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1
第一章 中西医眼科发展史 1
第一节 中医眼科学发展史 1
一、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 1
二、奠基时期(隋~唐) 2
三、独立发展时期(宋~元) 4
四、兴盛时期(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6
五、衰落与复兴时期(清鸦片战争以后至今) 9
第二节 西医眼科学发展史 10
一、16~18世纪的西医眼科学 11
二、19世纪的西医眼科学 11
三、20世纪的西医眼科学 12
四、我国现代眼科学的建立与发展 13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发展史 14
第二章 眼的胚胎与发育 17
第一节 胚眼的形成 17
第二节 眼的发育 18
一、神经外胚叶的发育 18
二、表面外胚叶的发育 20
三、玻璃体和晶体悬韧带的发育 21
四、中胚叶的发育 22
五、巩膜的发育 23
第三节 眼附属器的发育 23
一、眼睑和结膜的发育 23
二、泪器的发育 24
三、眼外肌的发育 24
四、眼球筋膜的发育 24
五、眼眶的发育 24
六、眼在胚胎时期的发育顺序 25
第四节 眼部组织的发育来源 27
第五节 眼在出生后的发育 27
第三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29
第一节 眼球 29
一、眼球壁 30
二、眼球内容物 36
第二节 视路及瞳孔反射通路 37
一、视路 37
二、瞳孔反射 39
第三节 眼附属器 39
一、眼眶 40
二、眼睑 40
三、结膜 41
四、泪器 41
五、眼外肌 43
第四节 眼部的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 44
一、血液供应 44
二、神经支配 45
第五节 中医对眼解剖及生理的认识 46
第六节 研究进展 48
一、人工眼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48
二、角膜组织体外构建的研究进展 50
三、眼外肌研究进展 51
第四章 眼与全身的关系 53
第一节 眼与脏腑的关系 53
一、眼与五脏的关系 53
二、眼与六腑的关系 56
第二节 五轮八廓学说 57
一、五轮学说 57
二、八廓学说 60
附:玄府学说 61
第三节 眼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62
一、眼与气的关系 62
二、眼与血的关系 63
三、津液与眼的关系 64
第四节 眼与经络的关系 64
一、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64
二、眼与经别的关系 66
三、眼与十二经筋的关系 67
四、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67
第五章 眼病的病因病理 69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69
一、病因 69
二、病机 72
第二节 西医病因病理 78
一、病因 78
二、病理 82
第三节 研究进展 86
一、中医病因病机 86
二、西医病因病理 88
第六章 眼科检查与诊断 90
第一节 眼科问诊 90
一、眼科问诊的方法 90
二、问病史 90
三、问现在症状及体征 91
第二节 眼科常规检查 94
一、中心视力检查 94
二、眼附属器检查 96
三、眼前段检查 97
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98
五、眼底镜检查 100
第三节 视功能检查 103
一、Amsler表检查 103
二、视野检查 103
三、色觉检查 107
四、光觉检查 108
五、对比敏感度检查 109
六、立体视觉检查 111
七、眼电图 112
八、视网膜电图 113
九、视觉诱发电位 114
十、多焦视网膜电图 115
十一、多焦视诱发电位 115
第四节 眼压检查及青光眼相关检查 115
一、眼压测量法 116
二、前房角镜检查 118
三、青光眼诱发试验 119
四、青光眼特殊检查 119
第五节 眼科影像检查 120
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120
二、视网膜厚度分析 121
三、超声波检查 122
四、X线检查 126
五、CT检查 127
六、磁共振(MRI)检查 128
第六节 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128
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129
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130
三、共焦图像血管造影 133
第七章 眼科辨证 135
第一节 外障内障辨证 135
一、辨外障 135
二、辨内障 135
第二节 眼科常见症状与体征辨证 136
一、辨视觉 136
二、辨目痛 136
三、辨目痒目涩 136
四、辨羞明 136
五、辨眵泪 137
六、辨红肿 137
七、辨翳膜 137
八、辨眼位改变 138
九、辨眼珠瞤动 138
第三节 五轮辨证 138
一、肉轮辨证 138
二、血轮辨证 139
三、气轮辨证 139
四、风轮辨证 140
五、水轮辨证 140
第四节 八廓辨证 140
第五节 眼底病辨证 141
一、眼底组织的脏腑、经络分属 141
二、眼底病变常见体征辨证 142
三、眼底各组织改变辨证 143
第六节 眼科常见证 144
一、风热犯目证 144
二、实热攻目证 145
三、湿热侵目证 145
四、痰湿犯目证 146
五、气滞证 146
六、血瘀证 146
七、气虚证 147
八、血虚证 147
九、阴虚证 147
十、阳亢证 148
第七节 研究进展 148
一、眼科辨证研究的深入 148
二、眼部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 149
三、现代检测手段在眼科辨证中的应用 150
第八章 眼科症状学 152
第一节 视觉性症状 152
一、视力下降 152
二、视野缺损 155
三、色觉异常 156
四、夜盲 157
五、昼盲 158
六、视物变形 158
七、闪光感 158
八、幻视 159
九、飞蚊症 159
十、虹视 160
十一、复视 160
十二、立体视觉障碍 161
第二节 感觉性症状 161
一、眼痛 161
二、眼疲劳 162
三、干眼 163
四、痒 164
五、畏光 164
六、眼睑沉重感 164
第三节 外观异常 165
一、红眼 165
二、分泌物异常 165
三、流泪 166
四、眼球突出 166
五、眼球内陷 167
六、眼睑肿胀 167
附:结膜水肿 167
七、眼睑纤颤 168
八、眼睑痉挛 168
九、上睑下垂 168
十、白瞳症 169
十一、巩膜异色 169
十二、眯眼 169
十三、斜视 169
第九章 眼科治法 171
第一节 内治法 171
一、中医内治法 171
二、西医内治法 174
第二节 外治法 174
一、药物外治法 174
二、非药物外治法 176
第三节 眼科针灸疗法概要 177
一、体针疗法 177
二、耳针疗法 182
三、穴位注射 184
四、头皮针疗法 184
五、梅花针疗法 185
六、放血疗法 185
第十章 眼科激光治疗 186
第一节 激光概述 186
一、激光的生物学效应 186
二、激光对眼屈光介质的透射特性 187
三、激光对眼屈光介质的吸收特性 188
四、激光光凝的作用及临床分级 188
第二节 眼科常用激光及其特点 189
一、红宝石激光 189
二、氩离子激光 189
三、氪离子激光 189
四、染料激光 189
五、Nd:YAG激光 190
六、二氧化碳激光 190
七、氦氖激光 190
八、半导体二极管激光 191
九、准分子激光 191
十、Er:YAG激光 191
十一、Ho:YAG激光 191
第三节 激光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191
一、眼底病的激光治疗 191
二、青光眼的激光治疗 192
三、白内障的激光治疗 192
四、屈光性、治疗性角膜外科的激光治疗 192
五、其他激光治疗 192
六、激光治疗的眼部并发症 193
第四节 激光治疗后中医药的应用 194
一、中药激光联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194
二、中药激光联合治疗视网膜脱离 195
三、中药激光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95
第十一章 眼科常用药物 196
第一节 内服中药 196
一、祛风药 196
二、清热药 199
三、祛湿药 203
四、化痰药 205
五、平肝药 207
六、理血药 209
七、补益药 214
八、退翳明目药 218
第二节 外用中药及药剂配制法 219
一、常用的外用药 219
二、常用制剂方法 222
第三节 西医眼科药物治疗 223
一、眼药新剂型 223
二、眼科常用药物 224
三、眼科常用诊断用药 232
四、眼科局部用药的毒副作用 233
第十二章 眼科常用方剂 234
第一节 祛风清热剂 234
第二节 清热泻火剂 238
第三节 祛湿利水剂 243
第四节 化痰散结剂 244
第五节 疏肝解郁剂 246
第六节 平肝潜阳剂 247
第七节 活血化瘀剂 248
第八节 止血剂 250
第九节 补益剂 251
第十节 滋阴降火剂 254
第十一节 退翳明目剂 256
下篇 各论 258
第十三章 眼睑病 258
第一节 概述 258
第二节 眼睑炎症 258
一、睑腺炎 258
二、睑板腺囊肿 262
三、睑缘炎 264
四、病毒性睑皮炎 267
五、接触性睑皮炎 271
第三节 眼睑位置和功能异常 273
一、睑内翻 273
二、睑外翻 276
三、眼睑闭合不全 279
四、上睑下垂 282
第十四章 泪器病 286
第一节 概述 286
第二节 泪液排出系统疾病 286
一、溢泪(泪道阻塞或狭窄) 286
二、慢性泪囊炎 290
三、急性泪囊炎 291
第三节 泪液分泌系统疾病 293
一、泪腺炎 293
二、无泪症 295
三、泪液分泌过多 295
第四节 研究进展 295
第十五章 眼表疾病 296
第一节 概述 296
第二节 眼表疾病的病理类型 298
第三节 眼表疾病的治疗原则 298
第四节 干眼 298
第五节 药物性角结膜病变 304
第六节 研究进展 306
一、眼表疾病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306
二、临床诊断技术进展 310
三、眼表疾病临床治疗进展 312
四、眼表疾病领域的研究方向 316
第十六章 结膜病 317
第一节 概述 317
第二节 结膜炎总论 317
一、结膜炎分类 317
二、结膜炎病因 317
三、结膜炎临床表现 318
四、结膜炎的实验室检查 319
五、结膜炎的治疗原则 319
第三节 细菌性结膜炎 319
一、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319
二、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321
三、慢性结膜炎 323
第四节 衣原体性结膜炎 328
一、沙眼 328
二、包涵体性结膜炎 332
第五节 病毒性结膜炎 337
一、腺病毒性角结膜炎 337
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339
第六节 免疫性结膜炎 342
一、变应性结膜炎 342
二、泡性结角膜炎 346
三、自身免疫性结膜炎 347
第七节 翼状胬肉 351
第八节 变性性结膜病 357
一、睑裂斑 357
二、结膜结石 357
第九节 球结膜下出血 357
第十节 研究进展 358
一、结膜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358
二、红眼的鉴别诊断 359
第十七章 角膜病 360
第一节 概述 360
第二节 角膜炎症 361
一、角膜炎总论 361
二、细菌性角膜炎 362
三、真菌性角膜炎 368
四、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372
五、棘阿米巴角膜炎 377
六、角膜基质炎 381
七、神经麻痹性角膜炎 385
八、暴露性角膜炎 386
九、蚕蚀性角膜溃疡 387
十、浅层点状角膜炎 391
十一、丝状角膜炎 394
第三节 角膜变性与角膜营养不良 396
一、角膜老年环 396
二、带状角膜病变 396
三、边缘性角膜变性 397
四、大泡性角膜病变 397
五、角膜营养不良 399
第四节 角膜软化症 401
第五节 角膜新生血管 402
第六节 角膜瘢痕 403
第七节 研究进展 405
一、角膜基础研究进展 405
二、角膜临床研究进展 412
三、角膜疾病研究方向 415
第十八章 巩膜病 416
第一节 概述 416
第二节 表层巩膜炎 416
第三节 巩膜炎 420
一、前巩膜炎 420
二、后巩膜炎 422
第四节 巩膜葡萄肿 425
第五节 研究进展 425
第十九章 晶状体病 427
第一节 概述 427
第二节 白内障 427
一、概述 427
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429
三、先天性白内障 433
四、外伤性白内障 437
五、代谢性白内障 439
六、并发性白内障 441
七、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443
八、放射性白内障 444
九、后发性白内障 445
十、白内障手术与人工晶体手术 446
第三节 晶体异位和脱位 449
第四节 研究进展 450
第二十章 玻璃体病 451
第一节 概述 451
第二节 玻璃体液化、后脱离与变性 452
一、玻璃体液化 452
二、玻璃体后脱离 453
三、飞蚊症 455
四、玻璃体变性 456
第三节 玻璃体积血 457
第四节 其他玻璃体病 460
一、玻璃体炎症 460
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463
三、玻璃体寄生虫病 465
四、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466
第五节 玻璃体手术 467
第六节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469
一、PVR的发病机制 469
二、PVR的临床表现分级 471
三、治疗进展 472
四、前景及展望 476
第二十一章 青光眼 478
第一节 概述 478
第二节 原发性青光眼 478
一、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479
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486
三、特殊类型青光眼 492
第三节 高眼压症 496
第四节 继发性青光眼 498
一、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498
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500
三、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503
四、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 504
五、晶状体性青光眼 505
六、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507
七、葡萄膜炎引起的青光眼 508
八、眼钝挫伤引起的青光眼 508
第五节 先天性青光眼 510
第六节 常用抗青光眼手术 511
一、周边虹膜切除术 511
二、小梁切除术 512
三、小梁切开术 512
四、滤过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513
五、睫状体冷冻或光凝术 513
第七节 研究进展 514
一、青光眼手术治疗新进展 514
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研究新进展 519
三、青光眼药物治疗新进展 520
四、青光眼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526
五、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免疫学途径 530
六、青光眼视神经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伤定量检查新技术 530
第二十二章 葡萄膜病 536
第一节 概述 536
第二节 葡萄膜炎 537
一、前葡萄膜炎 537
二、中间葡萄膜炎 541
三、后葡萄膜炎 543
四、全葡萄膜炎 545
第三节 几种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 545
一、交感性眼炎 545
二、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546
三、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548
四、Behcet病 551
五、化脓性眼内容炎 554
第四节 研究进展 558
一、葡萄膜炎的治疗 558
二、我国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 559
第二十三章 视网膜病 561
第一节 概述 561
一、视网膜组织结构特点 561
二、视网膜病变的表现 562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564
一、视网膜动脉阻塞 564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 569
三、视网膜血管炎 574
四、Coats病 578
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81
六、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588
七、其他视网膜血管病 591
第三节 黄斑部疾病 593
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593
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598
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602
四、黄斑水肿 608
五、黄斑和色素上皮营养不良 613
六、黄斑裂孔 614
七、黄斑出血 616
八、黄斑部视网膜前膜 619
第四节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621
第五节 视网膜脱离 627
第六节 研究进展 631
一、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 631
二、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 637
三、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639
四、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及眼内移植的研究进展 646
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650
第二十四章 视神经和视路疾病 657
第一节 神经眼科学的概念 657
第二节 视神经疾病 657
一、视神经炎 657
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663
三、视盘血管炎 668
四、视神经萎缩 672
第三节 视盘水肿 678
第四节 视交叉病变与视路病变 683
一、视交叉病变 683
二、视交叉以上的视路病变 684
第五节 研究进展 686
一、基础研究 687
二、临床研究 687
第二十五章 眼视光学 689
第一节 概述 689
第二节 眼球光学 690
一、光与眼的屈光 690
二、眼的调节与集合 692
第三节 屈光不正与老视 693
一、正视 693
二、近视 696
三、远视 701
四、散光 704
五、屈光参差 706
六、老视 708
第四节 屈光检查方法 709
一、验光的概念 709
二、静态检影 710
三、主觉验光 711
四、睫状肌麻痹验光 712
第五节 常见屈光矫治方法 712
第六节 眼视光学基础研究进展 715
一、实验性近视研究进展 715
二、重视眼内屈光手术视觉质量的研究 718
三、病理性近视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721
第二十六章 眼外肌病 724
第一节 概述 724
第二节 眼外肌与双眼视 724
一、眼外肌的功能 724
二、双眼视觉 725
第三节 斜视 726
一、斜视检查法 726
二、共同性斜视 728
三、麻痹性斜视 731
四、特殊类型斜视 735
第四节 弱视 736
第五节 眼球震颤 739
第六节 研究进展 741
一、斜视研究进展 741
二、弱视研究进展 744
第二十七章 眼眶疾病 747
第一节 概述 747
第二节 眼眶蜂窝织炎 747
第三节 眼球筋膜炎 749
第四节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751
第五节 眼眶炎性假瘤 755
第六节 研究进展 758
一、眼眶病研究进展 758
二、甲状腺相关眼病研究进展 761
第二十八章 眼外伤 766
第一节 概述 766
第二节 眼球钝挫伤 768
第三节 眼球穿通伤 772
第四节 眼异物伤 776
一、角膜结膜异物 776
二、眼内异物 777
第五节 眼化学烧伤 780
第六节 物理性眼外伤 782
一、眼部热烧伤 782
二、眼部辐射性损伤 783
三、激光眼部损伤 784
四、眼部电击伤 784
五、应激性损伤 785
第七节 视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785
一、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786
二、视神经损伤的治疗 787
第二十九章 眼部先天异常 789
第一节 眼睑先天异常 789
一、内眦赘皮和下睑赘皮 789
二、先天性睑裂狭窄综合征 789
三、双行睫 790
四、先天性上睑缺损 790
第二节 泪器先天异常 791
一、泪腺异常 791
二、泪道异常 791
第三节 角膜先天异常 792
一、大角膜 792
二、小角膜 792
三、圆锥角膜 792
第四节 巩膜色调先天异常 793
一、蓝色巩膜 793
二、巩膜色素斑 794
第五节 晶状体先天异常 794
一、晶状体异常类型 794
二、晶状体形态异常 794
三、先天性晶状体异位或脱位 795
第六节 玻璃体先天异常 797
一、玻璃体动脉残留 797
二、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798
第七节 葡萄膜先天异常 798
一、先天性无虹膜 798
二、先天性瞳孔异常 798
三、虹膜色素上皮层异常 799
四、先天性瞳孔残膜 799
五、葡萄膜缺损 800
第八节 视网膜先天异常 801
一、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异常 801
二、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 802
三、先天性视网膜皱襞 803
四、风疹性视网膜病变 803
五、Leber先天性黑矇 803
第九节 视神经先天异常 803
一、视神经未发育与发育不全 803
二、视神经乳头的大小和形状异常 804
三、先天性视乳头小窝 804
四、先天性视神经乳头缺损 805
五、牵牛花综合征 805
第三十章 眼部肿瘤 806
第一节 概述 806
第二节 眼睑肿瘤 806
一、眼睑良性肿瘤 806
二、眼睑恶性肿瘤 807
第三节 泪器肿瘤 808
一、泪腺混合瘤 808
二、泪腺囊样腺癌 808
第四节 结膜肿瘤 808
一、结膜色素痣 808
二、结膜血管瘤 808
三、浆细胞瘤 809
四、结膜皮样脂肪瘤 809
五、结膜肉芽肿 809
六、结膜恶性黑色素瘤 809
七、结膜乳头状瘤 809
第五节 角膜肿瘤 810
一、角结膜皮样瘤 810
二、原位癌 810
三、角膜鳞状上皮癌 810
第六节 葡萄膜肿瘤 811
一、虹膜痣 811
二、脉络膜血管瘤 811
三、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811
四、脉络膜转移癌 811
五、脉络膜骨瘤 812
第七节 视网膜肿瘤 812
一、视网膜血管瘤 812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 812
第八节 视神经肿瘤 813
一、视神经胶质瘤 813
二、视神经脑膜瘤 814
第九节 眼眶肿瘤 814
一、眶皮样囊肿 814
二、海绵状血管瘤 815
三、眶脑膜瘤 815
四、横纹肌肉瘤 815
五、眼眶绿色瘤 816
第十节 研究进展 816
一、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816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研究进展 826
三、眼眶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832
第三十一章 全身疾病的常见眼部表现 836
第一节 内科病的眼部表现 836
一、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836
附: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837
二、糖尿病的常见眼部病变 837
三、肾炎的常见眼部表现 839
四、血液病常见眼部改变 839
五、结核病的常见眼部病变 840
六、维生素缺乏的常见眼部表现 842
第二节 外科病的常见眼部表现 843
一、颅脑外伤的常见眼部表现 843
二、与外伤有关的视网膜病变 844
三、面部疖肿及体内深部脓肿的眼部表现 844
第三节 妇产科病的常见眼部表现 844
第四节 儿科病的常见眼部表现 845
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845
二、麻疹的眼部表现 849
三、风疹的眼部表现 850
第五节 口腔疾病的眼部表现 851
一、下颌瞬目综合征 851
二、齿槽脓肿与拔牙感染 851
第六节 耳鼻喉科病的眼部表现 851
一、耳鼻喉科炎症 851
二、耳鼻喉科肿瘤 852
第七节 皮肤与性传播疾病的常见眼部表现 852
一、麻风病的眼部表现 852
二、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853
第八节 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的常见眼部表现 854
一、白化病 854
二、肝豆状核变性 855
第九节 神经与精神科疾病的眼部表现 855
一、多发性硬化 855
二、视神经脊髓炎 855
三、震颤麻痹 856
四、脑血管疾病 856
五、颅内肿瘤 857
六、颅内炎症 857
七、癔病 857
第十节 眼与全身性免疫异常 857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眼部表现 857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眼部表现 858
三、重症肌无力 861
第十一节 药源性眼病 861
一、糖皮质激素 861
二、安定药 862
三、心血管系统用药 863
四、抗结核药 863
五、抗疟药 863
六、口服避孕药 864
第三十二章 防盲治盲 865
第一节 概述 865
第二节 防盲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常用指标 865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865
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常用指标和疾病的测量 867
第三节 盲和视力损伤的标准 867
第四节 世界防盲治盲状况 868
第五节 我国防盲治盲的历史与现状 869
一、历史 869
二、现状 870
三、几种主要致盲眼病的防治 871
第六节 盲和低视力的康复 874
一、光学性助视器 874
二、非光学助视器 875
第七节 研究进展 875
第三十三章 眼科研究动物模型 877
第一节 干眼症动物模型 877
一、泪液缺乏型干眼模型 878
二、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 879
三、其他干眼模型 880
第二节 角膜疾病动物模型 880
一、细菌性角膜炎模型 881
二、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模型 881
三、真菌性角膜炎模型 881
四、棘阿米巴角膜炎模型 881
五、大泡性角膜炎模型 882
六、非特异性角膜炎症模型 882
七、损伤型细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 882
八、角膜新生血管(CNV)模型 883
第三节 结膜炎动物模型 884
一、感染性结膜炎模型 885
二、变应性结膜炎模型 885
第四节 青光眼动物模型 886
一、急性高眼压模型 886
二、慢性高眼压模型 888
三、非高眼压视神经损伤模型 889
第五节 白内障动物模型 890
一、先天性白内障动物模型 891
二、药物和中毒性白内障动物模型 891
三、辐射性白内障动物模型 893
四、外伤性白内障动物模型 894
五、后发性白内障动物模型 894
第六节 葡萄膜病动物模型 894
一、抗原诱导法 895
二、内毒素诱导法 895
第七节 眼底疾病动物模型 896
一、PVR动物模型 896
二、视网膜脱离动物模型 899
三、视网膜色素变性动物模型 902
四、黄斑变性动物模型 902
五、视网膜静脉阻塞动物模型 903
第八节 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906
一、角膜新生血管(CNV)模型 906
二、虹膜新生血管(NVI)模型 906
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 908
四、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 909
第九节 眼外伤动物模型 910
一、角膜外伤模型 910
二、眼球挫伤模型 911
三、眼眶外伤模型 911
第十节 视光学动物模型 912
一、近视动物模型 912
二、弱视动物模型 914
第十一节 眼部肿瘤动物模型 914
一、眼眶横纹肌肉瘤动物模型 915
二、眼眶腺样囊性癌动物模型 915
三、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 916
四、视网膜母细胞瘤模型 917
第十二节 眼科体外培养细胞模型 918
一、泪腺上皮细胞 919
二、角膜细胞 919
三、结膜上皮细胞 921
四、Tenon囊成纤维细胞 921
五、巩膜成纤维细胞 922
六、小梁网细胞 922
七、睫状体上皮细胞 923
八、晶状体上皮细胞 924
九、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925
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925
十一、视网膜前体细胞 926
十二、视网膜Müller细胞 927
十三、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 928
第三十四章 眼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929
第一节 眼科常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动物实验方法 929
一、组织培养 929
二、动物实验 930
第二节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 931
一、细胞生物学 931
二、分子生物学 932
第三节 常见视觉电生理学研究技术 935
一、细胞外微电极技术 935
二、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膜片钳 935
三、脑光学成像技术 936
第四节 医学临床试验研究的设计要求 937
一、临床试验的特点 937
二、眼科临床研究的设计分类 937
三、临床试验方法 939
四、资料分析 941
五、眼科临床研究中的注意点 942
附录 944
附录一 眼科相关正常值 944
附录二 眼科解剖名称中西医对照 947
附录三 眼科疾病名称中西医对照 948
附录四 国内外主要眼科学期刊 951
附录五 眼科学网络信息资源 957
附录六 常用方剂索引 961
附录七 主要参考书目 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