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西部地区开发模式与政策 1
1 双向经济环流战略的提出与立论依据 2
1.1 优先发展重工业条件不充分,难以促进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2
1.2 西部开发与全方位开放——对“梯度开放”论的质疑 5
1.3 双向经济环流战略的提出 6
1.4 双向经济环流战略的实施步骤和对策 13
1.5 阻滞:经济环流的障碍 14
1.6 步骤和对策 15
2 西部轻工业发展策略:建立轻工产业增长极 16
2.1 建立以轻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区域产业增长极 17
2.2 建立轻工业增长极必须遵循的原则 19
2.3 轻工产业增长极建设中的要素积累与配置策略 21
3 外向经济环流中国际市场开拓策略 28
3.1 外向环流的市场取向——“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境外市场 28
3.2 “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带”境外市场的细分和剖析 30
3.3 “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境外市场的开拓策略 39
4 区域整合:三维空间中的关系调适 48
4.1 区际关系的生成空间 48
4.2 目前区际关系的扭曲图景 51
4.3 区际关系目标模式的择定 55
4.4 区域整合:区际关系生成空间的重新构造 56
5 结束语 59
参考文献 59
第二篇 三大地带投资布局问题 63
1 理论准备:区域、区域划分与三大地带 63
1.1 区域的经济内涵——区域分析与研究的理论基石 63
1.2 中国经济的区域性与区域划分 69
1.3 有关三大地带划分的几种观点 71
2 从理论到现实的考察:三大地带投资布局的政策与实践 74
2.1 投资布局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74
2.2 三大地带投资布局的客观素描 81
2.3 投资倾斜政策的不合理性及其实践的负效应 84
3 对策性建议:三大地带投资布局的调整原则与思路 93
3.1 三大地带投资布局的调整原则 94
3.2 三大地带投资布局的调整思路 98
参考文献 104
第三篇 西部大开发中的科技体制创新 106
1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06
2 经济实力省区(地区)差距的实证分析 109
3 科技创新与省区经济实力差异的实证分析 111
3.1 评价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差异的指标体系设计 112
3.2 科技创新能力的省区差异 118
3.3 科技创新与省区经济实力差异:经验性实证分析 120
3.4 科技创新与省区经济实力差异:计量检验分析 121
4 科技创新的体制基础:一个理论性的分析说明 123
4.1 产权制度 123
4.2 市场制度 133
4.3 企业制度 134
4.4 政府 135
5 科技创新的体制基础:中国地区间的经验性实证分析 136
5.1 制度变迁的区域差异 136
5.2 科技投入的体制差异 137
5.3 科技机构体制改革的差异分析 138
5.4 科技市场发育与交易成本的差异分析 139
5.5 科技创新的所有制差异 142
6 科技体制创新的博弈分析 145
7 实施科技体制创新集成战略,提高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 146
7.1 西部科技体制创新集成图 147
7.2 西部科技体制创新集成的内涵 148
7.3 实施西部科技体制创新集成战略的对策要点 150
参考文献 153
第四篇 西部大开发与贵州国有经济布局调整 155
1 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省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156
1.1 初始条件、国有经济调整与省区经济非均衡增长 156
1.2 国有经济调整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比较分析 164
1.3 初始条件、国有经济调整与省区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实证分析 168
2 国有经济规模的理论与实践 174
2.1 国有经济规模:一个理论问题 174
2.2 国有经济规模:国外的实践 181
2.3 国有经济规模:中国的实践 184
2.4 简单的结论及启示 188
3 国有经济布局理论与贵州省国有经济布局的产业选择 189
3.1 马克思主义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布局理论及实践 189
3.2 现代国有经济布局理论与贵州省国有经济布局的产业选择 197
4 贵州省国有经济布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8
4.1 贵州省国有经济布局现状的总体情况分析 208
4.2 国有经济产业布局分析 211
4.3 贵州省国有经济布局及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 215
5 贵州省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对策 218
5.1 贵州省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方向 218
5.2 贵州省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方法设计 221
参考文献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