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 第15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释印顺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01062519
  • 页数:618 页
图书介绍: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著名高僧,一生讲学不缀,著述等身,《全集》收入其全部佛学著作,计42册,800余万言,内容涵盖极广:1、从佛教形态上看,涉及(以中国佛教为主的)东亚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等主要佛教形态。2、从时间跨度上看,印度佛教部分涵盖从佛教产生前印度的思想、社会与文化到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再到大乘佛教的整个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部分涵盖从中国佛教传入伊始到南北朝的发展时期、隋唐佛教兴盛时期、宋元佛教转型时期、明清佛教衰落时期直到近代以来佛教复兴时期各个阶段。3、从涉猎内容上看,包含佛教文献学、佛教史学、 佛教地理学、佛教哲学、 佛教教理学、佛教艺术、佛教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4、从著述形式看,既有探幽索微的关于佛教哲学和佛教史地考证的精深专著、恢宏广博的通史类著作,也有深入浅出的佛教思想导论和雅俗共赏的佛教文化介绍性著作。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佛学研究,对佛教的历史和思想做全面而客观的厘清、阐释与批评,建立起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对佛教大乘三系的判释、对传统佛教的批判无不体现出其思想的独创性和深刻性,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学

第一章 序论 1

第一节 论书在全体佛教中的意义 1

第一项 论书在圣典中的特殊性 1

第二项 论书与部派教义的发达 3

第三项 论书与论书的作者——论师 4

第四项 论书在“佛法”与“大乘佛法”间的意义 6

第二节 部派佛教与论书 8

第一项 论书为部派佛教的作品 8

第二项 部派的统系 10

第三项 大众部系的根本论书 12

第四项 上座部系的根本论书 16

第三节 优波提舍·摩呾理迦·阿毗达磨 19

第一项 优波提舍 19

第二项 摩呾理迦 23

第三项 阿毗达磨 28

第二章 阿毗达磨的起源与成立 37

第一节 阿毗达磨论的起源 37

第一项 “论阿毗达磨论” 37

第二项 问答“毗陀罗论” 40

第三项 “毗崩伽”——经的分别 46

第四项 阿毗达磨论师 48

第二节 阿毗达磨论的成立 55

第一项 “成立”的意义 55

第二项 《舍利弗阿毗昙论》的剖视 56

第三项 阿毗达磨论初型 59

第四项 阿毗达磨论的新开展 61

第五项 摄与相应 67

第六项 因缘的论究 71

第七项 结说阿毗达磨成立的历程 72

第三章 说一切有部及其论书 77

第一节 一切有与说一切有部 77

第一项 一切有的定义 77

第二项 说一切有部的成立 81

第二节 说一切有部的师承 84

第一项 五师相承 84

第二项 摩田提与罽宾 91

第三项 阿毗达磨论宗迦旃延尼子 95

第三节 说一切有部阿毗达磨论 99

第四章 六分阿毗达磨论 103

第一节 总说 103

第二节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106

第三节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114

第四节 《阿毗达磨施设足论》 116

第一项 品目与撰述的推论 116

第二项 《施设论》与说一切有部 121

第五节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126

第一项 传译与作者 126

第二项 世友《品类论》的特色 134

第六节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138

第七节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142

第五章 《发智论》与《大毗婆沙论》 147

第一节 《阿毗达磨发智论》 147

第一项 翻译与组织 147

第二项 《发智论》与六分阿毗达磨 153

第三项 法相的如实分别 156

第四项 四十二章 164

第五项 分别思择的论法 171

第二节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174

第一项 《毗婆沙论》的传译 174

第二项 编集的时代与地点 178

第三项 编集的因缘 183

第四项 编集者与编集概况 188

第五项 论义略说 196

第六章 说一切有部的四大论师 211

第一节 大德法救 211

第一项 大德与大德法救 211

第二项 持经譬喻大师 215

第三项 大德法救的思想 218

第四项 大德法救的菩萨观 226

第五项 法救的事迹与时代 228

第二节 觉天 231

第三节 世友 233

第一项 事迹与著作 233

第二项 世友菩萨为婆沙上座的传说 238

第三项 世友论义的特色 240

第四节 妙音 242

第一项 传说的事迹 242

第二项 妙音的论义 245

第五节 四大论师的三世观 251

第一项 总叙 251

第二项 四家异义的研究 253

第三项 譬喻者的三世观 259

第七章 《大毗婆沙论》的诸大论师 263

第一节 西方系的阿毗达磨论师 263

第一项 健驮罗师·西方师·外国师 263

第二项 迦湿弥罗师与西方学系 266

第二节 胁·富那(望满)·马鸣 271

第一项 胁尊者 271

第二项 望满 277

第三项 马鸣 279

第三节 其他知名的论师 295

第一项 寂授 295

第二项 众世 297

第三项 侍毗罗与瞿沙伐摩 299

第四项 达磨难提与达罗达多 301

第五项 佛护 302

第六项 左受 302

第七项 雾尊者 303

第八项 达腊婆与筏素罗 304

第八章 说一切有部的譬喻师 305

第一节 譬喻者的学风与学说 305

第一项 譬喻与譬喻师 305

第二项 学风及其影响 313

第三项 譬喻者的思想 318

第二节 婆须蜜菩萨及其论著 322

第一项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与《问论》 322

第二项 集论的时代与所宗 325

第三项 论主婆须蜜考 332

第三节 大瑜伽师僧伽罗叉 337

第一项 初期的大瑜伽师 337

第二项 《修行道地经》 340

第九章 上座别系分别论者 349

第一节 《大毗婆沙论》的分别论者 349

第一项 分别论者与分别说部 349

第二项 分别论者的部派问题 354

第三项 分别论者的思想 358

第二节 《舍利弗阿毗昙论》 366

第一项 概说 366

第二项 法数的比较研究 369

第三项 十缘说 375

第四项 古型的阿毗达磨论 379

第三节 被称为分别论者的犊子部 382

第一项 犊子系与说一切有部 382

第二项 《三法度论》与僧伽斯那 386

第三项 《三弥底(部)论》 394

第十章 阿毗达磨论的新猷 399

第一节 总说 399

第二节 《阿毗昙甘露味论》 404

第一项 全论的组织内容 404

第二项 西方系的阿毗达磨概论 408

第三节 《阿毗昙心论》 414

第一项 阿毗达磨偈颂的创作 414

第二项 《甘露味论》与《心论》 419

第三项 论义与组织的特色 425

第四项 心所法的整理过程 430

第四节 《阿毗昙心论》的再解说 433

第一项 《心论》的注释 433

第二项 优波扇多释本 436

第三项 广说庄严的《杂阿毗昙心论》 438

第十一章 经部譬喻师的流行 447

第一节 说转部·说经部·譬喻师 447

第一项 说转部与说经部 447

第二项 经部与譬喻师 451

第二节 经部本师鸠摩罗多 453

第一项 出世的年代与事迹 453

第二项 鸠摩罗多的论义 458

第三节 经部譬喻师的成立及其派别 461

第一项 兴起的时节因缘 461

第二项 经部譬喻师的根本教义 465

第三项 经部譬喻师的派别 469

第四节 上座师资的经部学 475

第一项 一代大师室利逻多 475

第二项 上座——室利逻多的论义 476

第三项 大德逻摩的论义 484

第五节 诃黎跋摩的《成实论》 485

第一项 论主诃黎跋摩 485

第二项 乘与部的判摄 488

第三项 《成实论》论义略述 492

第四项 《成实论》的法数 498

第六节 婆薮跋摩的《四谛论》 502

第一项 旃延论与佛陀蜜论 502

第二项 广引论部以明本论的宗要 504

第七节 经部的发展趋势 511

第十二章 罽宾瑜伽师的发展 517

第一节 瑜伽师与罽宾 517

第一项 罽宾是瑜伽胜地 517

第二项 罽宾瑜伽师的次第兴起 519

第二节 声闻瑜伽师 521

第一项 佛大先禅系考 521

第二项 禅经及其内容 526

第三项 声闻瑜伽与净土及秘密瑜伽 532

第三节 大乘瑜伽师 536

第一项 瑜伽纲目与颉隶伐多 536

第二项 弥勒与大乘瑜伽 541

第四节 秘密瑜伽行 545

第十三章 阿毗达磨论义的大论辩 549

第一节 世亲及其论书 549

第一项 世亲及其师承 549

第二项 造《俱舍论》的传说与实况 553

第三项 《俱舍论》宗义辨 561

第四项 《俱舍论》义的系属 576

第五项 《破我论》与“大乘”《成业论》 585

第二节 《顺正理论》与《显宗论》 591

第一项 论破俱舍的众贤 591

第二项 众贤传弘的毗婆沙义 594

第十四章 其余论书略述 609

第一节 《阿毗达磨俱舍论》的弘传 609

第二节 说一切有部论书 612

第三节 余部的论书 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