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建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30254191
  • 页数:4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约60万字,120学时。分为七篇,四十八章。第一篇为普通X线成像技术,有六章,分别叙述了X线成像基本理论、普通X线影像设备、X线对比剂、X线照片冲洗技术、普通X线摄影技术、X线特殊摄影及造影技术。第二篇为数字X线成像技术,有五章,分别叙述了数字X线成像基础、CR成像技术、PCAC技术和激光打印技术。第三篇为CT成像技术,有八章,分别叙述了概论、普通CT、螺旋CT、电子束CT、CT扫描技术、图像处理、CT图像质量控制和CT临床应用。第四篇为DSA成像技术,有六章,分别叙述了概论、DSA系统组成及特性、DSA成像原理、DSA减影方式与成像方式、DSA图像质量控制、DSA临床应用和介入放射学。第五篇为MR成像技术,有七章,分别叙述了概述、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磁共振成像系统组成、磁共振成像应用技术、磁共振对比剂、MR图像质量控制和人体各系统磁共振成像技术。第六篇为超声成像技术,有九章,分别叙述了概论、超声成像基础、头颅与浅表器官超声技术、心脏超声检查技术、胸腹部超声检查技术、妇产科超声检查技术、颈部、腹部与肢体、血管超声检查技术、骨关节与软组织超声检查技术和介入性超声。第七篇为核医学成像技

第一篇 总论 1

第1章 X线成像 1

第一节 普通X线设备 1

第二节 X线产生及特性 7

第三节 X线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 11

第2章 X线防护 16

第一节 X线对人体的危害 16

第二节 常用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17

第三节 X线防护标准及剂量限值 18

第四节 X线防护目的、原则和措施 18

第3章 对比剂 20

第一节 X线对比剂 20

第二节 MR对比剂 23

第三节 超声对比剂 26

第4章 CR、DR成像 29

第一节 C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29

第二节 CR系统的构造及其特性 30

第三节 D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30

第四节 DR的分类及构造 32

第5章 CT成像 34

第一节 CT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34

第二节 CT机构造及其特性 35

第三节 不同CT机的构造及特点 38

第6章 DSA成像 44

第一节 DSA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44

第二节 DSA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 45

第三节 高压注射器 46

第7章 MR成像 48

第一节 M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48

第二节 MR机构造及其特性 50

第三节 MR机的分类 51

第8章 超声成像 53

第一节 超声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53

第二节 超声机的构造及其特性 54

第9章 核医学成像 57

第一节 核医学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57

第二节 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基本构造及特性 58

第10章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61

第一节 PACS的发展及应用评价 61

第二节 PACS的基本组成 62

第三节 国际标准化协议 67

第四节 PACS的临床应用 68

第五节 数字图像存储介质及其原理 68

第11章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74

第一节 胸部 74

第二节 腹部 75

第三节 骨关节与软组织 78

第四节 中枢系统与头颈部 79

第二篇 普通X线成像技术 81

第12章 普通X线摄影技术 81

第一节 X线摄影条件 81

第二节 X线摄影的基础知识 83

第三节 高千伏摄影 89

第四节 乳腺X线摄影 89

第五节 口腔X线摄影技术 92

第六节 普通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 93

第13章 X线造影检查 96

第一节 消化道造影检查 96

第二节 泌尿系统造影检查 97

第三节 其他部位造影检查 99

第14章 X线照片冲洗技术 101

第一节 X线胶片 101

第二节 增感屏 102

第三节 显影 104

第四节 定影和水洗 105

第五节 自动洗片机冲洗技术 106

第15章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 110

第一节 摄影体位与病变 110

第二节 头部X线摄影 113

第三节 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 122

第四节 四肢X线摄影 129

第五节 胸部X线摄影 143

第六节 腹部X线摄影 147

第三篇 数字X线成像技术 149

第16章 数字X线影像基础 149

第一节 数字图像的特征 149

第二节 数字图像形成 151

第三节 数字图像处理 153

第四节 数字图像显示技术 162

第五节 数字图像的评价 164

第六节 计算机辅助诊断 166

第17章 CR成像技术 169

第一节 CR系统的构造 169

第二节 CR成像原理 170

第三节 CR的操作技术 174

第18章 DR成像技术 176

第一节 非晶硒探测器成像 176

第二节 非晶硅探测器成像 177

第三节 CCD X线成像 179

第四节 线扫描探测器X线成像 181

第五节 DR操作技术 184

第六节 DR图像质量控制 185

第19章 激光打印技术 187

第一节 激光特性 187

第二节 激光胶片 187

第三节 激光打印机 189

第四节 热敏成像技术 192

第五节 激光打印的质量控制 195

第四篇 CT成像技术 200

第20章 CT成像原理 200

第一节 CT成像基本原理 200

第二节 单层螺旋CT成像原理 201

第三节 多层螺旋CT成像原理 202

第四节 电子束CT成像原理 204

第五节 双源CT成像原理 204

第21章 CT扫描技术 206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206

第二节 扫描方法 208

第22章 CT图像质量控制与性能检测 212

第一节 CT图像质量控制 212

第二节 CT性能检测 215

第23章 CT临床检查技术 218

第一节 扫描前准备 218

第二节 颅脑CT扫描技术 218

第三节 鞍区CT扫描技术 220

第四节 眼及眼眶CT扫描技术 221

第五节 耳部CT扫描技术 222

第六节 鼻与鼻窦CT扫描技术 223

第七节 颌面部CT扫描技术 224

第八节 咽喉部CT扫描技术 225

第九节 颈部CT扫描技术 225

第十节 胸部CT扫描技术 226

第十一节 心脏CT扫描技术 227

第十二节 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 228

第十三节 腹部CT扫描技术 230

第十四节 盆腔CT扫描技术 232

第十五节 脊柱CT扫描技术 233

第十六节 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扫描技术 234

第十七节 CT介入技术 236

第五篇 DSA成像技术 238

第24章 DSA成像原理 238

第一节 DSA基本原理 238

第二节 DSA图像采集 240

第三节 DSA影像处理 242

第四节 DSA时间减影 243

第五节 DSA成像方式 244

第六节 影响DSA图像质量的因素 245

第25章 DSA临床检查技术 248

第一节 检查前准备 248

第二节 头颈部DSA技术 248

第三节 胸部DSA技术 250

第四节 心脏与冠状动脉DSA技术 252

第五节 腹部DSA技术 255

第六节 盆腔DSA技术 258

第七节 四肢DSA技术 258

第26章 介入放射学 261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发展与应用评价 261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的器械 262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的相关技术 263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并发症及处理 265

第六篇 MR成像技术 266

第27章 磁共振成像原理 266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物理学基础 266

第二节 MRI图像重建原理 270

第28章 磁共振成像脉冲序列 275

第一节 脉冲序列的构成、表达与分类 275

第二节 脉冲序列参数的意义 276

第三节 图像对比度与加权 278

第四节 部分饱和脉冲序列 279

第五节 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280

第六节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 285

第七节 反转恢复和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287

第八节 平面回波成像序列 289

第九节 螺旋桨技术的FSE及FIR序列 290

第十节 三维成像及其脉冲序列 292

第29章 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 294

第一节 磁共振血管成像 294

第二节 磁共振水成像 297

第三节 磁共振功能成像 301

第四节 磁敏感加权成像 305

第五节 磁共振波谱成像 307

第六节 磁共振饱和成像技术 308

第七节 磁共振辅助成像技术 310

第八节 磁共振介入与分子影像学 312

第30章 MR图像质量控制 314

第一节 MR图像特征参数 314

第二节 MR成像参数间相互影响 314

第三节 MR图像质量控制措施 315

第31章 磁共振临床检查技术 320

第一节 磁共振检查准备 320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MRI扫描技术 321

第三节 五官及颈部MRI扫描技术 337

第四节 呼吸系统MRI技术 346

第五节 循环系统MRI扫描技术 349

第六节 消化系统MRI扫描技术 362

第七节 泌尿生殖系统MRI技术 369

第八节 骨、关节和肌肉MRI扫描技术 373

第七篇 超声成像技术 381

第32章 超声成像基础 381

第一节 超声成像物理基础 381

第二节 超声成像原理 384

第三节 超声图像质量控制 387

第四节 超声图像的命名 390

第33章 心脏超声检查技术 393

第一节 经胸壁常规超声心动图 393

第二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 397

第三节 三维超声心动图 399

第四节 心脏声学造影 400

第五节 负荷超声心动图 401

第六节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402

第34章 胸腹部超声检查技术 404

第一节 胸壁与胸膜腔超声检查技术 404

第二节 肺与纵隔的超声检查技术 404

第三节 肝脏超声检查技术 405

第四节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技术 406

第五节 胰腺超声检查技术 408

第六节 脾脏超声检查技术 409

第七节 胃肠道超声检查 410

第八节 腹壁、腹腔、腹膜及腹膜后超声检查技术 412

第九节 泌尿系统、肾上腺超声检查技术 412

第十节 妇科超声检查技术 414

第十一节 产科超声检查技术 416

第35章 浅表器官及血管超声检查技术 420

第一节 眼部超声检查技术 420

第二节 涎腺超声检查技术 421

第三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超声检查技术 421

第四节 乳腺超声检查技术 422

第五节 浅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 422

第六节 阴囊超声检查技术 422

第七节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 423

第八节 腹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 425

第九节 肢体血管超声检查技术 426

第八篇 核医学成像技术 427

第36章 核医学显像原理与特点 427

第一节 核医学显像原理 427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特点 428

第37章 核医学显像技术 430

第一节 核医学显像类型 430

第二节 核医学图像分析 431

第38章 常见的核医学显像方法 433

第一节 脑血流灌注显像 433

第二节 甲状腺静态显像 435

第三节 心肌灌注显像 436

第四节 胃肠道出血显像 438

第五节 异位胃黏膜显像 438

第六节 肝胆动态显像 439

第七节 肺灌注显像 440

第八节 肺通气显像 441

第九节 骨显像 443

第十节 骨髓显像 444

第十一节 肾动态显像 445

第十二节 18F-FDG肿瘤代谢显像 445

第39章 核医学图像质量控制 448

第一节 放射性示踪药物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448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仪器的质量控制 449

英汉名词对照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