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土地经济学导论 1
【内容提要】 1
1.1土地的含义与特点 1
1.1.1土地的含义 1
1.1.2土地的特点 3
1.2土地的功能与分类 5
1.2.1土地的功能 5
1.2.2土地分类 6
【背景知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 8
1.3土地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14
1.3.1土地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14
1.3.2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7
【基本概念】 18
【思考与练习】 18
【背景知识】理查德·T·伊利与土地经济学之发轫 18
第2章 土地供求关系与价格决定 28
【内容提要】 28
2.1土地的供给 28
2.1.1土地的自然供给 28
【背景知识】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30
2.1.2土地的经济供给 32
2.2土地的需求 36
2.2.1引致需求与土地需求 36
2.2.2农业用地需求 37
2.2.3非农业用地需求 41
2.2.4农业用地需求与非农业用地需求的关系 42
2.2.5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42
2.3土地的供求平衡与价格决定 43
2.3.1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 44
2.3.2土地的供求平衡与价格决定 45
【案例分析】“明星”地块流拍的反思 48
【基本概念】 49
【思考与练习】 49
第3章 土地市场 50
【内容提要】 50
3.1土地市场的基本理论 50
3.1.1土地市场的含义 50
3.1.2土地市场的运行特征 51
【背景知识】不动产市场的特点 52
3.1.3土地市场的主体和客体 53
3.1.4土地市场的功能 55
3.1.5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 56
3.1.6土地市场运行模式 60
3.1.7中国土地市场体系 62
3.2城镇土地市场 64
3.2.1城镇土地一级市场 64
3.2.2城镇土地二级市场 71
3.3农村土地市场 74
3.3.1农村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74
3.3.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79
3.4土地市场管理 80
3.4.1土地市场管理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80
3.4.2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 81
3.4.3土地市场管理的手段 82
【案例分析】政府调控手段对土地价格的影响 85
【基本概念】 86
【思考与练习】 87
第4章 土地的集约利用 88
【内容提要】 88
4.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88
4.1.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末) 89
4.1.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绝对化与广泛传播阶段(19世纪前叶) 91
4.1.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修正、反驳与批判阶段(19世纪中叶) 93
4.1.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向现代过渡阶段(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叶) 96
4.1.5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现代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今) 98
4.1.6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独立存在价值 100
4.2土地报酬变化的阶段分析 100
4.2.1土地报酬、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 100
4.2.2土地报酬变化的阶段分析 102
4.2.3结论 105
4.3土地集约度的确定 106
4.3.1合比例性概念的引入 106
4.3.2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集约度 107
4.3.3土地集约度的确定 108
4.3.4影响土地集约度的因素 110
4.4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111
4.4.1农业用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112
4.4.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114
【案例分析】无锡新加坡工业园个案探讨 117
【基本概念】 119
【思考与练习】 119
第5章 土地的规模利用 120
【内容提要】 120
5.1土地规模利用的原理 120
5.1.1土地规模报酬原理 120
5.1.2土地规模经济原理 122
5.1.3集聚经济原理 126
5.2农业用地的规模利用 128
5.2.1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现状 129
【背景知识】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的主要矛盾 130
5.2.2推进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原则 133
5.2.3农业用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判定 134
5.2.4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形式 135
5.2.5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 137
【案例分析】一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形式——海南省白茅洋农业开发区的调查与思考 140
5.3城市用地的规模利用 142
5.3.1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 142
5.3.2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规模利用 145
5.3.3住宅开发用地规模利用 146
【基本概念】 149
【思考与练习】 149
第6章 土地的空间利用 150
【内容提要】 150
6.1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工 150
6.1.1区位影响因素 150
6.1.2区位理论 157
【案例分析】北京、上海周围农业生产的布局 160
【案例分析】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应用 163
【阅读材料】区位理论的发展阶段 164
6.1.3竞租理论与区位形成 166
6.1.4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167
【案例分析】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 170
6.2土地利用的区位选择 172
6.2.1住宅用地的区位选择 172
6.2.2企业用地的区位选择 174
6.2.3城市土地一级开发的区位选择 176
6.3土地区位选择的时机 178
6.3.1土地价值构成与城市增长 179
6.3.2增量土地区位选择的时机 180
6.3.3存量土地区位选择的时机 181
【基本概念】 182
【思考与练习】 182
第7章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183
【内容提要】 183
7.1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183
7.1.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183
7.1.2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含义 185
7.2人口增长、城市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186
7.2.1人口增长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186
7.2.2城市化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188
7.3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192
7.3.1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192
7.3.2实现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94
【基本概念】 197
【思考与练习】 197
第8章 土地的计划利用 198
【内容提要】 198
8.1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 198
8.1.1土地计划利用的含义 198
8.1.2对土地实施计划利用的必要性 199
8.2中国土地利用计划体系及特点 201
8.2.1中国土地利用计划体系的构成 201
8.2.2中国土地利用计划体系的特点 202
【背景知识】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阶段 203
8.3土地利用计划的管理 205
8.3.1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内容 206
【法条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节选) 210
8.3.2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与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8.3.3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与计划管理工作的措施 213
【基本概念】 213
【思考与练习】 214
第9章 土地制度 215
【内容提要】 215
9.1土地所有权 215
9.1.1土地所有权的含义与特征 215
9.1.2土地所有权的类型 217
【法条摘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节选) 218
【法条摘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节选) 220
9.1.3土地所有权的行使 223
9.2土地使用权 223
9.2.1土地使用权概述 224
9.2.2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227
【案例分析】某市国土资源局不予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登记案 229
9.2.3宅基地使用权 231
【法条摘录】《土地管理法》第44条 233
9.2.4土地承包经营权 234
【法条摘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节选) 235
9.3土地他项权利 239
9.3.1土地他项权利的含义和特征 239
9.3.2土地他项权利的种类 240
9.4中国现行土地制度及其形成 244
9.4.1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244
【背景知识】征收与征用的区别 245
9.4.2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247
9.4.3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制的形成 249
9.4.4农村土地国家所有制的形成 253
9.5中国土地制度改革 254
9.5.1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路的探讨 254
9.5.2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完善对策 257
【基本概念】 260
【思考与练习】 261
第10章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262
【内容提要】 262
10.1马克思地租理论概述 262
10.1.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形成与基本特征 262
10.1.2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 264
10.1.3资本主义地租的源泉 265
10.1.4研究地租时应当避免的三个主要错误 266
10.1.5资本主义地租的形态 268
【背景知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三大理论根基 268
10.2级差地租理论 272
10.2.1级差地租概论 272
10.2.2级差地租的形式 275
10.3绝对地租理论 281
10.3.1绝对地租的含义 282
10.3.2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282
10.3.3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283
10.3.4绝对地租的本质 285
10.4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与土地价格 286
10.4.1建筑地段的地租 286
10.4.2矿山地租 287
10.4.3土地价格 288
10.5马克思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290
10.5.1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存在的必然性 290
10.5.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级差地租 292
10.5.3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绝对地租 294
【基本概念】 297
【思考与练习】 297
参考文献 298
教师用免费教材样本申请表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