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矿山开采及其植被恢复研究的现状 1
第一节 国内外矿山开采现状 1
第二节 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 2
一、植被景观破坏 2
二、地质灾害隐患 2
三、地形地貌扰动 3
四、水土流失加剧 3
五、土地大量占用 3
六、土壤、水体污染 3
七、生物多样性降低 4
八、对地下水的影响 4
第三节 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生态植被恢复研究概况 4
一、矿山废弃地及其生态恢复 4
二、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历史进程 5
三、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6
四、国内外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9
第四节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主要限制性因子 10
一、土壤物理结构 10
二、土壤肥力 10
三、土壤pH值 10
四、重金属含量 10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12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12
一、地理位置 12
二、地形地貌 12
三、水文 13
四、气象 13
五、地质 14
六、植被 14
七、土壤 14
第二节 矿山开采及平面布局 15
一、矿山开采与建设 15
二、矿山组成与平面布局 15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技术途径 16
第一节 研究内容 16
第二节 研究技术路线 17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8
一、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 18
二、数据分析处理 19
第四章 矿山废弃地立地类型划分与植被恢复 24
第一节 矿山废弃地立地类型划分 24
一、立地类型划分方法 24
二、立地类型划分因子 24
三、立地类型划分 25
第二节 矿山不同立地类型植被恢复 26
一、矿山不同立地类型自然植被恢复 26
二、矿山不同立地类型人工植被恢复 26
第五章 矿山不同立地类型土壤(母质)理化性质研究 29
第一节 棕壤阳坡缓坡土壤理化性质 30
第二节 尾矿砂阳坡缓坡土壤(母质)的理化性质 30
一、尾矿砂阳坡缓坡无客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分析 31
二、尾矿砂阳坡缓坡客土改良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32
三、尾矿砂阳坡缓坡不同恢复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33
第三节 碎石夹微土阳坡缓坡土壤(母质)的理化性质 34
一、碎石夹微土阳坡缓坡自然恢复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分析 34
二、碎石夹微土阳坡缓坡客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分析 36
三、碎石夹微土阳坡缓坡不同恢复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37
第四节 裂隙裸岩及风化物阳坡陡坡土壤(母质)的理化性质 38
一、裂隙裸岩及风化物阳坡陡坡自然恢复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分析 38
二、裂隙裸岩及风化物阳坡陡坡客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40
三、裂隙裸岩及风化物阳坡陡坡不同恢复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40
第五节 土石混合物阳坡缓坡土壤的理化性质 41
一、土石混合物阳坡缓坡自然恢复土壤理化性质 41
二、土石混合物阳坡缓坡客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分析 42
三、土石混合物阳坡缓坡不同恢复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43
第六章 矿山不同立地类型废弃地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45
第一节 不同立地类型废弃地土壤种子库种类组成和种子密度 45
一、尾矿砂阳坡缓坡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和种子密度 45
二、碎石夹微土阳坡缓坡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和种子密度 46
三、不同立地类型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和种子密度比较 47
第二节 不同立地类型废弃地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规律 47
一、尾矿砂阳坡缓坡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规律 47
二、碎石夹微土阳坡缓坡土壤种子库的垂直分布规律 48
三、不同立地类型废弃地土壤种子库的垂直分布比较 49
第三节 不同立地类型废弃地土壤种子库多样性 49
一、尾矿砂阳坡缓坡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 49
二、碎石夹微土阳坡缓坡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 50
三、不同立地类型废弃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对比 50
第四节 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51
一、尾矿砂阳坡缓坡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51
二、碎石夹微土阳坡缓坡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51
第七章 矿山不同立地类型植被特征研究 52
第一节 棕壤阳坡缓坡植物群落植被特征 52
一、植物群落物种组成 52
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52
三、植物群落物种生态位分析 53
第二节 不同立地类型废弃地植物群落物种变化分析 54
一、尾矿砂阳坡缓坡植物群落物种变化 54
二、碎石夹微土阳坡缓坡植物群落物种变化 57
三、裂隙裸岩及风化物阳坡陡坡植物群落物种变化 60
四、土石混合物阳坡缓坡植物群落物种变化 63
第三节 不同立地类型废弃地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 66
一、尾矿砂阳坡缓坡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 66
二、碎石夹微土阳坡缓坡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 69
三、裂隙裸岩及风化物阳坡陡坡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 71
四、土石混合物阳坡缓坡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 74
第四节 不同立地类型废弃地植物种群生态位分析 76
一、尾矿砂阳坡缓坡植物种群生态位分析 76
二、碎石夹微土阳坡缓坡植物种群生态位分析 80
三、裂隙裸岩及风化物阳坡陡坡植物种群生态位分析 85
四、土石混合物阳坡缓坡植物种群生态位分析 90
第八章 矿山废弃地自然恢复生态效应研究 95
第一节 植物群落特征及数量分类排序 95
一、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特征 95
二、自然恢复植物群落数量分类 95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及物种生态位研究 99
一、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特征 99
二、植物群落β多样性指数分析 100
三、植物群落主要种生态位分析 100
第三节 各类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对土壤改良效应研究 103
一、各类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 103
二、物种自然侵入对矿山废弃地土壤改良效应研究 103
第九章 矿山废弃地人工恢复生态效应研究 105
第一节 植物群落特征及数量分类排序 105
一、人工恢复植物群落特征 105
二、人工恢复植物群落数量分类 105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及物种生态位研究 109
一、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特征 109
二、植物群落β多样性指数分析 109
三、植物群落主要种生态位分析 110
第三节 各类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 112
第十章 研究结论 114
第一节 结论 114
第二节 深入研究建议 116
参考文献 118
附录1样方概况 123
附录2植物名录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