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1章 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现状 1
1.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
1.1.1 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践 1
1.1.2 政府组织及会计师职业团体的推动 2
1.1.3 会计学者的提炼推动 3
1.2 国内的研究现状 5
第2章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界定 7
2.1 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7
2.1.1 风险的涵义 7
2.1.2 风险的特征 8
2.2 审计风险的涵义 11
2.2.1 最狭义的审计风险 12
2.2.2 狭义的审计风险 13
2.2.3 广义的审计风险 14
2.2.4 小结 15
2.3 风险导向审计中的不同风险观 15
2.3.1 控制风险导向观 15
2.3.2 经营风险导向观 17
2.3.3 诉讼风险导向观 19
2.3.4 管理舞弊风险导向观 20
2.3.5 重大错报风险导向观 21
2.4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的风险界定和审计风险模型 23
2.4.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切入点——重大错报风险 23
2.4.2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 25
2.4.3 审计风险模型的重构 28
2.5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30
2.5.1 审计思想 30
2.5.2 审计程序 34
2.5.3 分析性程序 37
2.5.4 审计风险模型 39
2.5.5 审计证据 39
2.5.6 审计人员的知识框架 39
2.5.7 小结 40
第3章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 41
3.1 风险理论 41
3.2 系统理论 42
3.3 信息经济学理论 44
3.4 公司治理理论 47
3.5 战略管理理论 49
3.6 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 50
3.6.1 内部控制的演变 50
3.6.2 审计模式顺应风险的演变 66
3.6.3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73
第4章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框架 74
4.1 审计理论体系 74
4.1.1 审计理论体系的含义和作用 74
4.1.2 审计理论体系的内容 75
4.2 审计环境 77
4.2.1 大环境的日益复杂——风险因素 77
4.2.2 审计主体的技术环境 78
4.2.3 审计主体的竞争环境 82
4.2.4 审计期望差距的扩大 83
4.3 审计动因 85
4.3.1 受托经济责任论 86
4.3.2 委托—代理理论 86
4.3.3 信号论 87
4.3.4 保险论 87
4.3.5 冲突论 88
4.3.6 信息论 89
4.4 审计假设 90
4.4.1 信息不对称假设 92
4.4.2 信息不确定假设 92
4.4.3 信息可验证假设 93
4.4.4 审计主体独立性假设 94
4.4.5 审计主体胜任性假设 95
4.4.6 审计主体理性假设 95
4.4.7 内控相关性假设 96
4.4.8 风险可控性假设 96
4.4.9 认同一贯性假设 97
4.4.10 责任明确性假设 98
4.5 审计目标 100
4.5.1 审计目标演进的回顾 100
4.5.2 以降低信息风险为主要审计目标 104
第5章 中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建立与完善 106
5.1 中国建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106
5.1.1 审计环境的客观要求 108
5.1.2 国际趋同的必然趋势 114
5.1.3 提升CPA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137
5.2 中国风险导向审计建立的初始成果 146
5.2.1 学者的理论研究 146
5.2.2 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践探索 146
5.2.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建立 147
5.3 完善中国风险导向审计的若干建议 148
5.3.1 积极参与国际准则的制定和修订 148
5.3.2 提高CPA行业及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 149
5.3.3 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149
5.3.4 公共信息库的建设 150
5.3.5 审计人才的培养 150
5.3.6 审计责任的界定 152
5.3.7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 152
第6章 结论与局限性 154
6.1 研究结论 154
6.2 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方向 157
参考文献 158
后记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