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细菌分类的基本原理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细菌分类学研究的对象 1
第二节 细菌分类学的目的和内容 2
第三节 细菌分类学发展简史 4
第二章 细菌分类单元的等级和命名 10
第一节 细菌分类单元的等级 10
第二节 细菌分类单元的命名 15
第三章 细菌分类的依据 21
第一节 形态学特征 22
第二节 生理生化学特征 31
第三节 生态学特征 37
第四节 抗原特征 38
第五节 遗传学特征 40
第六节 化学组成特征 53
第七节 数值分类法 59
第四章 细菌的分类系统 69
第一节 主要的细菌分类系统 69
第二节 《伯杰氏手册》分类系统 70
第二篇 细菌分类(属和属以上分类群)介绍第五章 一般的、医学或工业上重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75
第一节 第1组 螺旋体 75
第二节 第2组 好氧或微好氧、运动、螺旋形或弧形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80
第三节 第3组 不运动(或罕见运动)的、革兰氏阴性、弯曲的细菌 85
第四节 第4组 革兰氏阴性好氧杆菌和球菌 88
第五节 第5组 兼性兰氏阴性杆菌 114
第六节 第6组 厌氧、革兰氏阴性、直的、弯曲和螺旋形的杆菌 137
第七节 第7组 异化还原硫酸盐或硫的细菌 144
第八节 第8组 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球菌 145
第九节 第9组 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147
第十节 第10组 枝原体 154
第十一节 第11组 内共生菌 160
第六章 放线菌以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163
第一节 第12组 革兰氏阳性球菌 163
第二节 第13组 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球菌 172
第三节 第14组 规则的无芽孢革兰氏阳性杆菌 176
第四节 第15组 不规则、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182
第五节 第16组 分枝杆菌 197
第六节 第17组 诺卡氏菌形细菌 198
第七章 古细菌、蓝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 199
第一节 第18组 不产氧光能营养细菌 199
第二节 第19组 产氧光合细菌 219
第三节 第20组 好氧的化能自养细菌及有关的细菌 230
第四节 第21组 出芽和(或)有附属物的细菌 242
第五节 第22组 鞘细菌 249
第六节 第23组 非光合、无子实体的滑行细菌 252
第七节 第24组 形成子实体的滑行细菌——粘细菌 267
第八节 第25组 古细菌 273
第八章 放线菌 293
第一节 第26组 诺卡氏菌形放线菌 293
第二节 第27组 多腔孢囊放线菌 302
第三节 第28组 游动放线菌 304
第四节 第29组 链霉菌和有关的属 308
第五节 第30组 马杜拉菌 312
第六节 第31组 高温单孢菌及有关属 317
第七节 第32组 高温放线菌 320
第八节 第33组 其他属 321
第三篇 细菌分类鉴定的技术和方法 324
第九章 细菌鉴定 324
第一节 细菌鉴定及其重要性 324
第二节 细菌鉴定的基本步骤 326
第三节 细菌鉴定方法的发展 332
第十章 常用的细菌分类鉴定方法 340
第一节 常用的形态学特征观察鉴定方法 340
第二节 一般细菌常用的生理生化特征测定方法 352
第三节 细菌DNA的提取和G+C含量的测定 383
第四节 DNA-DNA杂交方法 389
主要参考文献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