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老子哲学原理考察 3
第一章 道的元素 3
一、道的二元素:“恒无,恒有”或“无,有” 3
二、道的二元素:“无物,一” 8
第二章 道的原理 13
一、道的原理:“大一” 14
二、道的二元素“恒无,恒有”或“无,有”或“无物,一”,为“大一”的两种形态 18
第三章 道的自然基础 22
一、道的自然基础:二进制及用二进制数对事物进行编码表示 22
二、从“道”的自然基础产生老子哲学的宇宙论及认识论 28
第四章 道的文化基础 32
一、先秦中国数学家研究二进制的情况 33
二、老子时代出现的文字改革(“正名”)问题 49
三、春秋时期用数字表示事物的理论和实践 56
四、春秋时期中国人对自然规律和宇宙起源的认识 58
第五章 德的定义 61
第六章 恒德解 67
下篇 老子哲学应用考察 77
第七章 老子之术 77
一、老子哲学的宇宙观 79
二、老子哲学的认识论 79
三、老子哲学的方法论 93
(一)定理一:无为而无不为 93
(二)定理二:动善时 95
(三)定理三:柔弱胜坚强 96
(四)定理四:慎终若始 99
(五)定理五: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100
第八章 从老子之术到黄帝老子之术 101
一、名称问题 101
二、黄帝老子之术即道家之术 103
三、黄帝老子之术的核心或基础是老子之术 104
四、黄老之言与刑名之言的关系 106
第九章 战国时期诸子对老子之术的研究和应用 109
一、申不害时期 109
二、宋鈃、尹文、慎到、田骈、接予、环渊时期 113
三、荀卿、韩非时期 125
四、《吕氏春秋》时期 136
第十章 黄帝老子之术的诞生及传播 147
一、黄帝老子之术的诞生 147
二、黄帝老子之术的传播 150
第十一章 黄帝老子之术的学术成就和事业实绩 162
一、学术成就 162
(一)文献考察 162
(二)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四种的学术成就 167
(三)《淮南鸿烈》的学术成就 182
二、事业实绩 194
(一)黄老之术在亡秦战争和楚汉战争中的作用 194
(二)初汉黄老政治的业绩 202
(三)盛汉治黄老之术者的功业 204
第十二章 黄帝老子之术的衰亡 216
一、儒家与道家的学派斗争演变成政治斗争 216
二、公孙弘立博士弟子制度与儒术独尊机制的建立 250
三、公孙弘等屠杀治黄老之术者 255
四、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失去生存环境 258
五、黄老之术自身的生存能力问题 263
六、一场夭亡的文化复兴运动 277
补篇 竹书《老子》所见《老子》书及老子哲学本来面目 291
一、竹书《老子》三篇是《老子》书的三种选读本,非《老子》书的完整本 291
(一)从形制看,竹书《老子》三篇是《老子》书的三种选读本 292
(二)从内容看,竹书《老子》三篇是《老子》书的三种选读本 294
二、“大一”和《大一生水》问题 296
(一)“大一”作为“道”的名称出《老子》书 296
(二)《大一生水》是楚地哲学家的著作 299
三、比较竹书本、帛书本、今本三者,证明《老子》书有後人附益、改易 301
(一)比较竹书本、帛书本、今本三者,发现的后人附益、改易 301
(二)是“绝智弃卞”、“绝巧弃利”、“绝?弃作”,还是“继智弃卞”、“继巧弃利”、“继?弃作”? 310
四、《老子》书若干重大误释、误注 318
(一)“?”是生擒或迫降,非“恬淡” 318
(二)“明道”、“讲道”、“迟道”是动宾短语,非定语短语 319
(三)是“设大象”不是“执大象”;“大象”是某些哗众取宠的理论、方法或口号,不是“大道” 321
(四)“无欲”、“有欲”非老子哲学命题,是後世学者的误会 323
文献目录 333
附录 339
附录一 扬雄的三进制理论 339
附录二 《墨经》中的非十进制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