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常平镇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东莞市常平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18063942
  • 页数:5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记述了东莞市常平镇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反映了建镇以来一千多年常平镇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述 1

常平之最 5

大事记 6

第一篇 建置 48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48

第二章 沿革 48

第一节 明代以前 48

第二节 清代 49

第三节 中华民国 49

第四节 建国后 49

第三章 行政村(社区)自然村 51

第一节 行政村(社区) 51

一、常平镇居民社区 51

二、下圩村 52

三、岗梓村 52

四、桥梓村 53

五、塘角村 53

六、苏坑村 54

七、袁山贝村 55

八、金美村 55

九、还珠沥村 56

十、朗贝村 57

十一、板石村 57

十二、桥沥村 59

十三、卢屋村 59

十四、土塘村 60

十五、麦元村 61

十六、九江水村 61

十七、蓢洲村 62

十八、陈屋贝村 62

十九、司马村 63

二十、霞坑村 64

二十一、漱旧村 64

二十二、漱新村 65

二十三、黄泥塘村 65

二十四、元江元村 66

二十五、横江厦村 66

二十六、田尾村 67

二十七、白花沥村 67

二十八、沙湖口村 68

二十九、白石岗村 68

三十、松柏塘村 69

三十一、上坑村 69

三十二、木棆村 70

第二节 自然村 71

第二篇 自然环境 72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72

第一节 地质 72

第二节 山脉 72

第三节 河流 73

一、石马河 73

二、仁和水 74

三、寒溪水 74

第二章 气候 75

第一节 气温 75

第二节 降水 75

第三章 自然资源 76

第一节 土地资源 76

第二节 生物资源 76

一、谷类 76

二、豆类 76

三、瓜、薯类 76

四、蔬菜类 76

五、桑麻类 77

六、果木类 77

七、花类 77

八、竹类 77

九、草类 77

十、木类 77

十一、禽类 78

十二、畜兽类 78

十三、蛇类 78

十四、昆虫类(含爬行类) 78

十五、鱼类(含介类) 78

第三节 矿产资源 78

第四章 自然灾害 79

第一节 水灾 79

第二节 旱灾 80

第三节 风灾 80

第四节 虫灾 81

第五节 寒潮 82

第六节 时疫 82

第三篇 镇区建设 83

第一章 镇区 83

一、常平圩 83

二、镇中心区 85

第二章 建设规划 85

第三章 街道 88

附:今昔中元街 90

第四章 供水 供电 供气 91

第一节 供水 91

第二节 供电 93

第三节 供气 95

第五章 园林绿化 道路照明 95

第一节 园林绿化 95

一、管理机构 95

二、花木场 96

三、城市绿化 96

四、公园与公园绿化 97

第二节 道路照明 98

第六章 建筑业 98

第一节 概况 98

第二节 建筑工程公司 99

一、东莞市常平城乡建筑工程公司 99

二、东莞市常平路桥工程公司 100

三、东莞市常平建筑工程公司 100

四、民营建筑工程公司 101

第七章 房地产业 102

第一节 概况 102

第二节 常平镇房地产开发实业公司 103

第三节 重点房地产项目简介 104

一、联邦花园 104

二、紫荆花园 104

三、东田丽园 104

四、世纪康城 105

五、万科城 105

第八章 环境保护 105

第一节 机构 105

第二节 污染源 106

一、工业污染 106

二、饲养业污染 106

三、生活废水污染 106

第三节 环境监测 107

第四节 污染治理 107

一、工业污染治理 107

二、污染源治理 108

三、环境卫生治理 109

第五节 征收排污费 110

第四篇 政治 111

第一章 党派群团 11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111

一、建国前常平地区党的活动 111

二、建国后常平地区党组织 112

三、党代会 113

四、建国后党的建设 114

五、行政村党组织 123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127

第三节 群众团体 127

一、工会 127

二、共青团 128

三、妇女联合会 129

四、少年先锋队 130

五、红卫兵 131

六、贫下中农协会 131

七、工商业者团体 132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13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32

第二节 组织建设 134

第三节 人大例会召开及职权行使 134

第三章 政府机构 135

第一节 镇(乡)政府 135

一、民国时期常平乡公所 135

二、建国后常平镇(乡)政府机构 136

三、行政村管理机构 137

第四章 政法 149

第一节 概况 149

第二节 公安机构 150

一、常平警察所 150

二、公安派出所 150

三、公安分局 151

第三节 治安管理 152

第四节 户籍管理 152

第五节 道路交通管理 153

第六节 消防 153

附:消防案例 154

第七节 审判 155

第八节 司法行政 155

一、司法所(办公室) 155

二、法律服务所 156

三、人民调解 156

四、普及法制教育 157

第五章 干部 劳动 信访 157

第一节 干部 157

第二节 劳动 158

第三节 信访 159

第五篇 军事 160

第一章 驻军 160

第一节 东征军 161

第二节 陈炯明叛军 161

第三节 湘军 161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农军及游击队 161

第五节 国民党军 162

附:日军、伪军 162

第六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162

第二章 兵役制度 16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兵役制度 163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163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164

第四节 预备兵役制 164

第三章 武装部 165

第四章 民兵 165

第一节 建制 165

第二节 装备 166

第三节 哨所与执勤 166

第四节 训练 167

一、军事训练 167

二、政治教育 167

第五章 兵事纪略 167

第一节 尹殿板起义 167

第二节 日军轰炸常平地区 168

第三节 日军在屋厦的一次暴行 168

第四节 松柏塘郭岭战斗 168

第五节 伪军惨杀金美乡巡 168

第六节 捉山本 169

第七节 百宝岭战斗 169

第八节 四村联合抗击日军 169

第九节 袁山贝打“衰”军 170

第十节 李恩牺牲经过 170

第十一节 旧围抗击国民党军队 170

第十二节 常平解放 170

第十三节 匪徒暴乱事件 171

第六篇 经济 172

第一章 综述 172

第二章 农业 176

第一节 概况 176

第二节 生产体制的变革 178

一、建国前的生产体制 178

二、建国后的生产体制 179

第三节 种植业 181

一、水稻生产 181

二、经济作物 182

第四节 禽畜业 187

第五节 林果业 188

一、林业 188

二、果业 188

第六节 渔业 192

第七节 耕作条件及技术改革 192

第八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 195

第九节 专业户 195

第十节 土地管理 196

第三章 工业 197

第一节 概况 197

第二节 内源型企业 202

一、镇属集体企业 202

二、民营工业企业 204

第三节 外源型企业 207

一、“三来一补”企业 207

二、“三资”企业 210

第四节 股份制企业 213

第四章 名优特产 214

第一节 农产品 214

一、蓢洲“荔枝王” 214

二、蓢洲桂味 214

三、白花沥竹丝乌榄 214

四、上坑“鸡?榄” 214

五、漱新粉葛 215

六、霞坑马铃薯 215

七、黄泥塘梅菜 215

八、板石红头葱 215

九、常平阴吊菜 216

十、常平椪柑 216

十一、袁山贝红橙 216

十二、木棆红皮大糯荔枝 216

第二节 工业产品 217

一、水泥 217

二、电脑产品 217

三、釉面砖 217

四、凹版印刷辊 217

五、NEC手提电脑 217

六、数码相机 217

七、SONY随身听、卡录机、60CD机 218

八、高宝集团科技产品 218

九、圣旗路时装 218

十、勤上LED照明产品 218

十一、玩具 218

十二、创宝达电器 218

十三、泛昌窗帘 219

十四、梵尔赛水晶灯 219

第五章 水利 219

第一节 概况 219

第二节 管理机构 220

第三节 水利建设 221

一、防洪 221

二、治涝 222

三、灌溉 224

第四节 “三防”工作 226

一、“三防”设施 226

二、防风防洪预案 228

第六章 商业 228

第一节 概况 228

第二节 集市贸易 230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230

第四节 国营商业 231

第五节 合作商业 232

第六节 个体商业 232

第七节 物流业 233

一、大京九物流论坛 234

二、常平物流园奠基 234

三、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235

四、大京九塑胶城 235

五、东莞市世通国际快件监管中心 235

六、常平物流业的三大转变 235

第八节 会展业 236

第九节 农贸市场 238

一、木棆综合市场 238

二、常平第一肉菜市场 238

三、常平花卉市场及迎春花市 238

第十节 常平百货批发市场 240

第十一节 大型百货业 240

一、天虹商场 240

二、天天百货有限公司 240

三、大和百货 240

四、广汇商城 241

五、乐购生活购物中心 241

第十二节 粮油供应 241

附一:东莞市常平食品公司 241

附二:常平饲料公司 242

第十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242

一、机构 242

二、市场管理 242

三、工商企业登记 243

四、经济检查 244

附:个体劳动者协会 244

第七章 邮政电信 244

第一节 邮政 244

第二节 电信 247

第八章 财税 248

第一节 财政 248

第二节 税收 250

一、地税 251

二、国税 251

第九章 金融 252

第一节 概况 252

第二节 银行 253

一、中国农业银行东莞市常平支行 254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 255

三、中国银行常平支行 255

四、广东发展银行东莞常平支行 256

五、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平支行 257

六、建设银行东莞常平支行 258

七、招商银行东莞常平支行 259

八、中信银行东莞常平支行 259

九、中国工商银行东莞常平支行 259

第三节 证券 260

第四节 保险 261

第十章 旅游业 261

第一节 概况 261

第二节 旅游资源 262

一、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262

二、休闲旅游景点 262

三、民俗风情旅游 263

附一:首届国际东莞啤酒节 264

附二:隐贤山庄(潍坊)国际风筝旅游节 265

第三节 旅游者 265

第四节 旅游服务 265

一、旅游酒店 265

二、餐饮 267

三、娱乐 268

四、购物 268

五、旅游线路 268

第五节 旅游酒店行业管理 269

第十一章 交通 269

第一节 概况 269

第二节 水运 270

第三节 铁路 270

一、主要铁路 270

二、铁路火车站 272

三、常平铁路枢纽的设置 274

四、常平南方铁路枢纽建设纪略 275

五、常平铁路春运 278

六、东莞铁路口岸管理 279

第四节 公路 283

第五节 桥梁 285

第六节 公路客运 286

一、东莞市常通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287

二、常平汽车总站 287

第七篇 文化 289

第一章 文化艺术 289

第一节 概况 289

附:常平镇受市以上表彰文明村、文明单位及文化建设先进村、单位名单 292

第二节 管理机构 293

一、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293

二、常平文化执法分队 293

第三节 报刊 史志 294

第四节 群众文化艺术协会 296

一、概况 296

附:搭戏藔与演春班大戏 297

二、书法协会 298

三、音乐曲艺协会 300

四、文学协会 301

五、楹联诗词学会 301

六、美术协会 301

七、摄影协会 302

八、硬笔书法协会 303

九、舞蹈协会 303

第五节 群众文化 303

一、社区(居委会)文化 303

二、校园文化 305

三、企业文化 307

四、广场文化 309

五、“欢乐常平”商贸旅游文化节 310

第六节 文物胜迹 311

一、概况 311

二、古村落 312

附:浣薇书屋四代书香 313

三、古建筑 318

四、古墓葬 323

五、名人故居 325

六、古树名木 327

七、文物保护 330

第七节 城市雕塑 332

一、常平和平鸽塑像 332

二、屋厦周敦颐塑像 332

第八节 诗文 对联 碑文 333

一、诗文 333

二、对联 335

三、碑文选录 339

第九节 谱牒 342

一、族谱 342

二、谱序 344

第十节 民谣 民谚 352

一、民谣 352

二、民谚 354

第二章 教育 357

第一节 概况 357

第二节 私塾 359

第三节 学前教育 360

一、概况 360

二、常平中心幼儿园 361

三、常平镇第二幼儿园 362

第四节 小学教育 362

一、概况 362

二、常平中心小学 364

三、常平第一小学 365

四、土塘小学 366

五、桥梓小学 366

第五节 中学教育 368

一、概况 368

二、常平中学 369

三、振兴中学 373

第六节 职业教育 374

第七节 成人教育 375

第八节 教师 376

第九节 校舍建设 379

第三章 体育 380

第一节 概况 380

第二节 学校体育 382

第三节 群众体育 383

第四节 场馆建设 384

第五节 常平农民篮球运动 385

第六节 体育界名流在常平 387

第七节 常平体育精英 388

第四章 卫生 389

第一节 概况 389

第二节 医疗机构 391

一、常平医院 392

二、农村合作医疗与村级卫生站 396

三、个体诊所 399

第三节 卫生防疫 400

附:常平中医验方 401

第五章 科学技术 403

第一节 概况 403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404

第三节 科技产业 405

第四节 科技人才 406

第五节 科研单位 408

第八篇 社会 410

第一章 人口 410

第一节 概况 410

第二节 人口变动 410

一、自然变动 410

二、机械变动 411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412

一、分布 412

二、密度 412

第四节 姓氏构成 413

第五节 民族构成 415

第六节 文化构成 415

第七节 职业构成 416

第八节 寿星 417

第二章 计划生育 418

第一节 机构 418

一、镇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418

二、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419

三、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 419

四、镇计划生育服务所 419

五、常平镇计划生育协会 419

第二节 政策措施 419

第三节 计生宣传 421

一、政策法规宣传 421

二、人口理论知识宣传 421

三、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422

四、宣传月活动 422

五、经常性宣传 422

第四节 流动人口计生管理 423

第五节 计生成果 423

第三章 人民生活 423

第一节 概况 423

第二节 衣 427

第三节 食 427

第四节 住 428

第五节 行 428

第四章 民政 42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29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429

第三节 优抚工作 430

一、慰问烈军属及复退军人 430

二、优待抚恤 431

第四节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431

一、建国前情况 431

二、建国后情况 432

三、冬令救济 432

第五节 “五保”工作 432

一、常平敬老院 433

二、土塘维康园与护老院 433

第六节 扶贫工作 434

第七节 助残工作 435

一、机构 435

二、调查建档 435

三、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 436

四、专项补助 436

五、精神病防治康复 436

第八节 婚姻 436

第五章 社会保障 437

第六章 民俗 439

第一节 岁时节日 439

一、除夕 439

二、元旦(含年初二) 439

三、清明与重阳 440

四、浴佛节与盂兰节 441

五、端午与中秋 441

附:常平龙舟景 441

第二节 民间制作粉果习俗 442

附:灰水制作法 443

第三节 红白事风俗 444

附:关于“速玉”与“恕乏价催” 445

第四节 婚姻习俗 445

一、合年庚(即议婚) 445

二、行聘礼(即订婚) 446

三、报日 446

四、上阁 446

五、结婚 447

第五节 陋习 451

一、嫖娼 451

二、赌博 452

三、罂粟种植和吸毒 452

第七章 宗教 453

第一节 道教 453

第二节 佛教 453

第三节 基督教 454

第四节 民间宗教色彩节庆 454

一、常平圩放烟花 454

二、横江厦扒旱船 454

三、袁山贝游会 455

四、松柏塘游会 455

第九篇 方言 456

第一章 概述 456

第一节 杂字注音 457

一、人称类 457

二、人体类 457

三、名物类 458

四、性状类 459

五、动作类 459

六、地方造字 460

第二节 常平方音探源 461

一、从人称代词的读音来看 461

二、从几个字的古音袅袅残留来看 462

第三节 常平方言的地域差异 463

第十篇 华侨 464

第一章 概述 464

第二章 华侨 港澳台同胞 465

第一节 华侨出洋考略 465

第二节 侨领 468

第三节 华侨、港澳同胞造福桑梓纪要 468

第三章 侨务工作 469

第十一篇 人物 471

第一章 人物传 471

第二章 人物简介 480

第三章 人物表 492

一、常平革命烈士英名录 492

二、常平镇科举考试人物表 495

三、常平镇现代人物表 496

四、常平镇博士表 497

第十二篇 传说 逸事一、板石毁村、复村传说 498

二、九江水遭劫传说 498

三、司马复村传说 499

四、殷攀龙殿试传说 500

五、昭武将军周居廷传说 500

六、桥梓围门 501

七、黑墨诺逆水驾龙舟 501

八、陈聘真逸事 502

九、堂公鬼脚 503

十、松柏塘谭氏宗祠的传说 503

十一、木棆荔枝趣事 503

十二、陈秉德寻根 504

十三、电影剧作家周杰逸事 504

十四、原亚视艺员袁洁仪小记 504

十五、旅港同胞任兆和书画 504

十六、文昌阁 505

第十三篇 专记 506

一、建国前常平农村的权威性组织与乐群性组合 506

二、盗劫霞春园村 509

三、东征军在常平 509

四、屋厦农民协会 510

五、东莞县委迁移周屋厦及活动情况 510

六、东莞中学迁移屋厦复课 511

附:石龙中学拟迁屋厦始末 511

七、白花沥交通站事略 511

八、蓢洲交通站事略 512

九、常平地区区委秘密驻地——常平私立小学 512

十、1959年特大水灾 512

十一、常平开办第一家来料加工厂 513

十二、首通程控电话 513

十三、全国农民篮球赛夺冠 513

十四、承办“六运会”武术决赛 514

十五、先建乡土改 514

十六、常平几处小圩兴衰探源 515

十七、古代常平村落的建置 516

十八、屋厦乡名的由来 516

十九、京九第一镇的由来 517

二十、常平医院抗击“非典” 524

附录 文献辑存 526

一、京九第一镇——《京九年鉴》(1998) 526

二、海湾—沼泽—埔田 540

编后记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