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绪论 1
0.1水土保持规划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0.1.1研究对象 1
0.1.2研究内容 1
0.2水土保持规划的特点 2
0.3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原理 2
0.3.1水土保持原理 2
0.3.2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平衡原理 2
0.4水土保持规划的形成与发展 3
0.4.1中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形成 4
0.4.2国外水土保持规划的现状 5
0.5水土保持规划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5
第1章 水土保持区划 7
1.1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理论 7
1.1.1水土保持区划概述 7
1.1.2地域分异规律 9
1.1.3人为环境特征 11
1.1.4区划与类型研究的差别和关系 12
1.2水土保持区划 13
1.2.1水土保持区划的原则 13
1.2.2水土保持区划的依据指标 14
1.2.3水土保持区划的界线与命名 16
1.2.4水土保持区划的单元等级 17
1.2.5水土保持区划的主要内容 17
1.2.6水土保持区划的步骤与方法 18
1.2.7水土保持区划的成果要求和报告编写 19
1.2.8水土保持区划成果的验收标准 20
1.3水土保持区划方案简介 20
1.3.1自然条件 21
1.3.2社会经济情况(略) 25
1.3.3水土流失 25
1.3.4水土保持区划 26
第2章 水土保持规划总论 30
2.1水土保持规划概述 30
2.1.1水土保持规划的任务 30
2.1.2水土保持规划的类型 31
2.2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方法 31
2.2.1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思想 31
2.2.2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 33
2.2.3水土保持规划的方法 33
2.3水土保持规划的主要内容 35
2.3.1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35
2.3.2土地利用规划 35
2.3.3水土保持措施规划 35
2.3.4水土保持规划专题制图 35
2.3.5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 36
2.3.6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与估算 37
2.3.7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评价 37
2.4水土保持规划的工作程序 38
2.4.1规划的准备工作 38
2.4.2外业调绘、调查、现场初步规划 39
2.4.3内业整编和规划调整 39
2.4.4水土保持规划成果 39
2.4.5水土保持规划方案的审批和实施 40
第3章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43
3.1自然因素调查 43
3.1.1地质调查 43
3.1.2地貌调查 46
3.1.3土壤调查 49
3.1.4气候调查 52
3.1.5生物资源调查 53
3.1.6水资源调查 54
3.1.7矿产资源调查 56
3.2社会经济因素调查 56
3.2.1人口和劳动力调查 56
3.2.2农村各业生产调查 57
3.2.3农村群众生活调查 58
3.2.4社会、经济环境调查 59
3.3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调查 59
3.3.1水土流失调查 59
3.3.2水土保持现状调查 63
3.4资料整理 64
3.4.1资料检查 64
3.4.2小班外业勾绘图的透绘和调查材料的整理 64
3.4.3面积量算与统计 64
3.4.4图幅编制 65
3.4.5调查结果分析 65
3.4.6调查报告的编写 68
第4章 土地利用规划 70
4.1土地类型划分 70
4.1.1土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异 70
4.1.2土地分类的原则与系统 71
4.2土地资源评价 74
4.2.1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74
4.2.2评价因素 76
4.2.3评价方法 77
4.3土地利用规划 80
4.3.1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80
4.3.2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84
4.3.3规划(优化)的方法 85
4.3.4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88
4.3.5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 90
第5章 水土保持措施规划 92
5.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规划 92
5.1.1坡面治理工程规划 92
5.1.2沟壑治理工程规划 97
5.1.3河道整治及水沙资源利用工程规划 108
5.2水土保持生物措施规划 112
5.2.1水土保持造林规划 112
5.2.2水土保持种草规划 118
5.2.3水土保持林草体系配置 120
5.3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规划 124
5.3.1坡地拦蓄式耕作措施规划 125
5.3.2地面覆盖式耕作措施规划 129
5.3.3减免式耕作措施规划 133
5.3.4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规划 134
第6章 水土保持规划制图 137
6.1水土保持规划图的编图原则和基本要求 137
6.1.1编图原则 137
6.1.2基本要求 138
6.2制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40
6.2.1制图资料的选择和分析 140
6.2.2制图资料的加工处理 141
6.3规划内容要素的表示方法 141
6.3.1定点符号法 142
6.3.2线状符号法 143
6.3.3质底法 144
6.3.4范围法 145
6.3.5分级比值法 145
6.3.6分区图表法 147
6.3.7运动线法 148
6.3.8点值法 148
6.3.9等值线法 149
6.3.10定位图表法 149
6.4图例设计与图面配置整饰 149
6.4.1综合治理规划图的类型 150
6.4.2图例设计 150
6.4.3图面配置与整饰 151
6.5制图综合 153
6.5.1制图综合的定义 153
6.5.2主要表示方法的制图综合 153
6.6规划图的编绘与成图过程 154
6.6.1地图设计与编辑准备 154
6.6.2作者原图 158
6.6.3编绘原图 158
6.6.4地图清绘 159
6.6.5地图印刷 160
6.7几种主要专题地图的制作 160
6.7.1坡度图 160
6.7.2土壤侵蚀图 160
6.7.3土地利用现状图 161
6.7.4土地利用规划图 161
6.7.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规划图 161
第7章 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效益分析与估算 162
7.1概述 162
7.1.1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效益的特点 162
7.1.2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效益的研究内容 163
7.1.3水土保持效益估算的原则 164
7.2生态效益 164
7.2.1单项措施蓄水保土效益 164
7.2.2综合措施(流域治理)蓄水保土效益 165
7.3社会效益 169
7.3.1林草措施的社会效益 169
7.3.2工程措施的社会效益 173
7.3.3耕作措施的社会效益 176
7.4经济效益 177
7.4.1经济效益参数的确定 177
7.4.2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177
7.4.3经济效益的类别 179
7.4.4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 179
7.4.5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 184
7.4.6经济效益评价 184
7.4.7国民经济评价 186
7.4.8敏感性分析 189
第8章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评价 191
8.1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 191
8.1.1基本概念 191
8.1.2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与基本框架 192
8.1.3评价指标的计算 193
8.1.4评价方法 197
8.2评价实例 200
8.2.1黄土高原11个试区“七五”期间综合治理总体效益评价 200
8.2.2黄土丘陵区中尺度水土流失治理综合评价 203
第9章 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 208
9.1韭园沟流域自然、经济情况 208
9.2流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209
9.2.1流域土壤侵蚀特征 209
9.2.2流域水土保持 210
9.3流域规划设计 211
9.3.1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211
9.3.2综合治理措施规划 212
9.4综合治理措施设计 228
9.4.1设计要求 228
9.4.2工程措施设计 228
9.4.3综合治理措施设计 232
9.5效益分析 237
9.5.1蓄水保土效益 237
9.5.2经济效益 240
9.5.3生态效益 240
9.5.4社会效益 240
第10章 GIS技术的应用 241
10.1 GIS概述 241
10.1.1基础部分 241
10.1.2功能部分 242
10.2 GIS在水土保持研究中的应用 243
10.2.1水土保持信息管理 244
10.2.2水土资源调查与水土流失定量评价 245
10.2.3水土保持规划 246
10.3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246
10.3.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247
10.3.2系统结构设计 247
10.3.3子系统功能及其结构 248
参考文献 257
附录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