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族自治州文物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怒江傈族自治州文物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11122206
  • 页数:5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集整理了怒江州范围内的各类1238文物件,是外界了解怒江、认识怒江、研究怒江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颇具文物价值。

第一章 怒江州概述 1

第一节 自然概况 1

(一)地貌 1

(二)气候 2

(三)山脉 水系 3

第二节 建置沿革 3

第三节 社会经济概况 4

第四节 民族概况 6

第二章 生活 生产 遗址 11

第一节 生活遗址 11

一、新石器时代生活遗址 11

(一)玉水坪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11

(二)马鞍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13

二、近、现代生活遗址 13

(一)上帕、知子罗、菖蒲桶殖边行政公署遗址 13

(二)兰坪县县城旧址——拉井 16

(三)碧江县县城遗址——知子罗 18

第二节 生产遗址 19

一、加车制陶遗址 19

二、矿业遗址 20

(一)高山井盐井遗址 20

(二)老姆井盐井遗址 21

(三)回龙厂矿业遗址 22

(四)富隆厂矿业遗址 23

(五)害碧洛铁矿遗址 23

第三章 墓葬 24

第一节 古墓葬 民族墓葬 火葬墓 24

一、古墓葬 24

(一)石棺墓 24

(二)岩墓 25

(三)荣华上北嘎古墓群 26

二、民族墓葬 27

(一)傈僳族石房墓 27

(二)怒族石片墓 28

(三)分江圆堆墓 28

(四)木自娃底傈僳族石板墓 29

(五)兔峨怒族石板墓 29

三、火葬墓 29

(一)仁茂火葬墓群 29

(二)响水田火葬墓 30

第二节 火葬场 30

(一)格甲登怒族火葬场 30

(二)托坪怒族火葬场 30

第三节 历史人物墓葬 31

(一)杨玉科家族墓园遗址 31

(二)杨泗清墓 33

(三)张文寿墓 34

(四)栋扫昌墓 35

(五)托迪墓 36

(六)墨阿夺墓 36

(七)裴阿欠墓 37

(八)和世生墓 37

(九)里吾底殖边队员合葬墓 38

(十)灰坡山抗日将士墓 39

(十一)小横沟抗日将士墓遗址 39

(十二)益德山抗日将士墓 39

(十三)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任安收墓 40

第四章 岩画 碑刻 摩崖石刻 壁刻及其他石刻 41

第一节 岩画 41

一、吴符岩画 41

二、腊斯底岩画 41

第二节 碑刻 42

一、清代碑刻 42

(一)《永昌军民府告示碑》 42

(二)富隆厂财神宫《碑记》 42

(三)中元《息讼碑记》 44

(四)大佛寺《碑记》 44

(五)温井《义学碑记》 45

(六)武陵邑《功德碑记》 46

(七)杨玉科《家规序》碑 47

(八)《沧江书院序》《沧江书院条规》碑 49

(九)光明寺《常住碑记》 50

(十)《保山正堂告示碑》 51

(十一)思尹寺《永垂禁革碑》 52

(十二)老窝《创修圆通寺碑记》 54

(十三)杏花村《龙凤桥功德碑记》 55

(十四)金鸡寺《永垂不朽》碑 56

二、民国碑刻 56

(一)殖边队《同事人员纪念碑》 56

(二)殖边队《纪实》碑 57

(三)《拥护共和三等纪念章记大功三次知子罗行政委员董公国政纪念碑》 58

(四)《募修上帕腊竹底岩序》碑 《福贡实业碑》 58

(五)石门《滇西保障》碑 59

(六)石门《千古流芳》碑 60

(七)光明寺《永立不朽》碑 61

(八)上帕《康乐仓储碑序》 62

(九)上帕《修路功德碑》 62

(十)石门《勤政爱民》碑 63

(十一)上帕《修建康乐公园记》碑 64

三、其他碑刻 66

(一)思尹寺《永垂千古》捐款碑 66

(二)龙神祠《公德碑记》 66

(三)《重修金鸡寺碑》 66

第三节 摩崖石刻、壁刻及其他石刻 69

(一)腊乌摩崖石刻 69

(二)石门壁刻 69

(三)腊斯底石刻 70

(四)石门关摩崖石刻 71

(五)马鞍石石刻 71

(六)古登石刻 72

(七)芦子弯河古道壁刻 72

第五章 古建筑及其遗址 74

第一节 寺庙、塔、古建筑及其遗址 74

一、寺庙 74

(一)木瓜寺 74

(二)金鸡寺 76

(三)思尹寺 86

(四)老窝圆通寺 87

(五)普化寺 89

(六)重丁天主教教堂遗址 92

(七)香巴拉宫遗址 94

(八)白汉洛天主教教堂 94

(九)腾云寺遗址 100

(十)四岭岗城隍庙遗址 100

(十一)下甸本主庙 101

(十二)分江本主庙 103

(十三)老君庙 105

(十四)凤仪庵遗址 105

(十五)德庆观音殿 106

(十六)通甸文昌宫遗址 106

(十七)黄松魁星阁 106

(十八)营盘魁星阁 108

(十九)大佛寺 108

(二十)新华文昌宫 109

(二十一)拉井清静寺 109

二、塔 112

(一)大龙塔 112

(二)金光塔 112

三、沧江书院 112

第二节 历史人物杨玉科故居 114

第三节 土司衙署及遗址 117

(一)兔峨土司衙署 117

(二)六库土司衙署建筑群遗址 120

(三)老窝土司衙署——老窝衙署、大兴地衙署遗址 125

(四)登埂土司衙署遗址 128

(五)卯照土司衙署遗址 130

(六)鲁掌茶氏土千总衙署遗址 132

(七)练地土巡捕衙署遗址 133

(八)老姆井丽江盐井衙署遗址 133

第六章 古渡口 古桥 关隘 古道 135

第一节 古渡口 135

(一)六库攀枝花渡口 135

(二)双拉渡口 136

(三)闪当渡口 136

(四)月谷渡口 137

(五)宝登渡口 137

(六)大兴地渡口 138

(七)江门口渡口 138

(八)青采坪渡口 138

(九)栗柴坝渡口 139

第二节 古桥及遗址 139

(一)老窝花桥遗址 139

(二)龙凤桥遗址 140

(三)营盘澜沧江铁链桥(沧东桥)遗址 141

(四)小甸河桥 141

(五)普拉河伸臂式木面桥遗址 141

(六)鲁腮河石拱桥 142

(七)长春桥 143

(八)永安桥 143

(九)太平桥 143

(十)共兴桥 144

(十一)利贞桥 144

(十二)兴隆桥 144

(十三)通甸桥 144

第三节 关隘 145

(一)芦子弯河哨卡遗址 145

(二)季洛娃皮关卡遗址 145

(三)果科怒族自卫哨卡遗址 146

(四)腊乌岩关卡遗址 146

第四节 古道 147

(一)贡山丹珠古道 147

(二)福贡亚坪古道 147

(三)金秀谷古道 149

(四)俄嘎古道 149

(五)排把古道 150

(六)西藏——贡山古道 150

(七)飞龙桥——片马古道 152

(八)六库——保山驿道 153

(九)六库——腾冲驿道 154

(十)贡山——独龙江驿道 155

(十一)石门登古道 156

(十二)知子罗——营盘古道 156

(十三)功果桥驿道 157

(十四)六库——碧江古道 158

(十五)碧江——福贡——贡山古道 158

(十六)拉井——剑川古道 160

(十七)通甸——丽江古道 160

第七章 近、现代史迹 161

第一节 遗址 161

一、下丰登村和沛三领导的白族、傈僳族起义纪念址 161

二、片马英军侵华遗址——摩托车路 163

三、片四河英军、日军侵华营地遗址 164

四、片马丫口日军碉堡 164

五、栗柴坝渡口惨案遗址 165

六、小横沟抗战遗址 166

第二节 纪念址、纪念建筑物和纪念物 167

一、片马抗英斗争遗址 167

二、驼峰航线运输机C—53号坠机遗址 170

三、兰坪县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 173

四、通甸武装暴动胜利纪念址——通甸财神殿 174

五、拉井龙王庙 177

第八章 民族传统聚落 179

第一节 赤恒底傈僳族传统聚落 179

第二节 怒族传统聚落 180

一、查腊怒族传统聚落 180

二、老母登怒族传统聚落 182

第三节 迪政当独龙族传统聚落 183

第四节 新村勒墨人传统聚落 184

第五节 锣锅箐村普米族传统聚落 187

第九章 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场 192

第一节 傈僳族崇拜地——石月亮 192

第二节 傈僳族澡塘会活动场——登埂(跃进桥)温泉 193

第三节 傈僳族阔时节沙滩埋情人活动场——腊土底沙滩 195

第四节 怒族鲜花节活动场——帕姆乃 195

第五节 怒族桃花节活动场——扎拉桶 197

第六节 普米族情人节活动场——锣锅箐情人坝 198

第七节 独龙族剽牛活动场——孔当村沙坝 199

第十章 馆藏文物一览表 201

第十一章 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252

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52

二、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252

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53

第十二章 文物管理机构、人员一览表 255

第十三章 文物大事记、文物工作大事记 257

第一节 文物大事记 257

一、明、清时期 257

二、中华民国时期 258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60

第二节 文物工作大事记 261

附录一:有关文物、文物工作文件 267

附录二:重要古籍、文献、资料 294

怒俅边隘详情 294

征集菖蒲桶沿边志 310

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 339

知子罗属地志说明书 367

泸水志 373

兰坪县治绘图地志说明书 408

云南傈僳族及贡山福贡社会调查报告 426

福贡设治区调查报告 527

贡山设治区调查报告 536

参考文献 554

后记 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