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发微》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贤鑫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16063050
  • 页数:3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经济关系为基础,揭示了《资本论》所蕴含的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关系的形成与经济伦理关系的形式。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经济伦理关系的形成等等。

前言 1

第一章 经济伦理关系的形成 5

一、商品交换关系是经济伦理关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5

1.商品交换关系是商品经济关系的历史起点 5

2.商品交换关系是经济伦理关系的逻辑起点 7

二、商品交换中的经济伦理原则 7

1.尊重劳动产品所有权和劳动者自由意志的原则 8

2.公平、公正原则 10

3.平等原则 11

4.相互服务原则 15

5.尊重劳动的原则 16

第二章 所有权关系中的经济伦理 24

一、所有权的基本概念 24

1.所有权 24

2.占有权 25

3.土地所有权 27

二、对黑格尔所有权理论的批判 28

1.黑格尔的土地所有权理论 28

2.马克思对黑格尔土地所有权理论的批判 30

三、前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三种形式 33

1.原始共同体的所有权关系 34

2.古典古代的所有权关系 39

3.日耳曼公社的所有权关系 44

四、前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的伦理合理性及其局限性 50

1.所有权关系的伦理合理性要由其历史必然性来说明 50

2.前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保证了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直接结合 52

3.前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土地占有的平等原则 53

4.前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关系体现了自由原则 54

5.前资本主义社会所有权关系体现了劳动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55

五、对前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伦理合理性的综合评说 56

六、前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向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的转变 58

1.简单流通中的占有权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59

2.简单流通条件下的经济伦理关系 63

3.资本主义商品交换的特点及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的形成 65

七、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的实质 71

1.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的本质内容 71

2.所有权关系异化的原因 73

八、资本主义所有权关系中的伦理关系 77

1.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轴心” 77

2.资本主义所有权条件下经济伦理关系的异化 78

3.对资本主义所有权条件下的经济伦理关系的批判 80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的经济伦理属性 86

一、资本主义生产的伦理二重性 87

1.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意义 87

2.资本主义生产的经济伦理二重性 88

二、资本提高生产力的动机与资本的经济伦理属性 89

1.资本的本性 89

2.资本的动机消解了提高生产力的伦理价值 90

三、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与资本的经济伦理属性 92

1.提高竞争力是资本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直接目的 92

2.资本提高生产力的最终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94

四、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与资本的经济伦理属性 96

1.生产力的提高使劳动力的价值变得更加便宜 96

2.劳动力价值的降低消解了提高生产力的伦理价值 97

五、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提高与工人的命运 98

1.“劳动解放” 98

2.提高生产力是资本进一步奴役劳动的条件 98

第四章 资本主义劳动关系中的经济伦理 102

一、协作的基本形式 102

1.以原始公有制为基础的协作 103

2.以奴隶制为基础的协作 103

3.资本主义协作 105

二、资本主义协作的意义 106

1.资本主义协作引起了劳动革命 106

2.劳动革命促成了劳动条件的社会化,创造了“社会生产力” 107

3.劳动革命促成了劳动本身的社会化,创造了“社会生产力” 109

三、资本主义协作劳动条件下的劳动伦理关系 112

1.协作劳动条件下资本占有剩余价值的劳动伦理关系 112

2.资本占有劳动的劳动伦理关系 114

四、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分工 117

1.手工业工场的内部分工 117

2.社会分工 119

五、资本主义分工的经济伦理特征 123

1.资本主义分工的目的 123

2.资本主义分工的经济伦理特征 123

六、“片面的人” 127

1.人的身体的畸形化、片面化 128

2.人的智力的畸形化、片面化 129

3.工人的片面化、畸形化,加深了工人对资本的依附 129

4.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准 133

第五章“劳动时间”的经济伦理问题 136

一、劳动时间 136

1.劳动时间的最低限度 136

2.劳动时间的最高限度 137

3.劳动时间的道德界限 138

二、资本对剩余劳动时间的贪欲 138

1.剩余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39

2.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者对剩余劳动时间的占有 140

3.资本占有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特点 142

三、劳动时间的身体界限 146

1.“工人不过是人格化的劳动时间” 146

2.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时间超过了人的身体界限 147

四、劳动时间的道德界限 154

1.劳动时间的一般道德界限 154

2.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时间超过了道德界限 155

第六章 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应用的经济伦理 159

一、机器“资本主义应用”的二重性 159

1.机器的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160

2.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是资本增殖的手段 163

二、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的应用加深了社会不平等 167

1.劳动力买卖的道德前提 167

2.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加深了劳动力买卖的不平等 168

三、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的应用剥夺了劳动者的劳动自由 171

1.机器对人的统治 171

2.机器统治人的结果是劳动者丧失了劳动自由 173

四、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与劳动的道德界限 177

1.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打破了劳动的自然界限 177

2.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打破了劳动的道德界限 178

五、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的应用导致社会道德的堕落 182

1.道德堕落在工厂中的表现 182

2.道德堕落在农业中的表现 185

第七章“资本精神”与资本主义分配关系中的经济伦理 188

一、“资本精神”与“资本主义精神” 188

1.“资本主义精神” 188

2.“资本精神” 189

3.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对“资本精神”的辩护 192

二、剩余价值的来源与“资本精神” 192

1.马克思以前的剩余价值理论 193

2.“资本精神”表现为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占有 195

三、“资本精神”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196

1.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价值增值 196

2.“资本精神”表现为以获取新的剩余价值为目的 197

四、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与“资本精神” 200

1.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 200

2.“资本精神”表现为资本增殖精神 202

五、剩余价值的分割与资本主义分配的经济伦理关系 205

1.资本的“平等权利” 205

2.资本主义所有权与资本主义分配的“三位一体” 206

3.“资本精神”是整个有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 207

第八章 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中的经济伦理 214

一、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与前资本主义商品交换的根本区别 215

1.资本与劳动的交换 215

2.资本与劳动的交换与前资本主义商品交换的根本区别 216

二、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中的经济伦理原则 218

1.资本与劳动的交换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218

2.资本与劳动相交换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经济伦理属性 219

三、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中的经济伦理关系 223

1.劳动力价值与劳动力创造的新价值的差额 224

2.资本家对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的无偿占有 228

3.形式上的公平、公正掩盖实质上的不公平、不公正 229

4.劳动力所有权异化为资本的所有权 231

5.平等异化为不平等 234

6.自由异化为资本对工人的奴役 240

第九章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经济伦理问题 245

一、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 246

1.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是生产资料与劳动的分离 246

2.原始资本是“抢来的” 247

3.资本原始积累是无产阶级一切苦难的根源 253

二、“田园诗”般的“羊吃人”运动 253

1.资本原始积累之前的土地占有状况 254

2.剥夺农民土地的基本形式 255

三、血腥的立法 265

1.“自愿的”罪犯 265

2.惩治流浪者的血腥法律 267

3.惩治乞丐的法律 268

4.荒唐的工资法 268

5.反对工人结社的法律 270

四、资本“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71

1.殖民制度 272

2.“德政”输出 273

3.输出“仁慈” 275

4.国际“信用”与保护关税 276

第十章 资本主义管理中的经济伦理 279

一、管理与生产的关系 280

1.生产需要管理 280

2.早期资本主义生产与早期资本主义管理 281

3.资本主义成熟时期的管理与生产 284

二、资本主义管理的特殊属性 287

1.资本主义管理的积极意义 287

2.资本主义管理的首要职能是实现资本增值 290

3.资本主义管理的职能还在于监督劳动 291

4.资本家的管理意志与劳动意志的对立 293

三、对资本主义管理的伦理评析 295

1.目的与手段的颠倒 295

2.工人的劳动力和劳动是资本增殖的手段 298

3.工人的消费同样是资本增殖的手段 302

4.目的与手段的颠倒导致“专制”性管理 308

5.简略的分析 312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