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用和语用学 1
第一节 与语用学有关的几个概念 1
一、语用 1
二、语用功能 2
三、语用含义 3
四、语用学 3
第二节 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 3
一、语用学与符号学 6
二、语用学与哲学 8
第三节 语用学的定义及其学科性质 12
一、语用学的定义 12
二、语用学的学科性质 13
三、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的分界 14
第四节 我国的语用学研究 24
一、语用学理论的引进 24
二、国内对语用学理论的研究和运用 25
三、汉语语用学研究的进展 30
四、汉语界的语用研究 32
五、中国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37
第二章 语用过程 38
第一节 语用过程的构建及构建原则 38
一、语用过程的构建 38
二、语用过程构建的原则 39
三、信息的类型 41
第二节 语用过程的特点 42
一、语用过程是互动的过程 42
二、语用过程是高度依赖语境的过程 44
第三节 表达过程和理解过程 48
一、表达过程 48
二、理解过程 55
第三章 语境 60
第一节 语境的界定 60
一、国内外有关语境的代表性观点 60
二、语境的几个要素 63
第二节 语境研究概况 65
一、国外研究概况 65
二、国内研究概况 67
第三节 语境的主要类别 70
一、狭义语境与广义语境 70
二、真实语境与虚拟语境 72
三、静态语境与动态语境 73
四、认知语境与交际语境 74
第四节 语境的主要功用 76
一、填充语义 77
二、消除歧义 78
三、和谐韵律 78
四、评判效果 80
第五节 语境与新词语运用 86
一、社会情景语境:影响新词语运用的主要因素 87
二、新词语的运用与语境建构的互动 89
三、“改革开放”:作为典型社会语境与新词语的运用 96
四、特定语境中运用新词语的价值体现 100
第四章 语体 105
第一节 语体及语体意识的培养 107
一、“语体”研究概述 107
二、语体意识的培养 112
第二节 词语、句式、语音等语体要素的语用手段 116
一、语音、句式语用手段的习得 116
二、词语语用手段的习得 118
第三节 辞式、章法等语体要素的语用手段 127
一、学龄前辞式的发生 127
二、小学辞式的习得 133
三、中学辞式的运用 138
第五章 关联理论 147
第一节 关联理论的背景 147
一、语码模式和推理模式 147
二、关联论的交际观 150
第二节 关联理论的主要内容 155
一、交际中的关联性 155
二、关联的程度 158
三、最佳关联 160
第三节 关联理论简评 161
一、优点 161
二、不足 162
第六章 语用原则 164
第一节 合作原则 164
一、合作原则的内容 164
二、会话含义理论 168
第二节 礼貌原则 172
一、礼貌现象和礼貌原则 172
二、礼貌原则的准则 175
三、礼貌层级 181
四、礼貌的文化特点 183
第三节 得体原则 187
一、“得体”的含义 188
二、得体的相关论述 189
三、得体原则的内涵 192
四、得体的相对性 197
第七章 语用策略 201
第一节 语用策略的定义、特点、意义和功能 201
一、语用策略的定义 201
二、语用策略的特点 202
三、语用策略的意义 205
四、语用策略的功能 208
第二节 得体策略类 213
一、因人而异策略 214
二、相时而动策略 215
三、随境而迁策略 216
四、因己而言策略 217
第三节 合作策略类 220
一、关联策略 221
二、容忍策略 222
三、与合作相悖的策略 224
第四节 礼貌策略类 238
一、称呼策略 239
二、委婉策略 240
三、模糊策略 241
四、谦让策略 242
五、与礼貌相悖的策略 243
第五节 各类语用策略之间的关系 247
一、得体策略与合作策略是基本策略 247
二、礼貌策略是必需策略 248
三、语用策略具有交叉复合性 249
参考文献 252
后记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