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血管内超声成像原理 1
1.1 血管内超声原理 1
1.2 设备 2
1.2.1 导管 4
1.2.2 回撤系统 6
1.2.3 超声主机 6
1.3 检测技术 6
1.3.1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的安全性 7
1.3.2 系统设置 8
1.3.3 横断面、轴向和三维显像 8
1.3.4 射频、散射 11
1.3.5 血管内超声的局限性 11
第2章 正常动脉解剖的血管内超声图像 13
2.1 管腔 13
2.2 血管壁 15
2.3 毗邻结构 16
2.4 血管分叉 18
第3章 图像伪像 19
3.1 导丝伪像 19
3.2 环晕和数字减影 19
3.3 不均匀转动扭曲 21
3.4 血流缓慢 22
3.5 冠脉搏动和运动伪像 23
3.6 导管倾斜、偏心性 25
3.7 钙化影 25
第4章 血管内超声的测量 27
4.1 管腔的测量 27
4.2 外弹力膜的测量 29
4.3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测量 29
4.4 钙化灶的测量 30
4.5 血管重构的测量 31
4.6 支架测量 32
4.7 长度测量 33
4.8 容积测量 34
第5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 35
5.1 几何学特征 35
5.1.1 斑块大小及与管腔狭窄的关系 35
5.1.2 动脉重构 36
5.1.3 偏心性 38
5.1.4 弥漫性病变 39
5.2 斑块的回声特性 40
5.2.1 低回声斑块 42
5.2.2 致密回声斑块 42
5.2.3 钙化斑块 42
5.2.4 混合斑块 42
5.2.5 血栓 43
5.2.6 不稳定的(易损的)高危病变、斑块溃疡和斑块破裂 45
5.2.7 内膜增生 48
5.2.8 冠状动脉静脉旁路移植 48
5.2.9 其他病变形态学 49
第6章 临床应用 51
6.1 评估血管造影难以判断的病变 51
6.1.1 左主干病变 59
6.2 IVUS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60
6.2.1 介入治疗前评估靶病变 60
6.2.2 指导血管成形术和斑块旋切术 63
6.2.3 指导支架置入术 63
6.2.4 评价介入治疗后夹层、壁内血肿和其他并发症 64
6.2.5 评估再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 69
6.2.6 评估放射治疗和药物洗脱支架 70
6.3 序列测定斑块进展和逆转 71
6.3.1 局部病变部位的匹配 71
6.3.2 匹配血管节段和容积分析 76
6.3.3 系列随访移植血管病变 78
6.3.4 序列评估自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79
第7章 结论 95
参考文献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