度及其改变量的设计创新型实验研究 256
10.2.1 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长度改变量 256
10.2.2 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微小长度改变量 258
10.2.3 用光纤位移法测量微小长度 260
10.2.4 用莫尔条纹测微小长度改变量 262
10.2.5 用快门测定狭缝微小宽度 264
10.2.6 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266
10.3 部分综合设计创新型实验项目 268
10.3.1 泰曼-格林干涉仪观察火焰场温度分布 268
10.3.2 细丝直径的测量 268
10.3.3 非补偿法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 268
10.3.4 可溶性物质体积的测量 269
10.3.5 光纤位移传感器的测速应用 269
10.3.6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压电陶瓷的伸缩系数 270
10.3.7 用多种方法测量物质表面粗糙度 271
10.3.8 自由选题项目 272
第11章 一种新的物理实验数据分析方法介绍 273
11.1 PAW数据分析和数据表示的流程图 273
11.2 PAW程序的实例和说明 276
11.3 用PAW分析E941高能实验数据 299
参考文献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