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民俗美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德利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60403506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

导 论生命活动:文艺民俗的美学视界 1

一、文艺民俗的含义 2

二、文艺民俗的审美价值 4

三、文艺与民俗的孪生 7

四、建构文艺民俗美学的理论基点 9

五、文艺民俗美学的理论体系 12

第一编 文艺民俗发生论 21

第一章 民俗源起于生存活动 21

第一节 人类演化的简单回溯 21

一、灵长类的起源 22

二、古新世以来的灵长类 23

三、最早的古人类 24

四、直立人 25

五、智人 26

六、现代人 26

七、文明人 28

第二节 民俗源起的本体论断考 29

一、民俗发生期 30

二、民俗形成期 33

三、民俗成熟期 36

四、民俗系统完型期 39

第三节 民俗类型的审美因考 45

一、社会人生民俗 46

二、心意信仰民俗 51

三、民间游艺民俗 53

四、经济物质民俗 55

第二章 源于生存活动的原始文艺 58

第一节 艺术源起的几个前提条件 58

一、自我意识的产生 59

二、心理表象记忆和心理再现能力的形成 61

三、审美感觉的生成 63

四、语言表意系统的成熟 66

五、审美心理产生和进行艺术创造的根由 69

第二节 原始人类的死亡诧异与生命崇拜 70

一、发生认识论的儿童死亡观 71

二、原始死亡观及其现象 72

第三节 灵魂观念与生命永恒的企望形式 74

一、灵魂观念 75

二、生命意识与生殖崇拜 76

三、生命图腾崇拜 81

第三章 文艺与民俗的天然化合 85

第一节 装饰习俗与形象艺术 85

第二节 原始舞蹈与生存习俗 89

第三节 古希腊悲剧与酒神仪式 96

第二编 文艺民俗价值论 105

第四章 在民俗变异中创造永恒的审美形式 105

第一节 民俗审美:超越民俗形式的自由生命活动 105

一、从生存追求到生命无限的超越 105

二、民俗变异:不断裂变和演化的生命图景 108

第二节民俗审美的基质——爱 113

一、爱的基本内涵 113

二、爱的形成与民俗发展的关系 115

三、爱在民俗审美中的作用 118

第三节 感性存在:民俗审美超越的根基 121

一、生命的反思 122

二、想象:民俗与艺术同构的中介 124

第五章 文艺民俗的社会功能 129

第一节 文艺民俗的历史性 129

第二节 文艺民俗的民族性 135

第三节 文艺民俗的社会批判性 140

第六章 文艺民俗审美层次的建构 146

第一节 民俗结构与审美认知的建构 146

一、民俗的两栖性 146

二、民俗的潜层结构 148

三、民俗的表层结构 149

四、民俗的深层结构 150

第二节 表象层审美价值的建构 152

一、人物行为、心理的展示与性格的塑造 152

二、浓染地方风采 155

三、创造独特氛围 156

第三节文化层审美价值的建构 160

一、表层编码与深层文化的审美转切 161

二、对社会文化心理的深层剖析 163

三、对生命存在的本体论思考 169

第四节 原型层审美价值的建构 173

一、原型与原始习俗仪式 174

二、民俗意象原型 179

三、民俗母题原型 183

第三编 文艺民俗创作论 191

第七章 人生礼俗与文艺审美的对象化 191

第一节 以人生为“焦点”的文艺与民俗的有机统一 192

一、走向人生过程的民俗与艺术 192

二、民俗共性与艺术个性的统一 196

第二节“阴阳轮回”与生命永恒的艺术契点 200

一、现世悲剧的认识与超越 201

二、艺术超越的民俗契点 204

第三节 血亲之爱与情感表现的内在机制 207

一、家国同构的象征手法 209

二、血亲伦理悲剧的建构 210

三、多重转换的叙述基质 212

第八章 文艺民俗的创化模式 215

第一节 原生民俗的摹写 215

一、原生民俗是艺术摹写的客观“尺度” 218

二、生活真实与作家认知的统一 219

第二节 再生民俗的整合 221

一、以情感统领风俗 223

二、在心灵与生活的契合点上化合 224

第三节 新生民俗的创化 226

一、创造虚幻的现实 227

二、夸张与怪异的想象 229

三、表达哲理的象征 230

第九章 民俗心理与艺术家创作力钳制 233

第一节 作家审美心理的民俗文化结构 234

一、审美心理结构的层次结构 235

二、民俗文化结构在审美中的钳制 241

第二节 世界文学的民族风格与超风俗文化的世界作家 251

一、世界文学的品格 251

二、世界作家的人格精神 256

第三节 民俗文化心理的调整与更新 261

一、个性心理的动态结构 261

二、观察体验:寻觅人生新质 263

三、中西文化交融:建构人格新质 267

后记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