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5
三、理论界研究状况 6
(一)苏联、俄罗斯学术界的观点及其历史演变 7
(二)西方学术界的观点及其分歧 11
(三)我国学术界的研究状况 13
四、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 18
(一)逻辑思路 18
(二)研究方法 21
第一章 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形成 23
一、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23
(一)国际的反共战争威胁 23
(二)国内的复杂社会危机 28
二、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斗争环境 34
(一)关于列宁主义的争论 35
(二)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 44
(三)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争论 47
三、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认识根源 51
(一)斯大林对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解 51
(二)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59
第二章 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 61
一、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 61
二、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内涵 63
三、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分歧 72
四、“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评析 78
五、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到“向共产主义过渡”思想的延伸 83
第三章 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90
一、关于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90
(一)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91
(二)无产阶级政权生存的保证 94
(三)战胜资本主义的关键力量 95
(四)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 97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思想 97
(一)联共(布)党内关于工业化战略问题的争论 98
(二)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105
(三)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思想评析 111
三、斯大林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思想 115
(一)农业集体化问题的缘起及其争论 115
(二)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120
(三)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思想评析 124
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127
(一)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 127
(二)关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思想 132
(三)关于经济管理的认识 134
(四)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认识 136
(五)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139
(六)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认识 142
第四章 斯大林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和党的建设思想 145
一、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实质——无产阶级专政 145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146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和职能 147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属性 151
(四)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155
(五)无产阶级专政体系 162
二、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苏维埃制度 164
(一)苏维埃制度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实质和特征 164
(二)苏维埃制度建设的总结 168
三、关于无产阶级先锋队——苏联共产党的建设 181
(一)党的思想建设 182
(二)党的组织建设 187
(三)党的作风建设 195
第五章 斯大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202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性思想 202
(一)文化建设是促进苏维埃政权完善的需要 204
(二)文化建设是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 205
(三)文化建设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 206
(四)文化建设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需要 206
二、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和阶级性之关系思想 207
(一)从“民族文化”到“国际文化” 207
(二)从“国际文化”返回到“民族文化” 210
三、社会主义文化主体的教育和改造思想 214
(一)扫除文盲普及教育以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214
(二)改造旧知识分子、培养新型知识分子以建立苏维埃知识分子队伍 217
(三)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精神改造人们的思想 222
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转变中的文化建设及其经验教训 227
(一)斯大林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大转变的原因及表现 227
(二)意识形态大转变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及问题 229
(三)意识形态大转变中文化建设的启示 235
第六章 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 238
一、评价的方法论原则 239
二、总体评价 242
(一)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苏联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243
(二)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44
(三)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持、发展和创新 247
结语 253
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