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宝荣,吕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09138780
  • 页数:2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介绍了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等内容。

0 绪论 1

0.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0.2 分析方法的分类 2

0.3 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 3

0.4 当今分析化学的前沿 5

1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7

1.1 试样的采取和调制 7

1.1.1 试样的采取 7

1.1.2 分析试样的制备 9

1.1.3 湿存水的处理 11

1.2 试样的分解处理 11

1.2.1 无机试样的分解处理 11

1.2.2 有机试样的分解处理 14

1.3 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 15

思考题 16

习题 16

2 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17

2.1 定量分析的误差 17

2.1.1 误差及产生原因 17

2.1.2 准确度和误差 18

2.1.3 精密度和偏差 19

2.1.4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21

2.2 随机误差的分布 21

2.2.1 频率分布 21

2.2.2 正态分布 22

2.2.3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23

2.3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 24

2.3.1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对μ的区间的估计 25

2.3.2 显著性检验——系统误差的判断 27

2.3.3 可疑值的检验 29

2.3.4 分析结果的报告 31

2.4 提高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2

2.4.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32

2.4.2 减小测量误差 32

2.4.3 减小随机误差 33

2.4.4 检验和消除测定过程的系统误差 33

2.5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 34

2.5.1 有效数字 34

2.5.2 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34

2.5.3 有效数字的修约 35

2.5.4 有效数字计算规则 35

2.5.5 有效数字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36

思考题 36

习题 37

3 滴定分析法概论 39

3.1 概述 39

3.1.1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39

3.1.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39

3.1.3 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40

3.1.4 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 40

3.2 滴定分析中的标准溶液 41

3.2.1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41

3.2.2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43

3.3 滴定分析的计算 46

3.3.1 滴定分析计算基本原理 46

3.3.2 滴定分析计算公式 46

3.3.3 滴定分析计算示例 48

3.4 滴定分析的误差 51

3.4.1 方法误差 51

3.4.2 称量误差 51

3.4.3 测量体积误差 51

思考题 52

习题 52

4 酸碱滴定法 54

4.1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54

4.1.1 酸碱反应 54

4.1.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55

4.1.3 活度与浓度及平衡常数的几种形式 57

4.2 酸度对弱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 59

4.2.1 一元弱酸溶液中各种型体的分布 59

4.2.2 多元酸溶液中各种型体的分布 61

4.3 酸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 63

4.3.1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的方法 63

4.3.2 一元弱酸(碱)溶液pH计算 64

4.3.3 两性物质溶液pH计算 66

4.3.4 多元酸溶液pH的计算 67

4.3.5 弱酸及其共轭碱[HA+A]混合溶液pH计算 68

4.3.6 强酸(碱)溶液pH计算 70

4.3.7 混合酸和混合碱溶液pH计算 70

4.4 酸碱缓冲溶液 72

4.4.1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72

4.4.2 缓冲溶液的选择 74

4.4.3 标准缓冲溶液 75

4.5 酸碱指示剂 76

4.5.1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76

4.5.2 指示剂变色范围 77

4.5.3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79

4.5.4 混合指示剂 79

4.6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81

4.6.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81

4.6.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83

4.6.3 多元酸的分步滴定 87

4.6.4 多元碱的滴定 88

4.6.5 混合酸(碱)的滴定 89

4.7 终点误差 89

4.7.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89

4.7.2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91

4.8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94

4.8.1 酸标准溶液 94

4.8.2 碱标准溶液 95

4.9 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 95

4.9.1 CO2的来源 95

4.9.2 CO2的影响 95

4.9.3 CO2影响的消除 96

4.10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96

4.10.1 直接滴定法 96

4.10.2 其他滴定方式 98

思考题 99

习题 100

5 配位滴定法 102

5.1 概述 102

5.1.1 配位滴定法及其对反应的要求 102

5.1.2 常用配位剂 102

5.1.3 EDTA及EDTA配位化合物的特点 103

5.2 配位平衡 105

5.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各级配合物的分布 105

5.2.2 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 108

5.2.3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112

5.3 配位滴定基本原理 114

5.3.1 金属离子指示剂 114

5.3.2 配位滴定曲线 117

5.3.3 终点误差 119

5.3.4 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121

5.4 混合离子选择性滴定简介 122

5.4.1 控制酸度进行分步滴定 122

5.4.2 使用掩蔽剂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124

5.4.3 使用预先分离方法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126

5.5 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126

5.5.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26

5.5.2 配位滴定方式 127

思考题 128

习题 128

6 氧化还原滴定法 130

6.1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和反应速率 130

6.1.1 概述 130

6.1.2 条件电势 131

6.1.3 外界条件对条件电势的影响 132

6.1.4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36

6.1.5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138

6.2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 139

6.2.1 自身指示剂 139

6.2.2 显色指示剂 140

6.2.3 氧化还原指示剂 140

6.3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42

6.3.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42

6.3.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影响因素 144

6.3.3 终点误差 145

6.4 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 146

6.5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146

6.5.1 高锰酸钾法 146

6.5.2 重铬酸钾法 149

6.5.3 碘量法 152

6.5.4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156

思考题 157

习题 158

7 沉淀滴定法 160

7.1 滴定曲线 160

7.1.1 滴定曲线的绘制 160

7.1.2 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 161

7.2 银量法的分类 162

7.2.1 莫尔法 162

7.2.2 佛尔哈德法 164

7.2.3 法扬司法 165

7.3 银量法的应用 167

7.3.1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67

7.3.2 应用示例 167

思考题 168

习题 168

8 非水滴定 169

8.1 非水滴定的溶剂 169

8.1.1 溶剂的分类 169

8.1.2 溶剂的性质 171

8.2 非水滴定的滴定剂和基准物质 174

8.2.1 非水滴定的滴定剂 174

8.2.2 非水滴定的基准物 177

8.3 非水滴定的指示剂 178

8.3.1 酸碱指示剂 178

8.3.2 氧化还原滴定常用的指示剂 180

8.3.3 指示剂选用原则 181

8.4 非水滴定条件的选择 182

8.4.1 溶剂的选择 182

8.4.2 滴定剂的选择 182

8.4.3 滴定终点的确定 183

8.5 非水滴定的应用 183

8.5.1 酸碱滴定法 183

8.5.2 氧化还原滴定法 184

8.5.3 配位滴定法 186

8.5.4 沉淀滴定法 187

思考题 187

习题 187

9 重量分析法 189

9.1 概述 189

9.1.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189

9.1.2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和对沉淀的要求 190

9.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91

9.2.1 溶解度与固有溶解度,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 191

9.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92

9.3 沉淀的形成 196

9.4 沉淀的纯度 197

9.4.1 共沉淀 197

9.4.2 后沉淀 199

9.4.3 共沉淀或后沉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199

9.5 沉淀的条件 199

9.5.1 沉淀条件的选择和沉淀后的处理 199

9.5.2 均匀沉淀法 201

9.6 称量形式的获得 201

9.6.1 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201

9.6.2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202

9.7 重量分析的计算 203

9.7.1 换算因数 203

9.7.2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204

思考题 204

习题 204

10 吸光光度法 206

10.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06

10.1.1 光的基本性质 206

10.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206

10.2 光的吸收定律 209

10.2.1 朗伯—比尔定律 209

10.2.2 影响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210

10.3 显色反应及其条件 211

10.3.1 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211

10.3.2 显色反应的条件 211

10.3.3 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 212

10.4 吸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212

10.4.1 各种方法的简介与对比 212

10.4.2 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 213

10.4.3 分光光度计简介 214

10.5 测量条件的选择和测量误差 216

10.5.1 测量条件的选择 216

10.5.2 测量误差 217

10.6 其他吸光光度法和吸光光度法在农业中的应用 217

10.6.1 示差分光光度法 217

10.6.2 多组分分析 218

10.6.3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219

10.6.4 吸光光度法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220

思考题 221

习题 221

11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223

11.1 沉淀分离法 223

11.1.1 无机沉淀分离法 223

11.1.2 有机沉淀分离法 225

11.1.3 微量组分的分离和富集 227

11.2 萃取分离法 228

11.2.1 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 228

11.2.2 萃取的体系与条件 231

11.2.3 萃取分离方式 234

11.3 层析分离法 234

11.3.1 柱层析法 235

11.3.2 纸层析法 236

11.3.3 薄层层析法 237

11.4 离子交换分离法 237

11.4.1 离子交换剂的类型、结构和性能 238

11.4.2 离子交换平衡和选择性 240

11.4.3 离子交换操作方法 241

11.4.4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242

11.5 新近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简介 243

思考题 244

习题 244

附录 245

附录Ⅰ 酸碱滴定各类数据 245

附录Ⅰ-1 一些离子的离子体积参数(?)和活度系数(γ) 245

附录Ⅰ-2 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I=0) 245

附录Ⅱ 配位滴定各类数据 247

附录Ⅱ-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 247

附录Ⅱ-2 不同pH时的lgαY(H) 253

附录Ⅱ-3 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 253

附录Ⅱ-4 校正酸效应、水解效应及生成酸式或碱式配合物效应后MY的条件稳定常数 254

附录Ⅱ-5 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对数 255

附录Ⅱ-6 常用金属指示剂 255

附录Ⅱ-7 铬黑T和二甲酚橙的lgαIn(H) 256

附录Ⅱ-8 EDTA滴定中常用的掩蔽剂 256

附录Ⅲ 氧化还原滴定各类数据 257

附录Ⅲ-1 标准电极电势(18~25℃) 257

附录Ⅲ-2 条件电极电势 261

附录Ⅲ-3 预处理时常用的氧化剂 262

附录Ⅲ-4 预处理时常用的还原剂 263

附录Ⅳ 沉淀滴定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I=0) 263

附录Ⅴ 一些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65

附录Ⅵ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68

主要参考文献 270